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入伏:一年中宝贵的40天出汗季,阳虚体寒的人不要错过

这周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入伏之后就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光了。通常是初伏、中伏、末伏,一共40天。

初伏:

2021年7月11日~2021年7月20日

中伏: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

末伏:

2021年8月10日~2021年8月19日

对于热得让人郁闷的伏天,古人也不吐不快了,诗云「郁郁复郁郁,伏热何时毕。」现今有空调,可以随时告别闷热,但身体也失去了借天地之势进行自我调节的机会。

从入伏到出伏的这段时间,是一年里最宝贵的「出汗季」,此时人体毛孔大开,通过排汗来清除体内寒气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阳虚体寒的人尤其不要错过。

伏天,该出汗时就出汗

三伏时节又湿又热,动不动就一身大汗,黏黏的汗水不仅有异味还会弄脏衣服。于是人们想法设法不出汗、少出汗、在空调房里流连忘返。

其实这样做不仅违背了人体的生理规律,造成身体毒素无法顺利排出,免疫力下降,且夏天出汗少,关节炎、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反而会成倍增加……清凉一时爽,汗少损失大!

古人特别讲究顺应自然、天人相合的养生原则,也鼓励三伏天多出汗。《传家宝》里记载:「夏三伏极热时,汗要多出,则周身所染风寒湿气,由汗而出,可保一年无病。」

那么古人在三伏天是怎么出汗的呢?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位伏天出汗的专家,名叫「天休子」。他在《修昆仑证验》里特别写了一篇「晒说」:

凡男妇头风、脑漏、牙疼、耳肿、脚气、臁疮、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风寒、湿热、虚弱、酸软等症,于三伏日巳、午、未时,赤身于烈日中晒之,不论新旧大小病症,概能痊愈除根,即妇女月事,亦可晒,通天地化育神工,难以殚述。

第不可遮盖著衣,乃致受热也。有人传以晒法者,伏天赤身于烈日中晒之,汗如水流,风来凉爽,不觉其热也。惟初晒必脱皮,厚薄皆随其病,甚至起水泡,其愈极快,无过二日者,真化工也。

不管男女,各种头风脚痒、风湿疮肿、新疾旧患,大病小痛的,只要在三伏天当天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三点(巳时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裸身晒日光浴,都能根治痊愈。

不要穿衣服盖着晒,光着身子在太阳底下晒到汗流浃背就好。这时并不觉得热,反而更能感觉到风的凉爽。只是如果是第一次晒,一定会脱皮甚至起水泡,但也一两天就愈合了。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方式,在最热的时节适当多出汗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出汗能够调动全身器官,改善循环,有助于排出体内的风寒湿气,让身体更清爽健康。

反之,如果任由寒湿在体内积累,可能引起这些问题:

吃凉腹泻,风湿关节炎,浑身酸痛乏力,经常性落枕,痛经,月经量少色暗,头痛,容易感冒,消化不良,喝水都长肉,湿疹,皮肤过敏,皮疹……甚至心情不好,脸色灰黯,长斑等等都和寒湿有关。

现代人出汗太被动了,出了也白搭

然而,现在人出汗大都是迫不得已,满脸不乐意。

上下班等公交时,太阳晒着热风吹着,一身黏糊糊的;考题做不出来,烦躁焦虑,急得头皮冒汗;吃顿饭喝口汤就汗如雨下……类似这样的因外在环境或身心因素造成的被动出汗,几乎占了我们日常出汗的大多数场景。

被动出汗在中医里,也叫做「静汗」,静止不动也出汗。这样的汗对身体而言只是浅层的自动调整,并没有太大的排病养生作用,而且一些异常的汗证,比如自汗、盗汗反而要引起注意。

我们提倡的出汗,叫「动汗」,就是运动、劳作、艾灸,或者吃一些辛温食物让身体主动出的汗水。这种出汗相对于「静汗」,能帮助身体气血运行,把体内更深层次的寒湿排出去。

这一点我们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天热出汗,感觉全身黏糊糊的很不舒服,人也容易没精神;如果稍微运动后出汗,会感觉神清气爽,这就是寒湿排出后,身体变通透了,气血运行更顺畅,人自然会倍感舒爽。

我有位程序员朋友,吃东西很不讲究,口味特别重,辛辣油腻样样沾,饮食习惯一团糟。但他就有一个好,每天习惯走路遛弯,出一身汗,结果每年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尽管大鱼大肉没少吃,可血压血脂血糖一点都不高。

所以,多出出动汗其实对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

教你出一身「三伏养生汗」

如果你体质偏寒,夏天出出「动汗」,就可以大大减少秋冬生病的几率。除了运动劳作以外,我们不妨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些主动出汗的养生项目:

小儿升阳助成长:晨起捏脊

早上起来,在常温环境给孩子捏捏脊,孩子会微微出汗,帮助孩子提升阳气,排出寒湿,增强体质。

1、小儿俯卧,捏脊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低于脊背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转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

2、为增强刺激,可从第二遍起,每捏三次向上提一次,即「三捏一提」。

3、最后用两拇指在脾、胃、肾俞处揉之,以增强功效。

温阳精力旺:伏贴艾灸

虽然比起女生而言,男性的阳气更旺,但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脾肾阳虚的男性也越来越多了,出现虚胖汗多、腰酸背痛、腰腹赘肉、疲软乏力等表现。

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如久咳、哮喘、慢支、鼻炎、慢咽、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还有一些关节病痛、风湿等。

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到社区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治疗。

寒性体质的日常调养,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每天可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悬灸(就是点着艾条,靠近穴位),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

但现代人实在太忙、太懒了,推荐用三伏贴,简单方便,对体寒、阳虚、气虚、痰湿的人是最好的!

同样可以用艾灸的配穴,建议入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连用3天,休息一周,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坚持整个伏天。

基本上各大医院都会有贴三伏贴的服务,有空的话记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预约贴敷就好。功效配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会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

我们也为抽不出空去医院贴伏贴的朋友定制了三伏穴位贴,根据传统古方伏贴配伍做了优化,特别加了一味补气的黄芪,扶正补气的圣品,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要提醒的一点是,三伏灸或者贴伏贴之后,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

也可以常备些红糖姜片,在吃完凉的食物后吃上1片。这里面以干姜为主,而姜既散湿暖脾胃,又能打开汗孔,能从内部开始带着阳气把风、寒赶出去。日常也可以吃几片,祛除体内的寒湿。

红糖和生姜是一对绝妙的搭配:红糖生湿,生姜祛湿;红糖止汗,生姜发汗;红糖补气,生姜升散,不至于让气补得滞住。更重要的是,红糖味甘,甘味入脾,我们吃姜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把脾胃温养好,红糖姜片的搭配可谓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是寒湿、阳虚的朋友,加上红糖姜片的温热,内外夹击,可以把体内的陈寒积聚赶出去。如果你总是手脚凉、腰腹凉,胃口不好、大便不成形的话,对着镜子看看舌头,要是舌头的颜色偏淡,舌苔也偏白厚,每天吃3片红糖姜片。

有孩子的家庭最好也常备一些红糖姜片。小孩子是纯阳之体,通常用不着刻意去温阳。但也有不少孩子从小爱吃冷饮冰糕,把脾胃伤得不像话,出现挑食,胃口不好,吃一点点就饱但又很快会饿,而且瘦弱、脸色发白,老喊肚子疼。如果孩子是这样的情况,那也可以每天喝少许红糖姜片调治。

红糖姜片效果好不好,取决于姜。我们这款姜茶的姜来自安徽铜陵的白姜,贡姜级品质,姜味很足,发汗解表非常棒。

红糖是云南苗族的,道地选料,扶正祛邪,固本培元。每包真空包装,干净卫生、方便携带。 得不在空调环境上班的人,也可以坚持每天嚼2片红糖姜片,温暖身体,抵御风寒的入侵。

三伏天吃醋泡姜,补阳气

入伏后,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升高。再加上室内外忽冷忽热很容易出现各种心血管疾病。因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提升肝阳之气,常吃醋泡姜不仅能驱散寒气,还能养胃。”

醋是收敛的,可以收敛姜的生发之气,让原本辛散的姜变得平和起来,姜温阳的性质还在,却避免了上火。更可以:

健脾胃,散寒湿: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食物吃进来,需要脾胃的运化,将精微物质输布给身体,为身体带来足够的能量,人的先天就像一罐子煤气,只能省着用,但是可以把脾胃来调好,用后天来养先天。

脾胃阳气充足,运化食物的动力就充足,阳气充足,人的湿气寒湿也就散的快,就像是太阳出来了,云开雾散,山岚间的湿气也不复存在一样。身体里的小太阳振奋了,才有力量去祛除湿气。

活血化瘀,更燃脂瘦身:

醋中含有醋酸,不仅可以抑制脂肪合成,还有助于脂肪的燃烧,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减少。而姜呢,生姜中有很多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囤积,人们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囤积和血糖上升。

这样一想,醋泡姜简直是双剑合璧,斩断脂肪的能力倍增啊。

难怪我最近吃醋泡姜之后,到了中午都不觉得有那么饿了,姜让人胃口大开,而每天早餐都固定几个内容,并没有增加饭量,血糖上升的缓慢,饱腹感增加了。

补肝阳:

中里巴人认为:醋是直接走肝经的,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如果你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酸严重缺乏,或是吃的太过油腻的时候,腹泻的时候,都可以喝上一点,缓解不适。

如果没有时间自己来做醋泡姜,我们找到了一款绝好的即食品。对比了不下10家供货商,试吃之后,这款接近满分。一点乱七八糟的添加都没有,良心手作,现成的无添加的醋泡姜。

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无添加:酸是养肝的,如果又吃了很多添加剂,需要用肝来代谢,肝反而受累,得不偿失。

老陈醋:姜要嫩的铜陵姜,醋要老的。泡姜的醋,选用最正宗的老陈醋,他们的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认可的老陈醋酿制技艺,被纳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每天吃3片,一罐可以吃15天,4罐正好可以吃上两个月。好吃的姜,是能让不喜欢吃姜的人,也爱上了吃姜,并且在身体里默默发挥作用。

最后还有个小提醒。谚云:「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此时如果在饺子馅里加入一些胡萝卜、茴香菜、香菜、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就更好了,辛散发汗,可养肺气防感冒,又开胃增加食欲。

把三伏过好,阳气养好,天冷之后就能免除各种小毛小病的打扰了。不要错过喽!祝大家出汗愉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