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参会纪实(二)

03 史金霞老师

史老师分享时说她欠《教师博览》一篇稿子:《我与〈教师博览〉的故事》,于是开始了她的分享。史老师的题目是《自由就是脑子里没有障碍》,而我则给史老师的讲座加了一个标题:《通往自由之路》。

第一阶段:成长(1993—1999)

(1)毕业即困惑:为何教育有这么多不公?

1993年,刚毕业,分到比较差的班,拼命工作,仍然不能改变什么。在苦闷彷徨的时候,遇到了刚创刊的《教师博览》,从此在一个偏僻的小地方,找到一个大的世界,阅读那些教育名家的心得体会。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开始了一段新的征程。

(2)迎难而上,要考就选择自学考试。

与函授相比,自考的含金量更大,需要付出的更多,但这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锻炼能力和毅力。举了一个令人感动的例子:在哺乳期间,坚持学习,参加考试,这个母亲,这个女性真的很拼。

(3)高标准、严要求,上好每堂课。

史老师是一个对自己很较真的人,比如“不重复上一堂课”,甚至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课程进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上课是一种具有创造力的活动。(补白:史老师这种较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她的实力。)哪怕到现在史老师录制微课还坚持这么做。

(4)教学相长,分明是学生教老师成长。

1996年,高三毕业那会儿,老师的重点都在关注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身上,大家都认为那个男生希望很大。史老师走进教室直奔那位男生而去,有一位女生羞怯地要咨询老师问题。史老师本能地说了句,“你等一下”,直奔那位男生的简短时间里,史老师意识到自己可能伤害了这位女生。于是,暗下决心:我是教师,要做一名真正的老师。

(5)坚守本心,基于“以分离为目的的爱”。

从教几年后,史老师认为一个老师的成长需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反省能力。比如学生对老师不满,我们要找到原因。同时,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不要陶醉于学生、家长的崇敬,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

二是要明白,师生这场情分与父母子女情分一样:都是以分离为目的的爱。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走好未来人生路,正是老师职责所在。

第二阶段:改革(1999—2006)

(1)开辟新开地,以校为家

1999年,在当地一所新办的学校,史老师因为做事积极,有一定业绩,被抽调去做事。当时看到《教师博览》上刊载了山东李希贵老师关于教育改革的文章,于是决定创立新学校与改革、实验一起实施。那时的心气,就是要把事做好,跟大家一起做。举例:图书馆的书,都是从校长到一般老师打赤脚搬上去的。

为子学校的事情,自己做了很大的牺牲,史老师改口道,更准确地说是女儿做了很大的牺牲,当时,女儿只有一岁多,而她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

(2)课程改革,原创教辅

1999年,学生在《我的老师》作文中,说老师教得太差了。当时很难接受,第二天再来看这个问题,就能理性地分析了。于是,推动教改,最后出了一本书《不拘一格教语文》,并且编写教辅资料《高考语文全复习》,把高考命题特点,趋势等揣摩透彻,最后,班级平均分高出学校,学校高出其他学校十几分。学校要求她每年在高三,然而,史老师却希望高一到高三轮流来。

如果按这个方向发展下去,史老师会走成衡水、黄冈的模式,但是,这不是她想要的。她选择了跳槽。

第三阶段:发展(2007—2016)

2007—2010,史老师到苏北,2010—2016到苏南。教材变了(由人教到苏教),教学对象变了。满足了从高一到高三轮回的要求。

(1)理解

站在学生的角度,师生建立了良好的互动。

(2)幸福

学生帮史老师度过难关。史老师那年父亲过世,回去奔丧,心情非常糟糕。办理完丧事后,回到教室,看到黑板上六个大字:“欢迎老师回家”,当时感动地热泪盈眶。因为爱,得到治愈。

第四阶段:自由(2016—)

(1)突然?

辞职,跳出体制外,成为独立老师。有人觉得很突然。史老师说,她这个决定,并非突然,而是一直在辞职。换了四个学校,每次都是辞职。这次的不同,只不过不像以前,先找到下家,再辞去上家。这次是没有任何托底,没有安全边际。(会后交流,史老师的勇气在于辞职后也不会饿死,所以有底气。)

(2)选择

为何辞职?要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当时的史老师也不清楚,她只是知道自己不想做什么。因为在课改的路上遇到很多的问题,不想回复别人的举报,厌倦了解释,不想在一些无关宏旨的细微末节上浪费生命。

(3)拒绝

有人以高价格聘请史老师去上课,更有人以高价格让她挂个名就好了。但史老师都是拒绝。

(4)自由

自由就是脑子里没有障碍。从过去的体验中,得出“安全感是以自由为代价”的结论。要怎么获得自由?就是不要为自己设限,不为明天忧虑。

(5)生命成长课

现在的史老师,在网络上开展生命成长课。宗旨就是呵护生命的成长,很霸气地声明:不解决考试问题,不解决应试问题。目前开设了小学的课程:《电影鉴赏》、《地球上的星星》、《浪潮》等等,推荐了《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应广大家长要求,又开设了中学相关课程。

最后,史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段伊塔洛·卡尔维诺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里的一段话。“放弃一切东西比人们想像的要容易些,困难在于开始。一旦你放弃了某种你原以为是根本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你还可以放弃其他东西,以后又有许多其他东西可以放弃。”

史老师还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最后,长成自己所憎恶的样子。所以我们要坚持自己,要警惕、学习、辨别,营造自己生活的空间,才能发现这样的人生更值得活。”

小泉细语:记得我在《教师博览》第三届读书论坛参会纪实(一)中一句话点评专家,说史金霞老师是一个被《教师博览》“害”成喜欢折腾的独立女性。这里我还想多说两点:一是史老师在成长过程中的核心是不停地反思,不停地学习。二是史老师在教学生,与陪小孩方面有独到之处,就是让学生与小孩感受到我们和他们在一起。

真心希望史老师能够在自由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史老师推荐的书,我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提及。

史金霞老师娓娓道来,下面同仁认真聆听。

会后与史老师合影,都陶醉了。

史老师的签名

思维导图笔记法,尝试中。

作者:景德镇一中 周小泉,微信公众号:涓涓小泉,微信:Zhouxiaoquan2016,邮箱:22831988@qq.com, 百度百科:周小泉,在瓷都期待与您对话。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公众号,与您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