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章 修身原文及翻译

原文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修身也。修身,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

谮慝之言,无入之耳;批扞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是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与察在身,而情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译文

君子作战虽用阵势,但必以勇敢为本;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本;做官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本。所以立本不牢的,就不必讲究枝节的繁盛;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远方之民;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外人;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起从事多种事业;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求广见博闻。

所以先王治理天下,必定要明察左右而招徕远人。君子能明察左右,左右之人也就能修养自己的品行了。君子不能修养自己的品行而受人诋毁,那就应当自我反省,因而怨少而品德日修。谗害诽谤之言不入于耳,攻击他人之语不出于口,伤害人的念头不存于心,这样,即使遇有好诋毁、攻击的人,也就无从施展了。

所以君子本身的力量一天比一天加强,志向一无比一天远大,庄敬的品行一天比一天完善。君子之道(应包括如下方面):贫穷时表现出廉洁,富足时表现出恩义,对生者表示出慈爱,对死者表示出哀痛。这四种品行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而是必须自身具备的。凡是存在于内心的,是无穷的慈爱;举止于身体的,是无比的谦恭;谈说于嘴上的,是无比的雅驯。(让上述四种品行)畅达于四肢和肌肤,直到白发秃顶之时仍不肯舍弃,大概只有圣人吧!

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根本不牢的,枝节必危。光勇敢而不注重品行修养的,后必懒惰。源头浊的流不清,行为无信的人名声必受损害,声誉不会无故产生和自己增长。功成了必然名就,名誉不可虚假,必须反求诸己。专说而行动迟缓,虽然会说,但没人听信。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聪明人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因此名誉扬于天下。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所以既无智慧又不能审察,加上自身又懒惰,则必背离正道而行了。善不从本心生出就不能保留,行不由本身审辨就不能树立,名望不会由苟简而成,声誉不会因诈伪而立,君子是言行合一的。以图利为重,忽视立名,(这样)而可以成为天下贤士的人,还不曾有过。

注释

(1)本篇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篇中提出。“君子之道”应包括'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以及明察是非、讲究信用、注重实际等内容。

(2)陈:同“阵”。

(3)孩:毕沆云:“当读如根荄之荄。”

(4)辩:同“辨”。

(5)彼:借为“非”。情:为“惰”之形讹。

(6)戴:同“载”。

(0)

相关推荐

  • 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 [拼音]:gōng chéng míng jiù [释义]: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也说功成名立.功成名遂.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 ...

  • 《墨子全鉴》修身

    修身--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 [原文] 君子战虽有陈①,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②: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无务外 ...

  • 文言文格言

    文言文格言

  • 《墨子·修身》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重要L】

    《墨子&#183;修身》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重要L】

  • 《论语*泰伯第八》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原文]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译文]孔子说:"泰伯的道德水平可以说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他先后三次让天下,百姓却找不到还有什么 ...

  • 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盛孝章书 /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孔融[魏晋]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 ...

  • 70章 号令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安国之道,道任地始,地得其任则功成,地不得其任则劳而无功.人亦如此,备不先具者无以安主,吏卒民多心不一者,皆在其将长,诸行赏罚及有治者,必出于王公.数使人行劳赐守边城关塞.备蛮夷之劳苦者,举其守 ...

  • 69章 旗帜原文及翻译

    原文 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水为黑旗,食为菌旗,死士为仓英之旗,竟士为雩旗,多卒为双兔之旗,五尺童子为童旗,女子为梯末妹妹之旗,弩为狗旗,戟为■旗,剑盾为羽旗,车为龙旗, ...

  • 49章 鲁问原文及翻译

    原文 鲁君谓子墨子曰:"吾恐齐之攻我也,可救乎?"子墨子曰:"可.昔者, 三代之圣王禹.汤.文.武,百里之诸侯也,说忠行义,取天下:三代之暴王 桀.纣.幽.厉,雠怨行暴, ...

  • “众妙之门”在何处?能解决什么问题?(附《道德经•第一章》原文及翻译)

    老子<道德经>, 一开始便探索起宇宙的源头, 提出了"道"."名"."无"."有". 却暗含"人& ...

  • 聊斋志异《牛成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聊斋志异<牛成章>原文牛成章,江西之布商也[1].娶郑氏,生子.女各一.牛三十三岁病死.子名忠,时方十二;女八九岁而已.母不能贞[2],货产入囊,改醮而去[3]. 遗两孤,难以存济.有牛从 ...

  •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参 [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 ...

  • 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窑赋 / 寒窑赋 / 劝世章吕蒙正[宋代]版本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