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的景泰蓝
有着绮丽风貌的景泰蓝,是紫铜、釉料和火的融合体。它曾备受皇室青睐与世人瞩目,也曾经历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无奈,但在走过几百年的起起落落之后,终又闪耀着绚烂之姿,再次向世人展现它无以伦比的光彩。
”
【 浴火重生的景泰蓝 】
◎撰文、供图 / 张旭
景泰蓝设计图稿。
景泰蓝是紫铜、釉料、火的融合体。在十余次反复的入火烧炼中,它一次比一次华丽,一次比一次精致。在六百年的起起落落间,它有着鼎盛时期奢华绮丽的风采,备受皇室青睐与世人瞩目;它也经历了生死存亡之际的凄苦与无奈,在呐喊和挽救中默默坚守。在种种悲欢沉浮都成为如烟的往事之后,景泰蓝终于如凤凰涅一般重生,闪耀出无比绚烂夺目的光彩。
“景泰蓝”之名的源起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玻光釉料进行奢华装饰的特殊珐琅器工艺品。人们习称其为“景泰蓝”,是因为在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7年),铜胎掐丝珐琅在器型、纹饰、色彩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在蓝釉料的使用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看法,目前并没有定论。这是由于现存文献中缺乏相关记载,也应为缺少早期可靠年款的制品来作为断代的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清末的北京,景泰蓝作坊的艺人们正在制作景泰蓝工艺品。这家作坊的老板是满族人,作坊位于东交民巷法国使馆的不远处。(摄影/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逊 John Thomson,1837〜1921)
景泰蓝初盛时期是在元末明初。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避暑山庄都保存了不少明清时期的景泰蓝。
到了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年),景泰蓝工艺在艺术手法、制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宫廷内的御用监(皇家长坊)还设有专门制作景泰蓝的作坊。
明代掐丝珐琅缠枝莲香炉。明代的景泰蓝多为紫铜胎,胎体略显厚重,且丝掐得较粗。
景泰蓝工艺在明代走向成熟。当时的景泰蓝多为紫铜胎,胎体略显厚重,所以造型仿古的多;丝掐得较粗;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彩料上大多有砂眼;款有“大明景泰年制”或“景泰年制”,底款、边款均有。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6年)时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景泰蓝与漆器、木器等其他工艺的结合,也始于乾隆年间。
清代画珐琅花卉果盒。
△清代景泰蓝碗。清代的景泰蓝造型十分奢华,继承了明代华美、雅致的风格,并且开始变得纤巧绮丽。
嘉庆初期的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开始衰落。同时,具有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开始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并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使得珐琅工艺稍有恢复和发展。
△近处为掐好的铜丝,铜丝旁边是烧焊好的胎体,远处为点蓝所用的釉料。制作者用镊子将扁铜丝掐、掰成各种纹饰,粘在铜胎表面上,再将胎体进行酸烧整形,然后用特制的小扁铲将各种颜色的釉料填充在铜丝花纹的空隙中。
起起落落的坚守
民国至解放前,整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时期,景泰蓝工艺也处于徘徊、低迷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景泰蓝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整个传统行业采取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这使得景泰蓝工艺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0年6月,北京市政府成立了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1951年特艺公司主持召开了特种工艺品专业会议,就景泰蓝行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制作的《鸟杯》,造型是一只回首翘尾、头长金冠、布满美丽羽毛的朱雀鸟。它的设计打破了景泰蓝传统的对称造型方法,而采用了均衡对称的方法。1990年,《鸟杯》被评为国家珍品,并被国家工艺美术珍宝馆永久收藏。
这一时期的景泰蓝不仅仿制了大量传统制品,还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新产品。造型样式有瓶、盘、罐等;花纹多以梅、菊、牡丹、月季、山茶、大地儿花鸟、大地松鹤、勾子莲等图案为主,还有人物、自然风景等;釉料颜色也增加到六十余种。
△由张同禄制作的景泰蓝作品《馨蕾花插》,由含苞待放的花蕾及从叶片中悬挂而出的花薰两部分构成。造型挺拔俏丽,色彩绚丽典雅。花蕾上镶嵌了多种珍贵的玉石,令作品显得更加高雅、名贵。
颇具皇家气派的北京景泰蓝
北京市景泰蓝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极具皇家气派。它造身端庄厚重、形体多变,纹饰精美、奢华。制作者依据工艺特点对胎型上的纹饰尽可能作出周密的思考,使得丝纹的疏密、主次的对比、点线的组合、丝工的繁简穿插、形象的反转折叠凳都处理得自然、优美而精巧,令掐丝表现出有如画笔线描的轻柔。
北京景泰蓝是中国景泰蓝的代表,也是国际珐琅艺术中唯一实施掐丝技艺的珐琅艺术品。除了它,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哪一种珐琅艺术从头到尾都是用掐丝来表现的。
张同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景泰蓝艺术设计者,后来成为第一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1971年,29岁的张同禄设计创作了以景泰蓝艺术为主,附以玉雕等多种工艺的作品《神鹿宝车樽》。
相关链接:景泰蓝工艺制作过程
景泰蓝工艺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制品,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其次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产生于掐丝;再次要有华美的色彩,这取决于蓝料的配制;最后要有灿烂的光泽,这源于打磨和镀金。
景泰蓝是特种工艺品行业中最复杂的一种,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每一件作品都渗透着制作者的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概括起来讲,有这样几道工序:
第一道工序是设计。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各种造型的制品。
第二道工序是制胎造型。根据设计图纸,制作者对紫铜片锤打、焊接,制成各种紫铜胎的造型。
制胎。(摄影/周一渤)
第三道工序是掐丝。根据图纸设计的纹饰,制作者用镊子将扁铜丝掐、掰成各种纹饰,再使用镊子将掐好的铜丝用白芨(一种中药材)粘在铜胎表面上。
第四道工序为焊接。制作者在掐好丝的铜胎上洒上银焊药,然后在九百多度的高温中反复烧焊,这样才能将铜丝纹饰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第五道工序是点蓝、烧蓝。先将焊好丝的铜胎进行酸烧整形,然后用特制的小扁铲(俗称兰枪)将各种颜色的釉料(矿石粉)填充在铜丝花纹的空隙中,在八百五十度的高温中将釉料烧熔。烧熔后的釉料会变薄,与铜丝的高度有一定距离,所以要再次用釉料填充,再烧制,反复多次,才可完成。
点蓝。
烧蓝。(摄影/周一渤)
第六道工序是磨光。烧制后的制品表面凹凸不平,先用粗砂石进行粗磨,如有不平之处再点上釉料修整烧制,再用细黄石细磨。之后仍有不平,就再次点上釉料进行修整烧制,直到表面平整。最后用特制的椴木炭磨光,用椴木炭的纵面用力在制品的表面进行精磨,磨至光滑如镜为止。
第七道工序是镀金。把磨光的制品进行清洗后,放在24K黄金电解溶液中进行电镀,使景泰蓝更加金碧辉煌。
△年轻时的张同禄到首钢参观,把炼钢工人沸腾的炼钢场面变成了景泰蓝图案,将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的画面与传统的串枝叶纹饰转连起来制成景泰蓝作品,取名《钢花瓶》。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12.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