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石老师︱【回忆】父亲与一桩“惊天大案”

作者前记:这是2007年3月,我写父亲的一篇短文。当时在网站的博客中发表。2012年10月,父亲因病辞世。适值父亲去世一周年之际,我搜索出这篇文章,重新贴在博客中,寄托哀思。2013年10月记。

20世纪60年代,父亲在乡下村子里当民办教师。乡亲们心目中,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70年代,因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又被社员们推举为生产队的会计。身兼两个职务,父亲教书认真,记账负责,在当地有很好的口碑。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偏僻小村没有广播,也没有收音机,当天几乎没人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无巧不成书。那天傍晚,村里来了一位说唱大鼓书的人——听大鼓书是当地农闲时农民主要的娱乐方式。大鼓书,有别于后来刘兰芳播讲的评书,也不是能登大雅之堂的琴书。记忆中,每到农闲尤其是秋冬季节,听大鼓书就成了当地农民消闲谈论的话题。说书的人,支起大鼓,一手敲鼓,一手打竹板,便说边唱,内容多是杨家将、岳家军、薛定山征东之类。每天晚上说上二三个小时,末了来一句“要知后来咋样明天接着说”,形式上有点像现在看电视连续剧。如今,经济挂帅,农民都讲究挣钱,大鼓书在我的老家也不见了踪影。当晚,那个说书人拉开架势,说将起来。我当时不到10岁的年纪,也是一个小的“书迷”,正听得津津有味之时,突然场外边来了几个人,带上说书人,拿起家什就走。

第二天,听说说书人从公社的一间屋子里趁人不备逃脱。第三天,父亲和生产队长被上面来的人带走,还听说了毛主席逝世的消息,隐隐约约听说了父亲与这次“大鼓书事件”的关联。随着事情的进展,父亲不断被带走问话,老实巴交的祖父祖母愁眉苦脸,我那母亲时不时还偷着抹眼泪。我知道,父亲犯下了一桩大案。

案子拖了有半年,父亲像换了一个人,整个人瘦了一圈;祖父祖母和我的母亲也像得了一场病。那期间,父亲好像还被关了几天,公社、区里、县里,父亲不知跑了多少趟。后来的处理结果是,生产队长就地拿掉,父亲兼任的生产队会计拿给别人了事。这样的处理,用现在的时髦说法,应该算作“人性化”的吧。要知道,那时候,“文化大革命”余毒还在,当时的政治环境还“左”得恐怖。

事实上,说这一事件“惊天”有些夸张了,它最高也就惊动了县一级。可它发生在毛主席逝世的那一天,搅和了老人家的治丧活动,如果“上纲上线”,它就是不折不扣的“惊天大案”。

经由此事,父亲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一门心思地教他的书,不计名,不图利。村庄的教学点办得有模有样的,父亲好像还被上级表彰过。整个80年代,民办教师的待遇虽较前有所提高,但用现在的眼光看,仍然可怜。一个月几块、十几块、几十块的报酬,政府和村集体各半负担。但父亲置母亲的唠叨于不顾,从没说过半句怨言。在父亲的内心深处,仍然对公家处理“大鼓书事件”心存感激。他不止一次表示过这样的意思:犯了那么大的事,还让继续教书,哪有脸再去要求啥待遇!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父亲终于拿到了“民转公”的定级工资。去年,即将退休的父亲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月工资也达到1400多元。

(0)

相关推荐

  • 赵思芳丨六叔

    六叔是父亲的远房弟弟,打我记事起,他就常来我们家. 六叔个子高,但身体瘦弱.他很爱讲究,一年到头他总是将自己收拾得利利落落.到了夏天,他的衬衫看上去白得耀眼.加上他爱讲大鼓书,让人觉得他像个文弱的书生 ...

  • 父亲的心愿我的歌

    谢昀峰 父亲生于1926年腊月,天寒地冻.兵荒马乱的年岁,应该是没有多少欢乐和欣喜,甚至不会比一头母羊羔的降生带来的喜庆更多.当时住在静宁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据说家道还算可以,20多口人,几十只羊,一湾 ...

  • 鼓书《十送恭喜》

    鼓书《十送恭喜》

  • 【蓦然回首】我的童年和少年 | 散文点评版 紫衣侠

    如果说幼儿园也算是早期教育的话, 那么我很遗憾说, 我旷了一年幼儿园的课.不是我自己想旷课,而仅仅是为了钱.那天, 母亲在大院子的馄饨树下找到了我, 问我: "卫, 你幼儿园大班还进吗?&q ...

  • 李敏、孔令华夫妇珍贵合影,婚后生活简朴低调,如今夫妻阴阳相隔

    图为年轻时的李敏与孔令华. 李敏,是毛主席与夫人贺子珍的女儿,两人在井冈山时相识相恋,在此后十几年共同相伴的军旅生涯中,两人先后生育了六个儿女,在那个特殊年代,整日随军打仗,生活和医疗条件简陋恶劣,几 ...

  • 北方专栏 | 樱子:一月,人间安暖

    [北方专栏] 主编:暖在北方  锦  烟花 策划:时光里的行者 版式设计:ETA 图源:堆糖 文:樱子 风过西窗,清月无痕,转瞬已是冬至.而冬至吃饺子,是长安城千百年流传至今的习俗.小时候的这一天,当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父亲的两张奖状

        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小雨 昨天整理废品.台架子上,有一小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我打开.里面是父亲遗留的一些纸张.都是废纸头. 突然,就翻到了两张奖状.这对我,称得上一个重大发现.一直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陪父就医记(二)

    ●2012年4月16日 我们还在门诊吊水.接到了护士长的一条短信:速来,有床.谢天谢地!谢谢护士长护士们,谢谢这家医院! 办理了住院的一应事项.父亲先是坐在床上,少许躺下.他需要休息,需要安静.在漫长 ...

  • 永远的石老师︱【回忆】陪父就医记(一)

    作者前记:2012年陪父亲(石振宣老师)住院期间,我曾写有一段时间的日记.这些内容,有一部分,曾在本地的一家晚报副刊上以<陪父就医记>为题发表过.它们,似乎可以回答医患关系紧张的某些症结.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字面

    池家岗方圆左右,人们都把一个人的文化程度,叫作 "字面".它一般用深浅来衡量.字面深的人,文化程度就高.反之,字面浅,也就是 文化程度低一些.如今,人都称它为文凭了. 那么,池家岗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教案

    石老师纪念馆的馆藏 资料中,手写教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展示板下面的空间,堆堆摞摞地放着. 这些教案,有的就是写在空本子上.每一页,都是密密麻麻的.看似拥挤,实则是为了节约纸张. 另有一些,是写在印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证书

    石老师四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中,通过参加各类培训 或自学,取得了一系列的证书.石老师纪念馆中现存的计有十几份.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的证书. 免试证.1989年12月1日,颍上县教育委员会颁发.主要内容是: ...

  • 永远的石老师|石老师的手表

    2012年10月,石老师辞世.骨灰入殓的时候,他的老伴特意把一块手表放在棺材里. 这是一块很普通的手表.地摊上卖的那种,并不值多少钱. 但对石老师而言,这又是一块不普通的手表.它是石老师一生中,真正意 ...

  • 永远的石老师︱八七财会1988年油印小刊《晨钟》两册,藏石老师纪念馆

    石振宣老师是个有心人.哪怕有一点保存价值的纸头,他都要留下来. 在池家岗的石老师纪念馆,有两册油印刊物<晨钟>.封面已然破旧,但保存完好.这是1988年,淮南联大八七级财会专业的学生们,办 ...

  • 永远的石老师︱形而上学的类比

    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本是哲学上的概念或者说分支.而且它们,很有来头.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尽是弯弯绕.能听得懂,就不是一般人了.遑论在从前村小教书的石老师. 石老师初中学历.下学后就开始当"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