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丘”

顾颉刚

一、“九丘”

从古代的地名上可以见出古人的地理观念,如州、里、丘、陵、都、邑,都是。现在就先从“丘”说起。

《左传·昭十二年》,记楚灵王狩于州来,使荡侯等帅师围徐以惧吴,自己停在乾溪以为后援。灵王靠着自己的武力,骄傲得很,瞎吹了一顿;右尹子革只管将顺他。那时有人私下责问子革:“你为什么不加匡救呢!”他答道:“你等着罢!”一忽儿,王出来,恰巧左史倚相趋过,王指了他向子革道:

“是良史也,自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子革道:“他不算什么!我曾问他《祈招》之诗,他答不出呢!(《祈招》之诗是祭公谋父为了周穆王欲肆其心,要使天下都有自己的车辙马迹而作的)”。周灵王问他:“你背得出吗?”子革就背了出来,惭愧得灵王几天没有吃饭睡觉。

在这一段故事里,出来了一个“九丘”之名,与《三坟》、《五典》并列。杜预注云:“皆古书名”,说得浮泛得很。贾逵注云:

“《九丘》,九州亡国之戒。”(《左传疏》引)

他所以这样说,李贻德在《左传贾服注辑述》(卷十六)里替他作了一个说明:

“'九’是九州之数。九州者,《禹贡》之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知为亡国之戒者,《楚辞·哀郢》'曾不知夏之为丘兮’,注:'丘,虚也’,是亡国者为丘墟矣。”

由我想来,贾逵的这话恐怕是受了扬雄《十二州箴》的影响来的。总之,无论是否亡国之戒,《九丘》与九州必有关系。

这不仅是贾逵个人的设想如此,马融也说:

“九丘,九州之数也。”(《左传疏》引)

刘熙的《释名》也说:

“《九丘》,丘,区也,别九州之土气教化所宜施者也。”(《释典艺》)

伪孔安国的《尚书序》也说: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照他们的话,《九丘》简直就是《禹贡》和《职方》的放大本。因此孔颖达的《疏》说:

“别而言之,土地所生,若《禹贡》之厥贡厥篚也;风气所宜,若《职方》其畜若干,其民若干男、若干女是也。”

《九丘》即九州之志,就这样地决定了。但“丘”本是土高之名,只有小地名是用它的,为什么九州之志要用它来作代表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左传》中这段文字是不见于《史记》的。《左传》这部书,在司马迁是叫什么名字是另一个问题,但司马迁是一定看见过的,《史记》里引它的文字不知有多少。楚灵王次于乾溪以及向子革夸口的一段话,《史记·楚世家》里全有,单单灵王夸奖倚相及子革微词託讽的话则一字没有。在《周本纪》里,也没有祭公谋父谏劝穆王的《祈招》之诗。这是什么缘故呢?说是司马迁删削罢,在子革是“曲终奏雅”,为什么偏把雅的删掉?而且“《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既是古书,是何等重要的古史材料,他又如何忍心删削?

说到这儿,又牵涉到今古文问题。我以为这段文字是刘歆重编《左传》时加入的。这里所谓“《三坟》、《五典》”,正和《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相映照。所谓“《九丘》”,正和《古文尚书》的“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九共》九篇”相映照。他在群书中埋伏了证据,好作左右的掩护。这些古书名,在司马迁时代还没有哩!

二、《春秋》及《左传》中的“丘”

我们现在就从《春秋》和《左传》二书中,看春秋时以丘名地的有多少。固然这一定很不完备,但也未尝不可看出一个约略。

一、晋地:

1、邢丘(《左传》宣六年:“赤狄伐晋,围怀及邢丘”。又昭五年:“晋侯送女于邢丘,子产相郑伯会晋侯于邢丘”。)

2、苕丘(《经》成十六年:“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按《公羊经》作“招丘”。)

3、瓠丘(《传》襄元:“晋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置诸瓠丘”。)

4、英丘(《传》哀二十三:“齐人取我英丘。君命瑶……治英丘也”。)

二、卫地:

1、犬丘(《传》隐八:“宋公……卫侯……遇于犬丘”。《经》作“垂”。)

2、桃丘(《经》桓十:“公会卫侯于桃丘”。)

3、楚丘(《传》闵二:“封卫于楚丘”。又《经》僖二:“城楚丘”。)

4、帝丘(《经》僖三十一:“卫迁于帝丘”。又《传》昭十七:“卫,颛顼之虚也,故帝丘”。)

5、清丘(《经》宣十一:“晋人、宋人、卫人……同盟于清丘”。)

6、平丘(《经》昭十三:“公会刘子、晋侯……于平丘”。)

三、齐地:

1、葵丘(《传》庄八:“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

2、贝丘(《传》庄八:“齐侯……遂田于贝丘”。)

3、牡丘(《经》僖十五:“公会齐侯、宋公……盟于牡丘”。)

4、郪丘(《经》文十六:“公子遂与齐侯盟于郪丘”。按《公羊经》作“犀丘”,《谷梁经》作“师丘”。)

5、句渎之丘(《传》襄十九:“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又襄二十一:“执公子买于句渎之丘”。又襄二十八:“贾在句渎之丘”。)

6、重丘(《经》襄二十五:“诸侯同盟于重丘”。又《传》襄二十八:“重丘之盟未可忘也”。)

7、廪丘(《传》襄二十六年:“齐乌余以廪丘奔晋”。又宣八:“公侵齐,攻廪丘之郛”。又哀二十:“会于廪丘”。又哀二十四:“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

8、渠丘(《传》昭十一:“齐渠丘实杀无知”。)

9、丰丘(《传》哀十四:“丰丘人执之以告”。)

10、犁丘(《传》哀二十三:“战于犁丘,齐师败绩”。)

四、莒地:

1、渠丘(《传》成八:“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又成九:“楚子重自陈伐莒,围渠丘”。)

五、鲁地:

1、中丘(《经》隐七:“城中丘”。又隐十:“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

2、祝丘(《经》桓五:“城祝丘”。又桩四:“夫人姜氏享齐侯于祝丘”。)

3、咸丘(《经》桓七:“焚咸丘”。)

4、乘丘(《经》庄十:“公败宋师于乘丘”。)

5、戾丘(《传》文十五:“一人门于戾丘”。)

6、巢丘(《传》成二:“齐侯伐我北鄙,……取龙。遂南侵,及巢丘”。)

7、泉丘(《传》昭十二:“泉丘人有女……奔僖子”。)

六、邾地:

1、于余丘(《经》庄二:“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按杜注谓是国名,《公》、《谷》则俱为邾地。)

2、虚丘(《传》僖元:“虚丘之戍将归者”。)

3、闾丘(《经》襄二十一:“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

七、曹地:

1、重丘(《传》襄十七:“卫孙蒯田于曹隧,饮马于重丘”。)

2、黍丘(《传》哀七:“筑五邑于其郊,曰黍丘、揖丘……”。)

3、揖丘(见上。)

八、宋地:

1、楚丘(《经》隐七:“戎伐凡伯于楚丘”。又《传》襄十:“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

2、谷丘(一作“句渎之丘”。《经》桓十二:“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传》作“公及宋公盟于句渎之丘”。“谷”盖“句渎”之合音也。)

3、梁丘(《经》庄三十二:“宋公、齐侯遇于梁丘”。)

4、葵丘(《经》僖九:“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于葵丘”。又:“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5、长丘(《传》文十一:“宋武公……败狄于长丘”。)

6、幽丘(《传》成十八:“郑伯……会楚子伐宋,去幽丘”。)

7、犬丘(《传》襄元:“郑子然侵宋,取犬丘”。)

8、商丘(《传》襄九:“陶唐氏火正阏伯居商丘”。又昭元:“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

9、赭丘(《传》昭二十一:“与华氏战于赭丘”。)

10、老丘(《传》定十五:“郑罕达破宋师于老丘”。)

11、雍丘(《经》哀九:“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

九、郑地:

1、桐丘(《传》庄二十八:“子元伐郑,郑人将奔桐丘”。又哀二十七:“晋荀瑶帅师伐郑,次于桐丘”。)

2、顷丘(《传》哀十二:“宋郑之间有隙地焉,曰弥作、顷丘……”。)

十、陈地:

1、壶丘(《传》文九:“楚侵陈,克壶丘”。)

十一、楚地:

1、阳丘(《传》文十六:“楚大饥,戎……伐其东南,至于阳丘”。)

2、宗丘(《传》昭十四:“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以上所举,以丘名地的以宋为多,得十一;次齐,得十;又次鲁,得七;又次卫,得六;又次晋,得四;又次曹与邾,皆得三;又次楚,得二;最少为莒与陈,皆得一。总共四十八名,宋与齐都超过五分之一。只有渭水流域的秦和江湖之间的吴、越,一个都没有。

三、对于上列现象的解释

看了上面这个表,我们可以清楚知道,“丘”这个名字是和水患有关系的。当“秋水时至”之时,或“山洪暴发”之日,只有住在高丘上的人能够免于水患,所以“丘”就给当时人所注意了。

晋的南境当于黄河下游;卫则正在河济两大流间;齐当济水的下游;鲁则以济水为西界,济水所潴的大野泽在鲁境内;邾在鲁的南首,与鲁有相同的利害;曹在南济与北济之间;宋在南济与睢水之间。这一带正是平原广野,又兼河济挟百川入海,其势汹涌,又自荥泽以东,触处潴水成泽,一年一度的水患(也就是水利,因为它挟着沉淀物俱来,可以作肥料)是不可免的,所以多的是丘了。我们只要翻开杨守敬的《春秋列国地图》的南二卷“中”与“西一”来,就可以在这尺幅之中见到多少个丘名。

其实《禹贡》中已经透露了这个消息。这一带地方(除晋外)在《禹贡》中属于兖、青、徐、豫四州的。《兖州章》云:

“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

《青州章》云:

“厥土白坟,滨海广斥。”

《徐州章》云:

“大野既猪,东原底平。厥土赤埴坟。”

《豫州章》云:

“荥泽既猪。导菏泽,被孟猪。厥土惟壤,下土坟垆。”

这四州中尽多河的支汊和湖泊,而很少山。(兖、豫二州完全没有山,青仅有岱,徐仅有蒙、羽、峄等小山。)提到“土”,都有一个“坟”字,这是其它五州所没有的,大概这就是所谓“丘”吧?至于“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这说得更明显了。关于这一句,伪孔《传》的解释是:

“地高曰丘。大水去,民下丘居平土,就桑蚕。”

孔颖达的《疏》是:

“宜桑之土既得桑养蚕矣。洪水之时,民居丘上,于是得下丘陵,居平土矣。……计下丘居土,诸处皆然,独于此州言之者,郑玄云:“此州寡于山,而夹川两大流之间,遭洪水,其民尤困。水害既除,于是下丘居土,以其免于厄尤喜,故记之。”

郑玄之说很近情理,足以说明河、济两大流之间所以多“丘”的地名的缘故,也就足以证明把“九丘”代表九州的缘故了。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好些意见要说,只以限于本刊的篇幅,待下次续论吧。

【原刊于《禹贡半月刊》第一卷第四期P2-6,禹贡学会,民国二十三年(1934)四月十六日出版】

(0)

相关推荐

  • 大禹治水的九州次序

    <禹贡>叙治水,以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为次. 考地理言之,豫居九州中,与兖.徐接境,何为自徐之扬,顾以豫为后乎?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冀为帝都,既为所先,而地据北方,实于五行为 ...

  • 《禹贡》九州在说啥?

    大禹治水,走过了非常多的地方,他把他走过的土地的划分成九块,也就是所谓的九州. 为什么叫州呢?州字是一个川加三个点,川流不息的川,就是河流的意思,三个点,代表土地,所以州的本意,就是被水围绕的土地.大 ...

  • 战国邹衍——“大九州”与“五德终始”

    春秋战国之际,道术为天下裂.诸子之说,风行天下.杨朱为己,墨翟兼爱,孔孟倡仁义,老庄好自然.汉志所载九流十家,则是其显著者. 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号"谈天衍"),有感于乱世之荒淫 ...

  • 益州不是九州之一

    和四川网友交流谈及此话题.益州虽然历史悠久.名气大,但它不是九州之一.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大禹在治服洪水以后,将"天下"分为九州,分别 ...

  • 九州根据什么排的“座次”?

     <容斋随笔>️里的智慧 天耀华夏,文明早启. 四千年前,大禹在治水中划分九州,开启大夏王朝,虽为神话,却有史实蛛丝可寻. <容斋随笔>第一卷,作者洪迈写了到< ...

  • “神龙卧丘,富可敌国” 的发大财手相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巽离坤位隆 ...

  • 人生的瞬间【丘峰散文欣赏】

    瞬间,稍纵即逝,犹如空气,抓不住,摸不着:有时瞬间不变得如此可贵,仿佛电光火石,启迪人生,改变人生航程. 我忘不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一瞬间,那时,我在岭南山村念小学.我调皮,不好好读书,专在棕榈树上捣麻雀 ...

  • 河北任丘:高郭城遗址(冀239市保)

    在今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北有一座高郭古城(裹角城)遗址,城址始自战国时期,至西汉末期废弃.古城夯土城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遗存,后来逐渐平毁,今原址已是一片耕地.今年2月,沧州公布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 ...

  • 欧阳询《丘师墓志》

    又名<大唐故郿城县开国公丘府君之墓志铭>,2008年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出土,该志石现藏于河南洛阳.墓志36行,行约36字,共1219字.四侧为宝相花纹饰,内嵌十二生肖图.墓志形制硕大,品相 ...

  • 一丘田之来源

    清代以前翠湖称九龙池,俗称菜海子.南面是湖滨湿地,水润土沃有农人在此栽种香稻.莲藕菱角茭瓜和菜蔬,且年年收成可嘉.清代文人朱筱园有诗云:七月西风翠湖上,藕花常伴稻花开.农人喜其不纳田赋,不交课税,辛勤 ...

  • 百花赋()◆【花卉科目赋】◎丘引一绿茵

    百花赋()◆【花卉科目赋】◎丘引一绿茵

  • 毛线玩偶图解 鸣人装皮卡丘

    前言 往期回顾 春节作品展 我们来拜年了 牛年大吉 正月初五  织友请大家吃饺子啦 *女人花* 三八花卉展 作品展示 [个人作品秀] 猫粒和她的微钩花 卫振英编织作品集 水浒一百零八将 钩针作品欣赏 ...

  • 汉史钩沉:病入膏肓的孙叔敖,将儿子叫到床旁:。。。一定要选寝丘之地

    公元前593年,病入膏肓的孙叔敖,将儿子叫到床旁:"为父将不久于人世了,楚王一定会赏你封地,你知道怎么选吗"?儿子嘿嘿一笑,当然是选富饶的良田了.孙叔敖说道:"傻孩子,这 ...

  • 三生三世:唯一能对付东皇钟的法器,只有青丘才有,可惜白浅没资格用它

    大家都知道<三生三世>最厉害的法器,应该是东皇钟.东皇钟非常的厉害,可以毁天灭地,所以也让天君非常的害怕,连忙找各路神仙帮忙对付手里有东皇钟的擎苍. 广告雕塑-<武汉湖艺> 专 ...

  • 陶丘洪:名闻当世,后进冠盖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饱学之士颇多,他们在各自的州郡中拥有一定名声,有些博学之辈更是名扬海内.本篇就来聊聊陶丘洪,字子林. 陶丘洪是青州平原人士,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