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遗风︱「踪卷」明·嘉靖颍州志辑录
旧籍中的管鲍遗风︱「踪卷」明·嘉靖颍州志辑录
乡贤传
「春秋」管仲,名夷吾,颍上人。少与鲍叔牙游。叔牙知其贤,荐于齐桓公,以为相。有匡天下之功。仲尝曰:吾与鲍叔贾,分财利自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与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逢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耻,知我不修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著《管子》八十六篇。
舆地下
管谷,在颍上北二十五里淮润乡。旧志云:管仲家于此。
管仲墓,北关外。俗呼管仲墩。
注释
明嘉靖十五年颍州志,全志二十卷。由判官吕景蒙主修而成。该志有体有法,详于正德颍州志。后人誉称“简確严密,尤为实录”。
吕景蒙,字希正。广西象州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中举,任监察御史。因对官场腐败敢于直言,揭发押解商业贸易税收奸弊,嘉靖年间被贬谪颍州任州判。在任期间,倡办学校,兴修水利,为民解忧,深受百姓爱戴。嘉靖十五年,主持编纂了《颍州志》(后世称“嘉靖《颍州志》”或“嘉靖十五年本《颍州志》”)。
嘉靖《志》采取史志加评论、夹叙夹议的方式,对当时的社会腐败现象作了尖锐深刻的批评,对明朝的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言常人所不敢言,是一部借古讽今、慧眼如炬、振聋发聩、具有深刻批判力度的历史著作,在地方志书中属于不可多得的瑰宝。后调任汲县知县,再升任福州通判,又调任南京大理寺评事,皆拒赴任。
此后,他从游于哲学家湛甘泉之门,倡明理学,其所论说,和湛一样出于正统。两广总督张岳对吕甚为器重,过象州时在城南门外立“理学名儒坊”旌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