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新年第一周,如果不设置几个目标好像说不过去,今天就说说如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

别看到“了不起”就觉得高大上,有些人是很容易就有了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这不是了不起,这只是幸运;还有一些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得来,他们需要不断去面对和解决自我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难题,努力让自己一天天变得更好,这是一种了不起,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了不起。

先讲讲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几个事。

初中毕业的时候没考上师专,老爸让我跟着舅舅去温州打工,在炎热的温州夏日,15岁的我拉着水泥推车跑一天,八个手指头都磨破了皮,感受着汗水渗透到新肉中的钻心疼。因为掌握不好技巧,我拉着翻斗车从二楼下一楼的时候车翻了,我被车和一车砖块压在地上。趴在地上的我,连起身的想法都没有。

从小我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对于在公众下讲话一直心存畏惧,公开会议中针对他人的观点也很少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我担心发表不同意见,可能会引起同事间的冲突,或者认为提的问题太低级。所以我经常附和别人,可是又有哪个人不想自信地表达自己呢?

工作这么多年,我历经的岗位众多。一开始是做测试工程师,后来因为公司需要又从零开始投身到质量管理中,再后来从头开始做一名产品经理,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挚爱工作,这两年又从事着开发经理的工作。在这些职业变动和工作的转折期间,是怎么开始和结束的?

在我担任公司质量中心经理,成为他人眼中的中层管理者时,反而是我工作最委屈的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我几乎和所有部门都相处不佳,别人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会让我火冒三丈。我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不知道怎么和其他部门打交道。我禁锢在自我的思维中,觉得其他部门问题一大堆。

从2015年的某一天开始,我突然心血来潮决定去跑步,这个习惯于是就坚持了四五年。除了特殊情况,只要天气情况允许,我每隔一天早上5:30准时起床跑步。即使出差,我也会随身带着跑步装备,每年的跑步量都在1000公里以上。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做到的?

在2019年第二季度,因为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自我感觉特别迷茫、疲惫、沮丧,甚至觉得自己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我一度想辞职逃离这个状态。此时正好有一个猎头朋友介绍了另外一家公司,双方谈好了薪资。可在某一个瞬间,似乎有一个声音又把我拉了回来。

我现在是“开发经理”,带着一个小团队,做的产品稀烂。人到中年,似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公司把我或整个团队换掉,换成一个更好的负责人,公司会有什么变化?这个更好的负责人会如何解决我解决不掉的难题,如何跨过那些让我踉踉跄跄的障碍,如何给产品线带来可观的成长?

在成长过程中,其实还有很多的问题时刻点,很难一一列举出来。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内心矛盾重重,不确定自己应对问题的判断和决策是否合理。直到近期看完《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似乎对每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又有了新的体察。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开启行为的改变、推动思维的进化、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走出人生的瓶颈和绘制人生的地图五个方面,讲述我们一生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系统的解决办法。如果再次与之前遇到的问题狭路相逢,也许我能做得更好。

如果看不清心中的恐惧,我会试一试“心理免疫的X光片”,用“X光片”去照照心中的爱与怕,验证一下内心的假设,也许我就能做出一些不一样的事情从而获得一些新经验,继而改变行为。

不同的工作,难度不同。但即使遇到再难的事情,我会尝试一下“小步子原理”。 先凑合着做完,比完美的半途而废要好;直接开始,有时候比准备充分了再开始要好;跌出去的一步,比脑内千山万水要好。

我长期坚持跑步的做法,也许比较接近“控制的两分法”,因为跑步只需一双跑鞋,这是最能控制的。我给很多刚开始跑步的人建议也是如此,别一开始就想着去跑马拉松,先从快走开始,然后慢慢过渡到短时间跑,再逐渐增加时间,长此以往,我们的控制感会越来越强。

在部门或公司跨部门的会议中,遇到同事讲模棱两可的事情。我会采用“ 近的思维”。用描述性语言而不是用评价性语言;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我已经试着进行了几回,效果很好。

在遭遇跨部门难题时,我肯定不会一味地去指责“都是你的错”,我会试着用“课题分离”的方法看到他人与自我的需要。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承担起自己在系统中该承担的责任,别人怎么评价我不应该成为我的行事准则。

在面临职业瓶颈时,我会从内心深处仔细想想“职业认同”,这里面需要克服对完美工作的幻想和对失去可能性的焦虑,作出自己的选择和承诺。职业认同意味着需要接受职业背后的人际关系,并把它当作自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浑浑噩噩,这既是对从事工作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我的敷衍。

面对同样半杯水,乐观者说我的杯中有半满的水,而悲观者则说我的杯子一半是空的。不是事情本身令我们困扰,而是我们所持的关于事情的意见在困扰我们。希望随着年岁增长,我能像作者说的那样: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也不再那么在意世俗意义上的规则和成功,更多地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做决定,能够适应自我否定以及各种矛盾,去探索不同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