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听“拌(bán)”的舍弃
时间真“潲”!
2019年的这个时候,那个叫“贾君鹏”的少年,以一种偶然的姿态,从线上风靡到线下。10年过去,他已经长大了。
谁叫“贾君鹏”?这个问题无关紧要。而那个“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网上帖子,横空出世,已过去了整整10年!
10年前,我们上网发帖,必有一台电脑,一根网线。10年后,人人都拿着一部手机,在手掌上划拉。
“贾君鹏”的10年,我们的10年,可以说是沧海桑田啊!
这一次,我想解一解“拌(bán)”字。
长期以来,我在文章中,表达扔掉的意思时,通常写作“撂板”。这都是听音生意。我哪知道这个“bán”,真有其字。
有一天,我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上,推有一篇《界首方言》的文章。里面录有这个“拌”字。言其有舍弃之意。于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字师”了。
皖北村人的日常话语中,“拌”占有很重的分量。整理旧物,打扫卫生,清理房间,都能用得上。撂拌,拌掉,拌了,甚至就是一个“拌”,都表达一种扔掉、舍弃的意涵。
有时候,人们还会限于“拌”与“不拌”的纠结之中。有些东西,“拌”了可惜,不“拌”又没啥用处,还占地方。很多东西,究竟“拌”还是“不拌”,可能取决于人——人心细一些,想的远一些,就会很慎重地“拌”。往往,能不“拌”就不“拌”的东西,就多一些。
也不只是针对物品而言。皖北人在一些情况下,还用它针对特定的人。比如“他拌完”。
所谓术业有专攻。有的人在一些事情上很内行,但在另外的事情上,可能就是啥都不懂的外行。那么,让他做那不懂不熟悉的事情,他就是“拌完”。一圈人都这么说他“拌完”,他自己呢,也自说自话:“我是拌完”。
再比如“拌料”。
有的人干某件事合适,称职,皖北村人说他“够料”。有的人人品高尚,待人热情,有礼有貌,也说他在为人处世上“够料”。反之呢,做某件事,他的能力很一般,就是有点儿“不够料”;人品一般化,不咋样,也就是“不够料”。
再往前推。他啥都不懂,是“拌完”,也是“拌料”。人品上呢,差的捏不上手,拿不起来,尽做那些别人不屑于做的事情,不是耍赖皮,就是“哈青皮”。出了名了,人就说他“拌料”。
放眼望去。我们的身边,其实“拌料”的人,还真不少。干同样一项工作,有的人就“够料”,有的人干脆就是“拌料”——不只是干不好,甚至能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而且,如果我们能够自省,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可能就是一块“拌料”——我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啊。以我而论,在一些需要深厚功底才能完成的工作中,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拌料”。人家见多识广,一些东西信手拈来,而我呢,除了影影绰绰地有些印象外,“真招”是一点都没有。这不就是名实相副的“拌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