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三)临证谈保和丸

我们再看保和丸证的脉象,书上往往会说食积的脉象是脉滑,于是,有很多书上说保和丸证的脉象是脉滑。在临床上,我们摸到脉滑,应该想到是食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摸不到的,摸不到不等于没有。

保和丸是治疗食积证的代表方。

食积证的临床表现,方书中多谓脘腹痞胀,甚则疼痛,纳呆厌食,天酸嗳腐,呕吐酸馊,大便腐臭,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这是典型的食积证的表现。但是,我们在临床上,要想见到 种典型的食积证表现,都不容易。在医药不发达的时代,能见到这种特别典型的食积证,并且见得还比较多,现在医药很发达了,只要身体有点不适,药物已经用上了,很难见到这种典型的食积证。

同一病证,见证有“微"与“著”之别。医者需见微知著,方可投方即效,缩短病程。如必待见症典型始知某证,当用某方,则良方多无用武之地。

食积也是有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在没有累积到典型的症状之前,可能好多症状都不典型,包括舌象和脉象。比如说,一个小孩头天晚上吃多了,第二天病了,第二天上午来看病,不一定能看到苔腻,也不一定能摸得到滑脉,也许下午就苔腻和脉滑了。那么,我们上午看病的时候,就应该推测这个小孩下午有可能演变成苔腻和脉滑。所以,我们在“微”的状态就应该推测到“著”的状态。而开方,就应该按“著”的状态来开。

临床上,如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发病前有过食,见有腑气失降一证,如再见舌苔腻(可厚,也可不厚),即可断为伤食,可考虑选用(或合用)保和丸加减。

舌苔要比脉象显得更早或者说更敏感,只要见到舌苔腻,而有食积的成因,那么我们就可考虑食积,考虑用保和丸。

在李时珍的《濒湖脉学》里面说: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滑短主宿食。

如果食积较甚,始可见脉滑有力。多数情况下使用保和丸,不必待其脉滑有力,常脉即可使用。若果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则单用保和丸似乎力有不及。

如果真的演变成很典型的保和丸证的时候,单用保和丸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加导滞的药,保和丸更主要的是消食,导滞的力量不足。我们前面提到李东垣的一张枳实导滞丸这么一张方子,那个方子导滞的力量要比保和丸的力量要大。

附两方以作比较:

枳实导滞丸:炒枳实,大黄,姜炙黄连,黄芩,炒六神曲,炒白术,茯苓,泽泻。

保和丸:焦山楂,炒六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炒莱菔子,连翘。

李中梓在《医学全书》里有一则医案:甲申夏秋间,里中一族叔之子,十九岁,吃晚饭后,忽尔晕倒,人事不知,牙关紧闭,手足俱冷。至下半夜稍回,以为必是鬼邪所触。天未明,即专人往卜,卜之大凶,合不能保。其父痛哭不可解,嘱其令侄邀余视之。

脉平和无恙,询知昨日吃鸭起。余慰其父曰:不必哭亦不必虑,只一剂包愈。

用山楂,麦芽,厚朴,枳壳,半夏,木香,陈皮,肉桂。一剂而愈。

我们看上面这个方剂,感觉不像是保和丸,其实,我们慢慢的梳理,就是保和丸组方。山楂和麦芽是消食的,厚朴,枳壳,半夏,木香,陈皮,肉桂这几味药是理中导滞的。与保和丸山楂,神曲,莱菔子配上半夏、茯苓和陈皮是一个道理。

这个病案就是食积,让人突然昏倒,在这里我们看到这个病人的食积这么重,他的脉是平和的,并没有见脉滑。

这个病案,李中梓是怎么推导他是食积呢?估计这个患者头天晚上吃的鸭子吃得有点多,一下子被撑住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气给憋住了。突然憋住了气机的升降出入,而造成了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但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很难碰得到这样的病证,现在的生活都很优越,不存在那种遇到好吃的,就暴饮暴食的现象。当然也不能说得绝对,应该也是有的,万一真有这样的病证,病人家属早就打120拉到医院里去了,我们做为中医医生,根本就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舌苔脉象。

(0)

相关推荐

  • 江浙名医连建伟活用名方“保和丸”治疗内科杂病经验采菁

    导读:保和丸汤出自朱丹溪<丹溪心法>.本方组成:山楂六两(18g),神曲二两(6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g),陈皮.连翘.莱菔子(各6g).主治: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恶,或大 ...

  • 大家都在用的保和颗粒或保和丸主要是治疗什么疾病的?

    江中牌健胃消食片,这个名字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字如其名,健胃消食片嘛,肯定是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物积滞,所以可以健胃消食.当然也建议人人都可以家中常备. 那么,和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可以媲美的.功能 ...

  • 脾虚食积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精】

    组成:枳实,麸炒白术,荷叶,陈皮,法半夏,神曲,麦芽,山楂,姜黄,木香. 加减:热重者加黄连,栀子.肝郁明显加佛手,川芎: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脾虚明显者加党参,苍术:食积明显者加鸡内金,鸡矢藤. ...

  • 方剂学消食剂消食化滞剂健脾消食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一节 消食化滞剂 保和丸 <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 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组成] 山楂六两(18g) 神曲二两(6g) 半夏 茯苓各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谈了理中丸的第一功效,就是止吐泻的,那么这一节我们来谈理中丸方中何为君药?我们先来看看原方: 理中丸方: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一)临证谈理中丸

    同一个药,在治疗外感病的用法和内伤病的用法是不一样的.这是李东垣在临床上分辨外感内伤的原因之一. 理中丸: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共四味 这四味药哪一味药是君药呢?最早对经方做方解的是南宋时期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九)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上一节讲到了<伤寒九十论>里的医案,先用理中丸,后用五积散,我们来分析一下五积散到底起什么作用.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引起的寒.湿.气.血.痰五积之证.张璐说:此虽类集十余方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一个是"水泻",一个是"理中丸是不是太阴病的主方?"现在我们来看第三个问题,理中丸的功效如何? 第一张方剂都有它的功效,我们都想知道它的功效,但是,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七)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再来思考太阴病的病机,太阴病的病机关键在于寒邪而不在于虚,于是,太阴篇里说当温子,温之针对的是寒邪,补之针对的是正气,而原文<伤寒论>第277条辨:"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六)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来看一个医案,当代赵守真的<治验回忆录>的一个医案:男,50岁,性嗜酒,近月患腹痛,得呕则少安,发无定时,惟饮冷感寒即发.昨日又剧痛,遍及全腹,鸣声上下相逐,喜呕,欲饮热汤. 一个50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五)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理中汤在泄泻中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理中丸是太阴病的主方吗? 当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有很多人会说,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因为我们从教材上学到的它就是太阴病的主方,这没有什么疑问啊!这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四)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两个病案,都用到了理中汤,我们来解释一下90岁老人的这个泄泻的方子,为什么要用理中汤加减. 第一张处方:党参12克,炒苍术12克,干姜9克,焦神曲15克,苏叶9克,滑石18克,炙甘草3克,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二)临证谈理中丸

    干姜以辛热独胜.等量,人参.白术之甘是远不敌干姜之辛的.理中丸中用等量之甘草,与其说佐人参健脾益气,不如说以甘制辛,入口仍是辛多甘少.基于这一点,原方中四药等量,已然是干姜为君了. 既然是干姜为君,为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十三)临证谈理中丸

    理中丸治疗中焦虚寒证,如虚多于寒,以人参为君:寒多于虚,经干姜为君.此说也合临床实际.必要的时候,该以人参为君就以人参为君,该以干姜为君就要以干姜为君. 倒过来,我们来思考,以人参为君所治病,往往是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