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介:永夜微光

精神分析拉康学派一直受制于双重困境,法语作为一门并不普及的外语,以及拉康“折思”的蜿蜒曲折。中国精神分析拉康学派的发展也因此,总是受困于理论和临床双重文献之阙如,甚至拉康经典文献仍然迟迟无法见于中国读者,散在的培训虽然比比皆是,然而,系统性缺乏,或者各承各家之言,难以让研习者或者临床家有个基本一致的参考。今天,永夜微光给我们带来了一束虽然称细微却能永夜的光芒。

十多年前,就曾听台大友人传出沈志中教授以每年翻译拉康研讨班一卷的速度讲授拉康理论,然而估计因为版权问题,时至今日,也未能有见。不过,今天,它以永夜微光的形式到来,启明着中文世界中拉康的原教旨。

拉康的生命出现过许多断裂,其执业生涯也是如此。在阅读拉康过程中,我们会困惑于他教学的方式,前面十个研讨班不断参考弗洛伊德以及当时的IPA的分析家的临床著述,并且予以评述,是为了(有时是透过准备来年跨学派大会)与在巴黎产生分歧的同事进行一次真正的对话;第二次分裂被IPA开除控制分析培养分析家的督导权限,拉康转入建构自己理论,并且以此建立拉康派的分析家培养的标志:通过制度;第三次则是学派内部的分裂,一部分人由于通过制度导致的失败而离开,第四次是拉康晚年,学派内部的僵化和崇拜,作为分析家的欲望支撑的拉康,决断地提出解散庞大的拉康学派。

断裂与回环,重建链接,构成拉康教学以及拉康生命,和拉康圈的整个动荡和延续,无意识只能在我们每个个体上重新得到一次发现,借此延续精神分析的经验。沈教授的此书照亮了这些部分,“不企图找到答案”,区分于大学的话语(原作翻译为论述),分析的话语是真理的话语,真理处于半讲的悬置中,没有绝对的大他者能获知该真相。

全书第一章,以第三个研讨班精神病和第四个研讨班:客体关系开启,作为阅读精神病与语言学引入对精神分析实践的颠覆开始;五六研讨班集中在欲望图的理论,以及对Ella Sharpe、Ernst Jones等分析家著名文本的导读与阐释;从此之后的研讨班内容,则是国人所不再熟悉的部分,第三章则是第七个研讨班界定精神分析中最关键的伦理位置:探究分析的实践中分析家的欲望的基础;

第四章则是第八个研讨班关于移情(原作翻译为传移)在实在想象符号三个维度中的拉康式探索;第五章首先引介第九个研讨班认同,拉康全面引入环面以及逻辑学的力量处理弗洛伊德认同理论的危机,引入一套完整的能指-单一特征的认同理论(命名理论),衔接母子关系下建构出主体请求-欲望的辩证法(以环面表述);第十个研讨班的焦虑紧接其后,处理焦虑和欲望如何在大他者和享乐的辩证中密切关联在一起,拉康最后一次系统而紧密地和弗洛伊德理论进行对话。第六章单独列出第十一个研讨班: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概念,由于非常特殊的政治缘由,也在于其处理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此后的研讨班更为大家所陌生,大多数著述目前尚且没有法文正式版出版,我在此并非为了引介该书的内容,而是寥寥两句来简要地界定出它们的地位。如同作者所说,拉康理论从此对弗洛伊德的地基进行了全面翻新:四大话语理论、性化公式、还有博罗米结作为实在的书写。

它们和中期理论(第十二研讨班到第十七个研讨班)有绵密的关系,对知识和无意识真理的关系,甚至语言结构未基础的欲望图的理论从未被放弃,而是整合到博罗米结的理论中了。

这些,需要真正希望深入研究和实践他们的读者一步步研读,并且真正“赋予精神分析这栋百年建筑新的生命”。

最后,真诚地感谢台湾拉康实践与推广协会的同事,不远千里寄赠来此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