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医孟诜的一生,低调有实力,非遗传承孟余堂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医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系统整理了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出现了一大批杏林高手,出版了许多医学专著。《旧唐书·方伎》收录数学、天文、医学等大家22人(不含附),其中医学家4人,分别是《经心录》作者宋侠,《千金要方》作者孙思邈,《随身备急方》作者张文仲和《食疗本草》的作者孟诜。
孟诜是孙思邈惟一的成名的徒弟。
孟诜从小爱好医学,为官后四处奔波,对南北方草药药性和南北人不同草药的适应有了更多的实践和实证。在长安任职后与孙思邈有了接触的机会,并拜孙为师。《旧唐史.方伎·孙思邈传》载:上元元年(674),(孙思邈)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孙收了4位徒弟,“得孙思邈真谛者,唯有孟诜一人。”
《必效方》和《补养方》两部专著是孟诜对中华医学的贡献,让其扬其名的是《补养方》。
《必效方》有10卷和3卷之说。《旧唐书·方伎》《中医大辞典》等称为3卷。《旧唐书·经籍》《新唐书·艺文》《通史·艺文略》作10卷。
《必效方》记载,用白帛各书记日期,浸在黄疸病人每夜小便中,然后晾干并进行对比,若帛染黄色越来越淡,则说明黄疸渐轻,否则为加重,使观察黄疸病治疗效果的方法有了客观指标。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检验方法,有人说这是最早的pH试纸。
《补养方》是孟诜致仕后,为了在平民中推广治病和养生知识,将前人的医学专著中食治部分的药方抽出,并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编著了《补养方》3卷,先在家乡传抄使用。孟诜去世后僧医张鼎于开元年间,将《补养方》补订改名为《食疗本草》。孟氏原书收载本草138种,张氏补入89条,合为227条,记载了许多唐初本草书中未载的食用药物。书中按物类为序排列,并分析食性,论述功用,记载禁忌,鉴别异同,附载单方。所列食治药物,多系人们常用的食物、酱菜、果品、肉类等,反映了以食养脏、脏器疗法的思想。此书内容丰富,切合实用,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汇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相一致,为我国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孟诜也被后世誉为世界食疗学的鼻祖。
孟诜是唐朝医学大家,生平尤为重视不同种类食药的搭配和禁忌。孟诜在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稳中求效”的膳食养生和中医治疗准则。
孟诜开创的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一脉千年,薪火相传,虽然中间经历多次断代,但后人仍然恪守“怀仁存义,积德扬善”的祖训,始终致力于中医药膳食疗养传承与现代科技和人文环境的融合,坚持中医药现代化的理念,以孟余堂“三宝”和“回春五方”为核心的系列产品,成为孟余堂余泽千年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