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圃:三 深受康熙喜爱的文家后代,和尚超揆

文震亨,文征明的曾孙。出生于书画世家的文家,从小耳濡目染,自然也是能诗文、擅书画,更有那本传世之作《长物志》

活得精细雅致的文震亨,招待客人的茶是在荷花芯中熏过一夜的茶叶;冲泡的水,一定要是冬天存储的雨水。

这样一位深谙人文意趣的文士,在精神上一样高洁和纤尘不染。清军攻占苏州时,因不从清军的剃发令,投水轻生被家人救起,最终还是选择绝食六天而亡。突显了文氏家族流淌在骨子里的正气 。

文震亨死时,他的儿子文果只有14岁,文氏家族其时正走向衰落。小小年纪、再无靠山的他,选择了一条北上京师谋生的道路。

超揆

应该是颠沛流离、倍尝艰辛的生活吧。及长,他投入了清军将领桑格的帐下,曾经协助平定吴三桂之乱立下军功。清廷要授以他官职,被他拒绝了。

然而不久,他却抛妻弃子,在湖北洪山寺出家为僧。作为文家的后代,他应该也想过传承,也想过出人头地、对生活有所憧憬和期待吧?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文轼,一个叫文辙,和苏轼兄弟同名。

在灵岩山高僧弘储的邀请下,他回到苏州,做了弘储和尚的门下弟子。

弘储,虽身在佛门,却心系国事,是反清复明的积极分子。

(下篇另做介绍弘储的生平事迹)

文果出家后,法号超揆。他精研佛典,四处云游。在游历期间,曾经任浙江绍兴大能仁寺住持、云南大理文殊寺、成都昭觉寺等,回苏州后浒,在墅关广福庵修行。

也许是基因好,也许是悟性高。超揆把游历期间的山水,都变成了画卷,意境别开生面,不落俗套,深得同行好评。

1684年,康熙首次南巡,曾住浒墅关。超揆献《梅花百咏》图,康熙看了大加赏识。赐银重修广福庵。康熙之兄裕亲王挥毫赐龙华寺寺额。

康熙回都时,超揆应召入京。先住在玉泉山普陀寺,后迁移到澄心园古华严寺。经常在康熙的畅春园内应制作诗。

1693年,超揆校阅的佛教典籍《五灯全书》,进呈康熙御览,得到康熙好评,并亲自为此书作序。

超揆在康熙的赏识中,过高的估计了两人的关系。有一年,超揆的孙子进京赶考,超揆把孙子带进了皇宫,康熙大为恼火。他担心受宠的臣子为家人谋利。“应举就不应该来见”。他斥责超揆道。不久,令超揆回乡。

在大臣李煦请安的折子上还特意提到:今春因玉泉超揆多事。打发回乡。此人坚不受分,尔等绝其往来方好。

回苏后的超揆,应东山席家所请,来到翠峰寺为僧。有诗为证:

家在翠峰顶   松影覆苔绿  坐来频合眼  天然绝荣辱

超揆工诗擅画,在此也颇不寂寞,经常和当时的文人唱和,有吴梅村,沈德潜等。黄宗羲还以世交的身份为其语录作序,可惜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他的传世画作均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四月初三起更,康熙忽然传旨,第二天要去东山。这突发的圣旨可急坏了随行官员,不知康熙深夜传旨的用意。

好在皇帝的身边基本都是玲珑剔透之人,康熙还在巡视淮甸河工到苏州段时,他问身边的侍从苏州到洞庭东山的去程。

苏州府连夜派人驶快舟感到东山,嘱咐巡检一定要找到翠峰寺的当家和尚超揆,在天明时赶到席家码头迎接圣驾。

初四上午,康熙御舟已到达东山,在席家码头靠岸。东山三百多山民持香迎接,超揆则召集了僧人们前来跪而奏乐,巡抚宋荦备大竹轿伺候。

康熙换轿起行,超揆步行轿前,先驱引路。御轿一路南行,停在了翁巷席家的东园。

 席家御码头

康熙此次东山之行,也为了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减免税收,兴办水利,惩治匪患等等。最关键的,当天下午返回苏州时,超揆登上了御船。

御码头

超揆东山回来,东山再起,随康熙回京后,又住回了玉泉寺。七十岁病重,康熙还亲自派太医调治,并赐贵重的参药。群臣也争相仿效来送丹药。

无奈超揆病重,不久病故。康熙赐谥号文觉,赐塔葬玉泉寺。

能做为康熙的座上宾,被康熙念念不忘,对于普通人来说,超揆是值得骄傲的。只是,对于他的父亲文震亨来说,如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