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型肝炎感染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属于黄病毒科的单链RNA病毒。估计HCV感染的全球流行率为2.5%,丙肝是进行性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可导致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对大多数人而言,慢性HCV感染进展缓慢,患者通常可能数十年没有症状表现,直至发展为临床上显著的肝脏疾病,延误了诊断时机。
除肝脏疾病外,慢性HCV感染还与许多肝外疾病有关,包括冷球蛋白血症、淋巴增殖性疾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DM)和胰岛素抵抗等。
最近,HCV的标准治疗已经转变为口服每日一次、耐受良好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其持续病毒应答率>90%。
近期研究已经确定HCV感染为亚临床、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因素。然而,这些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HCV是否是CV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仍然存在争议。
在Ahmed Babiker近日发表的综述中,介绍了HCV与亚临床、临床CVD相关的文献以及增加HC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潜在机制。
研究人员在PubMed搜索了199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英文文章,使用以下关键词:(“hepatitis C, hepatitis C virus, hepatitis non-A non-B, HCV,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rdiac outcomes,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tima-media thicknes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troke,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d its abbreviation PAD),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即“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非甲型非乙型肝炎、HCV、心血管疾病、心脏转归、颈动脉粥样硬化、内膜中层厚度、脑血管疾病、中风、心血管结局、心肌梗塞、外周动脉疾病(及其缩写PAD)和冠状动脉疾病”。
在对HCV和心血管疾病(CVD)的所有相关文献、荟萃分析、系统评价和叙述性评论进行检索之后,又增加了37篇文章。最终,共分析了91篇全文文章。研究类型包括随机临床试验、前瞻性队列、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和荟萃分析。
HCV感染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导致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增加,可能的引发机制是慢性炎症、内皮功能障碍和直接损害动脉壁。
该综述显示,HCV感染,特别是慢性HCV感染,很可能导致亚临床心血管疾病增加,并可能造成临床CVD增加,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此外,大多数评估HCV治疗对CVD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的研究显示,在成功治愈和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中,亚临床和临床CVD终点均有所改善。
长期研究表明,如果能治愈HCV,心血管疾病的生存率会提高。根据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无论是否存在其他代谢风险因素,重度纤维化患者通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治愈丙型肝炎能降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几项研究表明,在有HCV感染史的患者中,检测不到HCV-RNA或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于可检测到HCV-RNA的患者。
另有19366例患者的研究发现,可检测到HCV-RNA的HCV患者,其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未感染者。在23665例HCV患者的研究中,致命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HCV病毒载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体内检测不到病毒的患者其风险最低。
随着新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开发,这些结果特别值得关注。这些药物的出现,已经使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丙肝患者得到治愈,并且由此可能降低慢性HCV感染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欢迎分享转载!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