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瓷器起源与发展!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已为世人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诸明代文献。遍查明代谈瓷之书,都把斗彩称作“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如成书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谷泰撰《博物要览》云:“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谈,颇有画意……”再如明末沈德符(1578~1642年)撰《敝帚轩剩语》曰:“本朝窑器用白地青花间装五色,为今古之冠。

如宣窑品最贵,近日又重成窑,出宣窑之上。”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宫廷档案中仍无“斗彩”之称谓,档案中涉及成化斗彩时使用的是“成窑五彩”之名。如雍正七年内务府档案载:“五月十三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四月十六日太监刘希文、王太平交来成窑五彩磁罐一件,无盖。

传旨:着做木样呈览,钦此……奉旨:将此罐交年希尧添一盖,照此样烧造几件……”(《活计档·清档》造字第3323号)。再如《活计档·清档·乾隆记事》载:“(乾隆十三年闰七月初二日)太监胡世杰、张玉交宣窑青龙白地罐一件……成窑五彩菊罐一件,成窑五彩荷花罐一件,成窑五彩罐一件。

传旨:着交唐英各照样配盖一件……”考斗彩之名,最早见于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无名氏撰《南窑笔记》一书,该书在谈“彩色”时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

填者,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晚清、民国时的谈瓷之书对斗彩的解释常常是以音相呼,望文生义,莫衷一是。除斗彩之名外,又出现了“豆彩”,“逗彩”等名称。

约成书于1906~1911年寂园叟撰《陶雅》卷下(十三)曰“何以谓之豆彩,豆者,豆青也,谓釉色之青如豆青者也。豆之青者有深有浅,厥色以至有不齐,大氐淡于康窑之硬绿也。纯色曰豆青,杂以他色曰豆彩。

康窑之仿明人物颇多绘画豆彩者,大氐杂彩花纹,独以豆青一色占其多数,故别其名曰豆彩。豆彩始于康熙,盛于雍正,而式微于乾隆,嘉、道以后,殆未之见也……遂有曰豆彩为逗彩者,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

亦名之曰斗彩,言其杂彩鳞比,若斗者之争竞激烈也。”1912年刊行的许之衡撰《饮流斋说瓷》(卷二十四)曰:“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

或称逗彩,谓彩之骈连有同逗?恪J翟蚴腥艘砸粝嗪簦纷锸觯夥钦埂薄爸敝?0世纪70年代,日本出版的杉村通造编《陶瓷大系——清代的官窑》一书,对斗彩的解释仍沿用《陶雅》、《饮流斋说瓷》中的说法,书中曰:“斗彩,始自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实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

”也有人认为江西方言中,“斗”与“凑”发相同之音,故斗彩即“凑彩”,有“凑合”之意。   考晚清、民国以来的一些谈瓷之书之所以将斗彩说成“豆彩”、“逗彩”,进而望文生义,妄加解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明、清官窑斗彩瓷器大多深藏于皇宫中,外人难得一见。

今天,大量的明清彩瓷摆在我们面前,为我们深入研究斗彩瓷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究竟什么是斗彩?它与青花五彩又有什么区别呢?   明代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瓷器品种繁多,开一代未有之奇,各种彩绘瓷器相继诞生。

为了便于研究,就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以示区别。18世纪《南窑笔记》的作者按彩绘工艺从明代彩瓷中划分出“斗彩”、“填彩”、“五彩”三种,在当时的情况下已属难能可贵,也为彩瓷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今天看来,《南窑笔记》的划分缺乏严密性。

例如《南窑笔记》对斗彩的解释是“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的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但仔细考察可以发现,这一过程的实现,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工艺途径:一种是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或局部,其余部分也以青料双钩轮廓线,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按青花轮廓线填以各种釉上彩,凑其全体,成化斗彩使用的即是此种技法。

另一种也是先于坯体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或局部,但其余部分不用青料双钩轮廊线,而是施釉烧成后,再在釉上用钩线填彩或没骨画法凑其全体,嘉靖、万历青花五彩使用的即为此种技法。彩绘工艺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

对第一种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在画面中起主导或骨架作用,诸多釉上彩色附丽于釉下青花,遂使整个画面具有鲜丽清雅之美。对第二种技法来说,釉下青花只是作为画面的一种颜色(蓝色)使用,同时为釉上彩绘起定位作用,因釉下青花与釉上红、黄、绿等彩色处于同等地位,故对画面热烈华丽的艺术效果无多大影响。

今人一般对第一种技法描绘的彩瓷称为“斗彩”,而对以第二种技法描绘的彩瓷称为“青花五彩”。从彩绘工艺和所产生的效果看,《南窑笔记》所说的“填彩”可归入“斗彩”中,而《南窑笔记》所说的“五彩”概念应进一步扩大,即应包括纯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

从现存实物资料看,“双钩填彩”是斗彩瓷器上的最基本的装饰技法,根据所绘物象不同,再辅以“点彩”、“染彩”、“覆彩”等技法。   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为“斗彩”作出新的定义和解释:斗彩是一种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具有特殊艺术效果的彩瓷装饰新工艺。

它是先在成型好的坯体上以青花料钩描图案轮廓,或在此基础上以青花料绘图案局部,罩透明釉经高温焙烧后,再在釉上以填涂、渲染、覆盖、点缀等技法,按需要施以各色彩料,完成图案全样。复入彩炉经低温烘烤而成,从而产生釉下青花与釉上诸彩竞相斗妍的艺术效果。

(0)

相关推荐

  • 能以“天”自居的罐子 原来是成化斗彩

    成化时期瓷器最出名的就要属斗彩,能成为一朝代表的它其魅力必然是势不可挡的. 斗彩是创新的新品种,据说斗彩也是成化帝用来博得万贵妃欢心之物,这背后可是关乎一段奇妙的爱情故事. 斗彩的说法有几种,古籍上有 ...

  • 明代斗彩瓷器的发展

    清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卧足盘一对 斗彩芝仙祝寿图盘,清代雍正年间,武汉市博物馆文物 斗彩的起源和发展 1988年11月景德镇珠山明代御器厂遗址出土一件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红.绿.黄.紫等彩描绘莲池鸳鸯纹(又 ...

  • 一件斗彩两个亿,史上拍卖价最高的20件景德镇斗彩瓷器

    斗彩瓷,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中国陶瓷著名品种,先以釉下青花描绘并留白,上釉1300℃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料填绘其留白部分,最后入炉经800℃烘烧而成.曾有陶瓷工艺专家说,烧造一件斗彩瓷的工 ...

  • 2020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清雍正 斗彩忍冬纹碗--拍卖成交价RMB 417,623 雍正斗彩御瓷独步有清一代,为旷世之名品,不但彩料精研绚丽,更独得布局留白之妙,虽是常见的普通纹样,一经入饰,顿生疏朗清新之气,绝无堆砌纷繁之虞 ...

  • 斗彩瓷器为何贵比黄金?来看看斗彩的由来

    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 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牡丹丽日春风和,牝鸡逐队雄鸡绚, 金尾铁距首昂藏,怒势如听贾昌唤, 良工物态肖无遗,趋华风气随时变, 我独警心在齐诗,不敢耽安兴以晏 ...

  • 据御窑厂考古瓷片资料论述 | 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彩绘工艺

    图一.成化青花鸡缸杯 图二.成化青花莲托八宝纹天字罐 图三.成化青花缠枝莲纹靶盏 图四.台湾"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鸡缸杯 图五.成化斗彩莲托八宝纹天字罐 图六.成化斗彩缠枝莲纹小 ...

  • 史上最贵的20件斗彩瓷器

    斗彩瓷,是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中国陶瓷著名品种,"斗"为景德镇方言,意思是合伙.凑份子的意思.斗彩瓷制作工艺上,先以釉下青花描绘并留白,上釉1300℃高温烧成后再用釉上彩 ...

  • 乾隆年间斗彩瓷器欣赏

    简介: 清代乾隆朝生产的斗彩瓷器.乾隆斗彩器具有器形变化多端.装饰华丽繁缛.色彩绚丽缤纷的特点.传世斗彩器各种器形均有,特别是高达五十至七十厘米的大型斗彩器尤为流行. 乾隆斗彩除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结合 ...

  • 清代雍正朝御用官窑斗彩瓷器精品鉴赏

    清雍正 斗彩并蒂莲纹碗 (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款 纵观有清一代君主,胤祯是最具艺术才华的皇帝,品味精雅,故御器厂所出深受其影响,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脱俗著称.成窑斗彩设色清新宜人 ...

  • 清代斗彩瓷器融合了粉彩和珐琅彩,图案绘画更精美

    斗彩石榴花纹罐 斗彩石榴花纹罐,清康熙,高8.3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4.7厘米. 罐撇口,短颈,丰肩,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光洁.外部斗彩装饰.瓶身绘两组对称的石榴花卉纹.无款识. 此罐造型隽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