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这件事
出来快三年了,这三年里,我学到了什么呢,从23岁到26岁的这三年里。
我基本是一个人静静看着岁月慢慢流逝,一个人不慌不忙走着。
刚来德国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每天往返于住处和语言班,经常去图书馆。那个时候学业不紧张,每天都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就在街上东看西看。以前只能在课本上看到的勃兰登堡门,终于可以亲眼目睹。走在菩提树下大街,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旁边的法兰西大街,橱窗里的各种奢侈品琳琅满目,尽显上流生活的尊贵和优雅。我住在柏林南边,快接近C区了,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远,附近没什么商店和酒吧,但是意外收获一种宁静。秋天的时候,树叶渐渐变黄变红,慢慢从树枝上飘下,铺了浅浅一层。风吹过,卷起一层涟漪。
那个时候,一个人的日子很简单。早上可能就是chocobrotchen,巧克力夹心面包,中午一个Döner,土耳其肉夹馍,晚上可能会再来一个,或者回家煮面条。那时候我饭量比较大,一个Döner可能还不过瘾,可能我会要Dürüm,因为用面包夹不了多少肉和沙拉,卷饼可以卷更多。有时候,中午吃不下,我会将它切两半,一半中午,一半晚上,刚好应付一天。
那个时候,培养了一个爱好,逛博物馆。柏林素有艺术之都的美称,博物馆种类之多,馆藏之丰富令我叹为观止。博物馆岛的旧美术馆,新博物馆,旧博物馆以及Boden博物馆,佩加蒙博物馆,我不知去过多少次了,一些雕塑油画的题材我也是烂熟于心。丘比特和精神女神的爱情故事非常令人惋惜,雕塑虽然只是表现了一个瞬间,但是却是令人心碎的瞬间。我最爱的是,Liebermann对于光影的刻画,深得我心,彷佛就像一个夏季午后的慵懒的梦。宗教题材,我印象最深的是彼得的哭泣。因为有时候会去教堂参加Goddienst,祷告完,看见阳光从彩绘的玻璃透进来,画的就是,公鸡打鸣,彼得掩面而泣,印象很深,难以忘记。柏林大教堂因为要单独付费,我也就陪远道而来的朋友逛过两三次。
后来通过了语言考试,开始申请学校,我坚持留在柏林,幸运的是,柏林工业大学也没有拒绝我,这份感动与自豪,在每次看到在Ernst Heutz Platz高耸建筑的时候,都会加深。站在那栋楼的21层,往东看去,可以看到远处立柱上的胜利女神雕塑,那是我的图腾。
接下来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日日夜夜。我最爱数学楼的图书馆,它在第二层。第一层有cafeteria,我的早餐搭配终于在面包的基础上,多了一杯牛奶咖啡,因为,学校的咖啡是真的便宜,才50cent,外面都要2欧,只有四分之一。中午我会去数学楼上面的餐厅吃午饭,主食堂比较远,刚开始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去的比较多,后来我就喜欢一个人泡图书馆了。但是,数学楼的图书馆关门比较早,八点就到点了。所以,有时候我会转战别的图书馆,比如经管学院的。我也喜欢去那栋高耸的楼的一楼机房,找个小房间看书。好几次,我都熬到很晚才回家。天已经是深色,我坐着地铁二号线直到终点。当我到站的时候,车厢里已经只剩我一个人了。
平时在家,我很少做饭。自己一个人,吃啥都可以。除了煮面条,我还可以煮速冻水饺,后来,我发现一个更高效的办法,烤pizza。加热了直接吃,都不用洗碗。
这三年,除了生活技能和专业知识,还有一些简单的为人处事,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值得尊敬可以谈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