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七)大通河牧场

翻过大冬树山垭口,山路开始下行,渐渐地,刚才还只能远望的平原,还有在山上时隐时现的大通河,都出现在我们的车窗外。自己包车旅行的最大好处,就是遇到美景可以随时停车,看到蓝色的大河和河畔嫩绿的草原,当然要停下来了。

于是我们的司机在一处不碍事的地方停好车,整个大通河牧场就在我们眼前。我们所在的公路还是半山腰上,所以比河对岸的大通河草原要高,这也正好让整个草原如同一幅油画一样呈现给我们。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这种从高处观景台般欣赏草原牧场的机会并不常有啊。

大通河又叫浩门河,藏语称吉勒曲,宋代在河畔筑大通城后出现今名,是湟水的重要和正源,总长554公里,在贫水的华北无疑是一条巨河了。大通河的充沛水量,使河上游两岸的宽阔平原成为水草丰美的大牧场。

大概与人民大会堂万人会议厅的穹顶效果类似,草原和被草原披满的山峦起到了海天线的效果,所以觉得视野之内的这片草原并不大,蓝天下的我也如同代表们在会议厅里一样并不感到渺小,但草原上移动的黑色的牛群和白色的羊群,还有一顶顶白色的毡房,一下子就纠正了视觉上的错觉,这是真正的广阔天地啊。

把长焦拉近,才看到牛群中其实还有白色的。

与内陆常见的放牛不同,这片草原上看不到牧人,牛儿们完全自由自在。

山下还有一大片更多的白色,那是数不清的羊群,而且也瞧不见有放牧的,这大概就是高原牧场的特色吧。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远处的河道呈现天鹅颈似的河曲,一顶顶白色的毡房或帐篷支立在河边,这太符合各类画册和电影电视片中的草原和牧民之家了。

也许正因为太符合脑海中的印象,所以反而觉得眼前不太真实了,更觉得像是草地婚礼上点缀用的白色凉棚,直到一位牧民从帐篷中出来,才让我相信眼前看到的就是真实的牧场和牧民之家。

这时一顶顶毡房里还都非常配合地冒出阵阵炊烟,更显出一派生活气息。只是看了一下手机,现在还不到11点,不知道牧民是在准备喝上午茶,还是准备中午的午餐。

难得在原生态的高原遇到这么一条原生态的大河,所以大家摸索着从公路下到河边,近距离接近这条大河。

请理解我们这些生长在都市中的土鳖吧,看到如此宽广却又几乎清澈见底的河流时,真想跳进去,可惜一来水性不好,二来真不想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

不过总会有更适应大江大河的,就像这只随水流时潜时浮的水鸟。用长焦看了看,原来这是一种常见却有一个不常用名字的水鸟,鸊鷉[ pì tī ],它们分布很广,除了两极和大洋中的海岛外,几乎遍及全球,看来高原也阻挡不了它们对自由的向往。

从河边更平视的角度看草原,更仿佛近在眼前,可惜大通河相隔,分出了繁忙的公路和夏日里悠闲的牧场,就像我们这些远方来的看客,永远不会融入牧民的生活。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