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治瘫痿
补阳还五汤治瘫痿
《医林改错》
作者:王清任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瘫痿论
<篇名>补阳还五汤
属性:此方治半身不遂,口服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处方:
黄芪 (四两,生) 归尾(二钱) 赤芍(一钱半) 地龙(一钱,去土) 川芎(一钱) 桃仁 (一钱) 红花(一钱)水煎服。
加减:
初得半身不遂,根据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患者先有入耳之言,畏惧黄 芪,只(缺字)日,每日仍服一剂。
如已病三两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
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
若未服,则不必加。
适用范围:
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
服可保病不加重。
愈后:
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副,或七八日吃一副,不吃恐
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 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方歌: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 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散人注: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120g、归尾6g、赤芍4.5g、地龙3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组成,该方问世以来颇受医家尊崇。本方具有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功效,主治中风后遗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代表方剂,
现代常用本方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及其后遗症,脑动脉硬化,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其他原因所致之偏瘫、截瘫、单瘫、面神经麻痹辨证属气虚血瘀者。也用于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的各种神经痛、神经衰弱、癫痫等;心血管系统的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闭塞性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以及慢性肾炎、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属气虚血瘀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