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嗳气)的中医治法
呕吐哕(嗳气)的中医治法
来源:《医学从众录 》
作者:陈修园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散人注:此篇适合医者学习使用,故不译文。
属性:吐者,有物无声。哕者,有声无物。呕者;声物俱出,总属于胃。时医以二陈汤加藿香、砂仁统治之。虽是庸浅活套,尚不碍理,余亦从之。但当分别寒热虚实表里而加减耳。
寒者,口和身冷,或兼腹痛,脉必迟细,吐出如多有冷气,宜再加吴萸、干姜、丁香之类。
热者,或为热渴,或为烦躁,脉必洪数,吐必涌猛,形气声,必皆壮历,宜再加黄芩、黄连、麦冬、沙参、竹茹之类。
实者,或因食滞,必多胀满,宜再加浓朴、山楂、麦芽、神曲之类 ;
或因气逆必痛连胁筋,宜再加抚芎、香附、紫苏、连翘之类,或另用左金丸、逍遥散之类。
表者,邪自外至,必头痛发热,宜倍用生姜。
里者,邪不在表,兼心下痞者,宜二陈汤 加黄芩、黄连、干姜、人参、大枣,仿半夏泻心汤之意;
兼见腹满便硬者,二陈汤加浓朴、大黄,仿承气汤之意。
若在半表半里,必见口苦,寒热往来,宜另用小柴胡汤治之。虚者,胃气虚也,
或命门火气虚也,宜二陈汤加香砂外,重用人参、白术,以补胃气;不愈,更加干姜、附子、吴萸,以温补命门;或以八味丸汤,直补命门真火,随宜变通。
景岳云∶无实无火而呕吐者,胃虚也。或误服寒凉而呕吐者,胃虚也。食无所停,闻食而呕者,胃虚也。气无所逆,闻气则呕者,胃虚也。或食入中焦而不化者,胃虚也。
食入下焦而不化者,命门虚也。然胃本属土,非火不生,非暖不化,是土寒即土虚也,土虚即火虚也。脾喜暖而恶寒,土喜燥而恶湿,故张石顽治虚寒呕吐,每用伏龙肝两许,煮汤澄清,代水煎药,可谓得治吐之大要矣。治泄泻亦不外此理,而吐呃亦属胃虚,宜于六君子汤去甘草,加黄连、干姜、蜀椒之类。
次男元犀按∶仲景旋复代赭石汤,本以治心下痞,噫气不除。今于呕吐不止之症,借用甚效者,取其重以降逆也。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本以治寒邪隔热于上焦,今于食入即吐之
症,取用甚效者,以干姜散上焦之寒,芩连清心下之热,人参通格逆之气,而调其寒热,以至和平。
不用生姜、半夏者,胃气虚不堪辛散。不用甘草、大枣者,呕不宜甘也。又吴茱萸汤,治阳明食谷欲呕,又治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又治干呕、吐涎沫、头痛三症如神。盖取吴茱萸大热,直入厥阴,能降气而消阴翳。人参扶其生气,姜枣和其胃气,使震坤合德,土木不害,而呕吐平矣。
哕者,胃中虚冷,及停饮居多。亦有失于攻下,胃中实热而哕者,证必腹满。仲景云∶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承气汤,猪苓汤是也。
哕逆有虚热,橘皮竹茹汤。哕属虚寒,橘皮干姜汤。寒甚去通草,加丁香、附子。寒热错杂者去甘草,加丁香、柿蒂。
哕声频密相连为实,攻热为主。若半时哕一声者为虚,温补为主。如腹满,不尿,脉散,头汗,目瞪而哕者,死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