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让我沉溺在杭州吧。

春天如果会做梦,
这个梦的名字,一定叫杭州。
烟烟的山,缱缱的水,
苏堤春晓,柳浪闻莺,
涌动的湖水里藏着山林气息。
春意萌动,山水褶皱里的气息
一点一点沁染出来。
轻风拂柳,画舫回岸,
人在这一场无边春梦里就挪不动步了……
杭州,就是这样一座叫人沉溺的城市。
最好是一个春雨迷濛的日子,
杭州才好显露她的风情。
如织游人纷纷离去,杭州城越来越安静,
眼前的景致变得朦胧起来,
斜风带着雨在屋檐上敲打,
又悠悠消散在柳暗花迷处,
身心都浸在烟雨中,
杭州于是才缓缓为你展开她浅浅的画卷……
01
烟雨杭州,处处景
只要提到杭州,西湖是避无可避的,
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烟雨杭州处处景,一半勾留是此湖”,
作为杭州符号,
西湖不但承包了杭州的大多数美景,而且深入人心,
早已是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意象。
多数人即使初见西湖,
都会有一种重温旧梦的感觉,
越游越恍惚,怎么都真实不起来。
图 | 柏文
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来自于湖中流淌的岁月,
也来自于岁月中的故事。
时间与故事,赋予了风景以韵味,
于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满心满眼都是才子佳人的佳话、许白相恋的传奇、
猛将烈士的风骨、梅妻鹤子的高逸……
就连避世的宗教,
也在西湖两岸“追风逐月”,一享湖山秀色。
佛教胜迹繁密如针脚,将杭州变为“江南佛国”;
崇尚天地自然的道教,
索性在葛岭上迎接第一缕朝阳。
而西湖,波光一闪,嫣然一笑。
三月份的杭州,不是阴天,就是雨天。
站在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明的西湖边,
才能领略那份“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美。
苏堤、白堤上的灼灼桃花,
在烟雨中迎着春,说不尽的风流恣肆。
走出西湖,木兰茶园里的山茶花,
浴鹄湾的梨花,太子湾的樱花,
八卦田的油菜花,植物园的木兰、海棠,
在烟雨中朦胧又迷人,
才知道白居易那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暗藏着怎样汹涌的生命力和诗意。
最妙是俞平伯,千年后再上孤山,
与“梅妻鹤子”的处士林逋遥隔时空,
完成了一次共同的“听雨”,
看云生远山,听雨来远天,
飒飒的三两点雨,一切都从静默中醒来。
千年已过,总有些风景、有些情怀是不曾改变的。
02
烟雨杭州,处处情
迷濛的雨,潮潮的春,
故事涌动的一座城,行在杭州,
总容易叫人生出些幽远微渺的思绪。
那些曾在杭州留名的隐士、文人、女子、武将,
就从这思绪中打马而出,
又与这瞬间的思绪一同消失在烟雨中。
烟雨中的杭州,无疑是多情的。
因为多情,所以慈怀:
落魄的书生,杭州赠他以佳人与爱情;
孤高的隐士,杭州赠他以梅花、仙鹤以及清逸的世界;
冤屈的忠魂、就义的巾帼,杭州为他/她埋骨;
至于芸芸众生,除了秀美的山水,
杭州还赠以丰裕的生活和凡俗的快乐……
但这些,都不是杭州最多情处。
杭州最多情处,在于她以这种慈怀,
容纳了那个叫苏小小的女子。
她就像一个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
把美熨贴着自己的生命,
把情投入于滚滚的红尘中,
超逸为中国文人心头一抹亮色。
正是杭州的多情,将苏小小推到了所有人前头。
后人在吟咏杭州的诗歌里,
总是有意无意,将苏小小排在前面,
“苏门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
“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
| 图@杭州发布 摄/刘联民
在杭州的烟雨中,
世俗的情,终于战胜庙堂的情。
无怪乎才子袁枚随身配着“钱墉苏小是乡亲”的印章,
与他倜傥的脾性倒是相符。
才子佳人会远去,铁马金戈会远去,
京都的辉煌、宋时的风雅都会远去,
只要烟雨还来,杭州的多情与慈怀就在。
这是属于凡俗的,属于众生的“一切有情”。
用什么来慰藉这份情呢?
除了山,除了水,除了街巷,除了故事,
除了流苏的夕阳、悬空的月亮。
杭州人,自有答案。
03
烟雨杭州,处处味
杭州人的答案,就是烟火。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杭州的繁华,就来自杭州的烟火人家。
几乎不能想象,
像杭州这样一座天堂般的城市,
没了烟火会怎样冷清。
没有烟火,杭州就没了“味道”。
北接大运河,南通钱塘江,
水网密布、河道纵横,
便利的航运,是杭州繁华的基点。
商人们在这里贸易,文人们在这里观潮,
艺人们则带着不同的歌舞曲艺,乘船而来,
将切实的热闹,融入杭州的勾栏瓦舍中。
如今,勾栏瓦舍俱为云烟,
但曲调却流传了下来。
走在杭州,不经意间一驻足,
总有些曲调穿街过巷飘入耳中,
酝酿出一怀心事。
杭州人唱滩簧,也唱武林调,
还唱杭剧、独角戏,京剧、越剧更不用说,
就连昆曲的发扬,都有杭州的助力。
“钱塘余韵”与各路大小戏曲,
为杭州人的精神生活注入不一样的气韵,
这些气韵又渗入杭州的人情世故,
成为杭州韵味的一部分。
而“参差十万家”,则在精神之下,
丰富了“烟火”这个词最朴实的一面。
那就是杭州的饮食。

杭州的饮食,
南宋时就迎来了一次转折性的发展。
《梦梁录》中的记载,
犹可使今人透过时光的缝隙,
一窥宋时杭州的饮食风貌,
“百端呼所取食,或熟、或冷、或温、
或绝冷,精浇熬烧,呼客随意索换。”
时过事迁,今日杭州人的饮食,
也更加丰富。
以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口味清淡、
鲜咸合一的菜品为代表的杭帮菜之外,
麻辣爽口的川菜、口味鲜香的粤菜、
重油重色的徽菜等,在杭州都吃得到。
菜系交融的背后,
何尝不是杭州的包容与自信,
又何尝不是杭州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缘故?
图 | 杭州发布
如果说,
烟雨,让我们看到了杭州的诗意,
那么烟火,则让我们看到了杭州的韵和味。
但其实,无论烟雨,还是烟火,
杭州与杭州人并不在意。
这大概才是杭州最迷人的地方。
本文「美物计」编辑,文字来源:誰最中國(shuizuizhongguo1),图片来源微博@灵隐寺@杭州发布等,头图来源微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版权归原作者。本号文章,欢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