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上的今天 | 雨果:一个有待我们去发现的诗人

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作为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文学生涯达六十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作品包括众多

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他还创作了

四千多幅画,积极参与社会运动。雨果可以说是广大读者最熟悉的法国文豪了,但我们更多地认识的是小说家

雨果,对他的诗歌作品却未必了解。我们在这里节选了一段程曾厚先生为《雨果诗选》所作的译本序,从整体上

介绍了雨果的诗歌成就,供读者朋友们发现一个新的诗人雨果。

《静观集》扉页

雨果的名字是中国人民很熟悉的。雨果是多才多艺的作家,他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又是剧作家。雨果是著名的小说家,我国近代文学翻译的先驱林纾就曾译过雨果的《九三年》,他的《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也是早期被译成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雨果又是著名的剧作家,他的《欧那尼》等浪漫主义戏剧名著解放前大多已有译本。

迄今为止,我国读者所认识的雨果,首先是小说家,其次是剧作家。相对来说,作为诗人的雨果基本上还没有为我国广大读者所认识。

雨果生前发表了十九部诗集,身后又有六部诗集被整理出版。雨果一生写下的诗句多达十万余行,而这个数字还是粗略的估计。对比之下,一九五四年中国出版的《雨果诗选》篇幅很小。而且,就是这一条开辟出来的路,后继者也并不很多。这三十年来,雨果的诗歌仍然只有一些零星的翻译。如果说,雨果的小说作品,不论篇幅大小,不论价值高低,已基本上全部译成中文,那雨果数量众多的诗集,包括《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集》和《凶年集》在内,却一部也还没有介绍过来。三十年前,茅盾先生就感叹过:“可以说,除了诗(因为诗是最难翻译的),雨果的重要作品(小说和剧本),大都有了中文的译本。”应该说,诗人雨果,对中国读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

从欧洲文学的角度看,体现一个国家文学最高成就的,往往是诗人。古希腊有荷马,意大利有但丁,英国有莎士比亚,德国有歌德。那法国是谁呢?是雨果。就是不喜欢雨果诗歌的人,也不能不接受这唯一的答案。纪德的意见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九○五年,《隐居所》杂志的记者向纪德提问:“据你看来,谁是法国最伟大的诗人?”纪德的回答是:“唉!是雨果。”

《东方集》插图

纵观雨果一生的创作,他在诗歌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收获也最大,成就也最高。早在少年时代,雨果就是从写诗开始其文学创作活动的,而到弥留之际,又是吐完了最后一句诗才离别人世。雨果在其长达八十三年的一生中,有时他既写小说,又写戏剧和诗歌,有时不写小说,有时不写戏剧,但是没有一个时候不在写诗。

雨果一生都在奋斗,都在前进。他二十岁不到在诗歌方面就已崭露头角。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已是诗园中最辛勤的园丁、最负盛名的浪漫主义抒情诗人了。只是在这时,诗人雨果的真正面目才开始显露。到五十年代,浪漫主义作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过去,已载入史册。拉马丁、维尼和缪塞等一代诗人已先后搁笔,而雨果却正是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时候,短短十年间,他先后出版了《惩罚集》《静观集》和《历代传说集》(第一卷),接二连三地为自己树起了三座诗的丰碑。在思想方面,雨果从保王主义开始成长为共和主义者,在艺术方面也在不断前进。雨果不仅曾超越过他同时代的诗人,而且首先是不断地超越他自己。

十九世纪是法国诗歌丰收的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又一批年轻的诗人开始进入诗坛,开出一批批新的花朵。从浪漫派、唯美派、巴那斯派到象征派,新旧更迭,继往开来。每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曾辛勤耕耘,每人都留下一些足迹和影响。但每人又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又纷纷退出了诗坛。

唯独雨果的命运和其他诗人不同。从一八二〇年算起,这棵“神童”的幼苗,经过历史暴风雨的雨水浇灌,经过时代新思潮的阳光照射,整整成长了六十年,终于成为一棵树干壮实、枝叶纷繁的参天大木。雨果的诗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代表了十九世纪法国诗歌的最高成就。

压垮封建王朝的《惩罚集》

法国画家奥诺雷·杜米埃作品

十九世纪又代表了法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法国诗歌经过中世纪的酝酿,到十六世纪才从形式到内容逐渐成熟,并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诗人,形成了第一个高峰。龙沙是第一个使法国诗歌产生革命性变革的诗人,从这一点而论,他是法国诗歌史上可与雨果相提并论的诗人。但龙沙终其一生,毕竟是一个宫廷诗人,他模仿多于创新,流传至今的名篇主要还是些并无重大社会内容的爱情诗。

十七世纪是古典主义的世纪。诗人主要致力于悲剧和喜剧的写作。从狭义的角度而言,当时并没有产生过真正具有个人特色的抒情诗人。诗仅是为别种文学体裁服务的手段而已。而且,古典主义所依据的理性原则,本身就不利于感情的表达和交流,十八世纪则又是哲学家的世纪,哲学家阐发启蒙思想的语言是散文,哲学表述思想,而诗歌才表达感情。

雨果在诗歌形式和诗歌语言上,继承并发扬了法国历史上的民族传统,特别是十六世纪龙沙和“七星诗社”的优秀传统,使法国诗歌,尤其是抒情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此外,雨果又把诗歌交还给人民,使诗歌成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及有效的斗争武器。

雨果逝世后半个世纪,文学史家蒂博代说过:“龙沙死后半个世纪,就出现了《熙德》。但是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任何东西能使雨果的地位幸运地受到这样的影响……正如高乃依的一代曾使龙沙失去光彩,这一代作家也应使雨果失去光彩,但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应该承认,这一代作家也应该承认,唉!他们没有使雨果失去光彩。”

时间又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雨果仍然没有失去光彩。雨果不仅是法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雨果的光彩永远不会失去,因为,雨果已成为法兰西民族的民族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