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姐读女人之105-年轻妈妈的分享
作者:Anita
感谢丁阿姨给我这个机会,写一下我自己的这段婚姻,同时也是给我自己一个机会梳理一下这么多年来的点点滴滴吧!
不记得谁说过,认识一个对的人,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我身上是蛮恰当的,在认识我老公之前,我也有过几段恋爱史,每次都是轰轰烈烈的来,轰轰烈烈的走,现在回想起当时的自己,确实在那几段感情中,自己的状态并不好,各种争吵不断,如果之前的哪一段感情发展到结婚成家,或许我早已经离婚收场了。
我自己是做市场研究的,给客户下结论的时候喜欢用数据说话,虽然我在感情上的数据不能说明普遍情况,但就我自己而言,我的这段涉外婚姻应该是我在之前那些分分合合的感情后,最成功的,也是最放松的,最能做到我自己的。
很感谢丁阿姨这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公,虽然他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我觉得我的生活还是可以用美好幸福来概括的。
丁阿姨后来问过我,为什么我会考虑外国人,她说很多跟我一样的年轻的女孩子是不考虑外国人的,但是我简直没有什么原因,在我的脑海里,只要是真正的爱情的,和肤色,国籍似乎就没有任何关系。要是说有什么具体的原因的话,可能是我在马来西亚留学的经历吧,我接触的人群里,很多都有留学的背景。
我们在2008年通过丁阿姨的网络平台认识了对方,那年我28岁,他大我7岁,他的工作是在大学里做研究。
经过了一年的异地恋,2009年的夏天我们结婚了!
结婚之后我就离职准备签证,2009年底在德国和我老公团聚。
因为他的工作关系,我们搬家比较多。一般做完一个研究项目,就会换一所大学继续研究新的课题。
我们在德国,英国的几个城市都生活过,虽然也有闹矛盾的时候,可是确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吵过架。
我是个脾气比较暴躁的,而且比较武断,就算我们因为什么事情冷战一下,他也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我逗笑,然后就互相和解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之前,我其实是和大部分我的同龄人一样,很少得到来自父母的正面认可的,作为我的原生家庭,我听到的更多是隔壁家孩子如何有出息,但是在我和我老公相处的日子里,他让我认识到了我自己,原来我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也有优点,我也有值得自己自豪的地方,我想这是我在这段婚姻里得到的最大的好处,我通过他重新认识了我自己,让我做更好的自己。
我其实不喜欢用中国人,外国人来区分,我想碰到对的人,不管他来自哪里,都是最好的。
从我自身的经历看,我的外国老公给了我最大的自由,他认可我,我们在思想上是平等的,我出国后一直全职在家,2010年开始做自雇,但总体上属于我自己的钱我留着,花销全部是我老公出,可是我们之间从来没有过因为我需要依靠他而被他贬低,被不重视的情况。
他总是说happy wife is a busy housewife,可能在西方,外出的工作和在家做家务视为是等同重要的,在国外的我不会因为我是家庭主妇而自卑,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想我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呢?也会矛盾,可是他总是会说,把一个家庭照顾好就很不容易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把孩子养育成人,每次他这样说,,我就会觉得,原来我是有价值的,虽然这种价值不能通过金钱来体现。
中国人固有的观念里,男人出去赚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就是被养,所以,在中国做家庭主妇,如果大的社会观念不改,确实有慢慢远离社会,不被丈夫家人认可价值的客观事实存在,一般的离婚,也都在孩子两岁之前。
2012年底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在育儿方面我以为中西文化的不同,会有很多矛盾,其实因为最近几年国内对于西方育儿方法的引进,各种西方育儿理念的输入,我自己作为新手妈妈学习到的也是更偏西方一些的观点,自然也不会在这方面与我老公产生什么大的分歧了,所以最开始2年的育儿生活,还是很平稳的就度过了。
2014年。因为我老公的工作回到中国,在苏州居住,这个决定也是为了让我女儿更好的学习中文,虽然我每天和她说中文,可是她在中文方面的进步还是比较慢,回到国内生活后,小朋友很多,随便在小区里走走,都能遇到很多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为此我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妈妈,有的现在已经去了美国,有的去了深圳,我女儿也交了很多好朋友,每天和一群小伙伴嬉闹,很快乐,自从2岁来到苏州,我让她上了托班,她的语言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现在一口流利的中文。让我觉得这个回国几年的决定还是正确的。虽然为此我失去了永居的机会,再回英国,需要重新签证,一步一步来。
我们回国后,因为住在高教区,周围的外籍老师很多,所以不会显得特别的异类,可是小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还是会被拍照,而且是不打招呼的那种,我不是很喜欢。
如果我把她抱开了,别人还会说:哎呦,看她漂亮可爱才照的,好像是对方给了我天大的面子一样,我对这点非常的反感,,可能对方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隐私的侵犯,等女儿大了一些,她也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会主动拒绝别人说:“不要看我,不要给我照相”
这是最开始到国内的时候比较困扰我的一个问题,随着她长大并且进了幼儿园,对外界环境的喜好有了自己的主见,也可以自我表达很明确以后,作为家长的我才开始省去很多类似的烦恼。
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各地的美食拍的淋漓精致,不过对于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来说,中国美食吃多了,还是会非常想念他们自己国家的食物,比如各种芝士,各种面包,各种冷餐肉类,包括非常新鲜口感好的蔬菜类。
我女儿刚回国也很不适应,她在英国的时候非常喜欢吃西红柿,到了苏州就几乎不吃了,最开始我对入口的食材也是很矫情的,各种媒体上曝光的食品问题,让我觉得吃什么都和吃毒药一样,特别的焦虑,不过人就是这样容易随着环境而改变,现在我已经relax很多了,食品采购大部分都是在山姆超市解决的,价格贵一些但质量有保证,所以我们家的生活成本和在英国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开始我们计划是买车的,特意还把女儿的安全座椅搬回来了,可是看到国内司机在马路上的各种行为以后,我们决定还是打车吧,特别是最近几年网约车很方便,有大半年我每天送女儿去托班都是早上坐uber,不用担心停车堵车问题,更不用为了路上司机各种奇葩行为而发脾气,而且苏州不大,去哪里打车也很方便。
其实中国人和中国人沟通都有各种问题,嫁到国外,和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如何生活在一起?
其实我想如果双方都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任何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在这一点上,西方人可以做的更好一些,我在很多地方听到有人说,出国无聊,好山好水好无聊,讲真,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觉得无聊,我觉得在国内才比较无聊啊,我原来在北京,假期约好朋友去郊外踏青,路上一路堵,到了地方,人山人海,其实不过是北京边上一块有个小水洼的地方,被当地人围起了,做景点,收门票。
在国外,周末散步,郊游,约上朋友一起在家里的花园烧烤,都很有意思。当然像英国商店关门早,晚上6点镇子上就安静了,周日商店还关门,可能觉得没意思,可是想想,人家也需要和家人一起团聚,也就不觉得怎么不方便了,.毕竟24小时的超市哪里都有,你需要什么,还是有地方去的,只是走在街道上会觉得冷清些而已。
还有说下中国的家庭关系,有人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关系,不是两个人单纯的关系,这个观点,我以为更适合于中国人,和家人在一起相处,西方和东方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在我看来,西方的家庭,更有界限感,更尊重以家庭为单位的模式,比如,同样的父母在年轻人家里的行为举止就不同,西方的父母会以年轻人为主题,纯粹成为一个尊重的,有界限感的客人,而中国的父母,只要在年轻人家住几天,就会改变家庭里的物品的顺序,理由之一,就是,这样放,更合理,用的也顺手。
最近网上讨论比较多的就是伪单亲,也有个说法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这一点西方家庭相对做的会更好,,父母都更注重家庭生活,因为没有老人参与到育儿中的缘故,父母双方都需要承担育儿工作。
在英国的时候,,经常看到奶爸带孩子在参加各种活动,在外面野餐,晒太阳的,爸爸们一脸自豪,并不觉得作为男性带孩子有失尊严什么的,我认识的很多家庭,爸爸的角色都很重,包括晚上起来喂奶换尿布,做饭陪玩这些就更普遍了。
我认识一个自己做生意的爸爸,每周五都带女儿参加音乐课,和我们一堆妈妈坐在一起,玩的不亦乐乎。有时候别的宝宝的爸爸也会来参加,看到爸爸们笨拙的舞姿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自己家,如果我有事情不在家几天,把孩子交给爸爸也完全没有问题,其实没有妈妈在的时候,孩子表现更好。记得有一次我生病需要卧床,爸爸带着1岁多的女儿去购物,回来给女儿买了新衣服,还买了鲜花给我,还有一张一起写好的卡片,祝我身体早日康复。
这些生活里的点滴才是真实的,也是所谓的小幸福吧。
怎么说呢,对于我自己这个小家庭而言,我不介意在国内生活一段日子,但我不太可能长期在国内生活,这个也是我父母不太能理解的,他们觉得苏州挺好的,苏州的高教区就更好了,可是我考虑的可能更细一些,包括空气食品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得不认真考虑对孩子身体的影响,还有就是一些育儿上的问题也是有差异的吧,比如安全隐患问题,对待其他小朋友的礼貌问题,行为规范问题,对待小动物植物上的同理心问题,很多吧,如果单说这个话题,可以说很多很多,所以我们还是决定回英国或者去别的国家,但是我想2年多的国内生活,一定对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无法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