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太祖非彼太祖

中国历史上,王朝的开国之君,都被称为“太祖”。

既然是开国之君,那太祖之间,一般就不会产生交集——当然,有两位除外。

这两位就是宋太祖和明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

明太祖朱元璋

让两位相隔400多年的太祖产生交集的,是一首小诗。

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当年与南唐后主李煜的使者徐铉交流时(一说是大宴群臣时),曾咏月道:“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这只有两句的诗,赵匡胤没有写完。

几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续写了后面六句: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朗朗浩浩照长夜,掩尽微微无数星。滔滔宏愿因之起,挺躯来济苍生灵。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

此诗被朱元璋赋名《咏月诗》,成了两位开国之君的合作之作。

对于朱元璋续写的诗句,后来的文人墨客褒贬不一。老鱼个人觉得,论气度、格局,还是宋太祖更胜一筹。赵匡胤的两句诗意境开阔、对仗工整,朱元璋的下半部分相比之下就有些生硬,“恒持此志成永志”一句更是有打油诗的嫌疑。

赵匡胤和朱元璋,虽然都是创建王朝的“太祖”,但此太祖非彼太祖,两人的性格、处事方法、给后世造成的影响却大不一样。

比较两位太祖,宋太祖最大的特点是仁厚,朱元璋最大的特点是残暴。

历来王朝更替,后任者对前任无不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而赵匡胤在夺取后周政权后,对后周皇室及旧臣并没有血腥杀戮,反而极力予以优待。他封后周末代小皇帝柴宗训为郑王,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并特别交代要尽力给他们安排好生活。对郭氏、柴氏的后代,分别予以封官加爵。对后周的文武百官,只要不是死心塌地的反抗者,都照原职录用。

朱元璋却嗜杀,这在历史上很出名。他的洪武年间,官员被凌迟、腰斩、阉割、挑筋......甚至在朝堂上当场鞭死,都是家常便饭。据统计,他在位31年,被杀的官员竟超过15万,平均每年杀掉近5000人。

这些被杀的官员,大多倒在“反贪”名义下,但也有不少是政治冤案。

杀人时,甚至是“剥皮楦草”,即把人皮完整剥下来,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

朱元璋因此获得了“朱扒皮”的称号。

如何对待拥有重兵的手下功臣将领,是历代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君头疼的问题。历史上很多皇帝的方法是卸磨杀驴,从而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说法。

赵匡胤的做法是“杯酒释兵权”,用和平的方式收回了兵权,之后赏赐良田美宅,让功臣安度晚年。

赵匡胤曾勒石立誓,将石碑锁置殿中,后世嗣君即位,必须入而跪读。石碑内容有“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终宋一代,宋太祖的继任者都基本做到了恪守这条祖宗遗训,始终未兴文字狱。所以,整个宋朝文臣能获得比较优厚的政治待遇,以及相对宽松的议政空间。

和赵匡胤一样,朱元璋也对手下的功臣们不放心。和赵匡胤不一样的是,他的处理方法是一个字:杀。丞相胡惟庸、太师李善长、将军蓝玉,都死于政治迫害,而这几大案牵连的人数更是高达数万人。

“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宋国公冯胜亦都被赐死。这样一来,明初的功臣基本都被朱元璋杀干净了。

有件有意思的事,两人都处理过一起科举考试案,但方法大相径庭。

开宝六年(973年),赵匡胤发现当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李昉录取进士质量不高,并有偏袒老乡之嫌。于是,赵匡胤当即将李昉降职处理,其他几位考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责罚。同时,他亲自在讲武殿考试举人,决定取舍进士人选,创建了“殿试”这一环节,此后一直为历朝历代所遵循。

洪武三十年的科举考试,礼部会试中,因为进入殿试的全都是南方人,加上两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引发北方落榜考生状告主考官“私其乡”,在科考中徇私,照顾自己老乡。

朱元璋很生气,他亲自出马,从落榜生中点名选择并殿试了61人,全是北方人,推翻了之前的结果。更要命的是对主考官的惩处:为首的获罪被杀不说,就连他们选中的状元、探花都被戍边安置,过了几年返回朝廷做官,仍被余怒未消的明太祖砍了脑袋。

其实,这是一起冤案。

赵匡胤很注重政治制度的建设。他不仅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更难能可贵的是对皇权的约束。在宋代,强调“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君主是天下的主权者,但具体政事则归由士大夫组成的文官集团执掌,换成现代的说法,这是一个可以相互制衡的二元分权结构。

可以说,这一设计,已经有了现代政治制度的雏形。

而朱元璋呢?与赵匡胤相反,他是高度加强中央集权。由于当心大权旁落,他甚至废除了丞相制度,将所有权力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这和赵匡胤的“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彼此相互制衡的二元分权结构截然不同。

赵匡胤和朱元璋,两位太祖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导致了两个王朝后来不同的走向。宋朝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达到了我国封建王朝的巅峰水准,人民的生活水平较之前大大提高。(参看拙作《那个伟大的朝代》)。而明朝,虽然也一度号称强大,但270多年间,大部分时候内部争斗不断,特务统治横行,百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

反映宋朝繁荣景象的《清明上河图》

明太祖朱元璋对宋太祖赵匡胤敬佩不已,曾感叹到:“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只可惜,敬佩归经敬佩,他却做不到。

为什么呢?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恐怕与两人幼年的经历,早期所受的教育不同有关。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生在后唐都府洛阳夹马营。

赵家“累代仕官”。他的祖父做过营州、蓟州、涿州刺史。父亲是一个中级禁军头目。

赵匡胤出生之际,当时的后唐明宗李嗣源采取了“休兵息民”政策,使中原地区出现了短暂的“兵革相息,年屡丰登'局面。

赵匡胤七八岁时,根据官宦人家的习惯,开始接受教育。他父亲特地请来一位姓辛的同乡,给匡胤当业师,讲习五经。辛老先生是饱学宿儒,勤于治学,对学业抓得很紧。

赵匡胤就是在这样难得的好环境中渡过童年的。从史料来看,至少在21岁出走江湖之前,他的生活都是安定、平稳的、有序的。

可别小看了这一点。安定、平稳的童年,有助于他形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从小受到系统、良好的教育,使得他的视野、格局就大不一样。

和赵匡胤相比,朱元璋的童年就凄惨多了。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他15岁时,家乡因旱灾、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父亲,大哥及母亲就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他们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靠邻居给了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才安葬了父母。之后为了活命,朱元璋与哥、嫂分开,各自逃生。

之后,朱元璋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直到加入农民起义军,一步步走上皇位。

朱元璋可说是生于贫困,长于动乱。从小到大,他没有享受过一天安稳的日子,没有受到过系统、良好的教育。说他是在野蛮中生长,毫不夸张。

这样的生长环境,使得朱元璋的内心里充满了仇恨,对周围一切充满了疑忌。童年经历的坎坷,长期尔虞我诈征伐的过程,使得他的人生哲学中除了“斗争”二字之外,装不下别的任何东西。

举个小例子:朱元璋的二儿子死前有劣迹,下葬之时,他非但不悲伤,反而列举出儿子的十大罪状,令其若是地下有知,必须痛改前非!

对亲生儿子尚且如此,性格之扭曲可见一斑。

一个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对其整个人生影响是巨大的;而如果他成为了一国之首,在没有制约的专制体制下,这样的影响更是会放大到整个国家、民族。

(0)

相关推荐

  • 公元961年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建隆二年(961)七月,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宿将,以温和的方式解除了他们的兵权.应邀参加这次宴会的,有高级将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席间,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 ...

  • 致敬大卫•斯文森:资产配置的始祖、太祖和太宗

    在资产配置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马科维兹.大卫·斯文森.瑞·达里奥分别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将马科维兹称为资产配置的始祖,大卫·斯文森称为资产配置的太祖,瑞·达里奥称为资产配置的太宗 ...

  • 少林太祖短棍教学

    少林太祖短棍教学

  •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皇帝,中国古代十大贤君)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统一女真.建立后金,是清王朝的奠基人.1616年,努尔哈赤定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之后迁都辽阳.沈阳:经过5年 ...

  • 明史 本纪第三 太祖三

    古风藏书·史部·明史 汉典网 明史 张廷玉等 本纪第三 太祖三 十五年[1382]春正月辛巳,宴群臣于谨身殿,始用九奏乐.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下威楚路.壬午,元曲靖宣慰司及中庆.澄江.武定诸路俱降, ...

  • 明史 本纪第二 太祖二

    古风藏书·史部·明史 汉典网 明史 张廷玉等 本纪第二 太祖二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明,建元洪武.追尊高祖考曰玄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 ...

  • 明史 本纪第一 太祖一

    古风藏书·史部·明史 汉典网 明史 张廷玉等 本纪第一 太祖一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硃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 ...

  • 为什么开国皇帝刘邦李渊称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称太祖?原因很简单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自始皇帝开启封建帝王史,距今也有两千多年.在这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 ...

  • 寻龙点穴“八大秘诀”,从太祖山到龙的入首,极其全面!

    山脉的统称叫地理中的龙,山脉由高到低,形成走势,如龙飞凤舞,龙盘虎踞,山脉有水相护,由山溪汇成江河,湖泊.有山有水,山青水秀,活龙活现,龙因水而止,龙止气聚,有了灵气,若居于此,日后必然风生水起.需要 ...

  • 太祖龙脉与分龙脉,葬对则可大旺

    风水解说 相地指南 1周前 经云."只要源头来得好.起家须是好公婆".故论祖宗者.必以出身之太祖始.天干龙.太祖在数千里之远特起名山.跨州连郡.高大插天.万派之山.皆祖于此.所谓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