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亿的贝莱德,在中国如何起舞?

根据贝莱德公众号报道,6月18日,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贝莱德基金”)举行开业仪式。此次开业仪式得到了上海市政府负责人的高度关注和祝福。
作为中国首家获批开业的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贝莱德基金由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的贝莱德集团设立。截至2021年3月31日,贝莱德在全球资产管理的总资产规模约9万亿美元。而贝莱德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伦斯·芬克一直非常重视中国业务。

昨天的开幕仪式他发表视频致辞,他表示:“贝莱德基金成为首家获批在中国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对集团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和全球业务布局都至关重要。”

那么贝莱德这家管理着9万亿美元规模的大象,是如何在财富管理行业翩翩起舞的,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

01

手持神灯阿拉丁

贝莱德(BlackRock)从2009年金融危机后,到2021年则缔造了科技赋能投资的“黄金十二年”。截至2021年,它的管理规模达到9万亿美元,雄霸全球最大资产管理机构位置到今年也刚好12年。

贝莱德的崛起,让华尔街艳羡,然而这绝非偶然。

贝莱德CEO芬克(Larry Fink)于1988年加入黑石(Blackstone),在母公司内部搭建独立的贝莱德资产管理团队后,就把通过技术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风控作为贝莱德的安家立命之本。

早在1994年,贝莱德从黑石独立出来还没多久,当GE打算清算Kidder Peabody的资产时,请贝莱德帮忙。那是贝莱德有史以来第一次运用自己的技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芬克第一次意识到自家的技术积累还能做平台对外服务。

从那以来,贝莱德的阿拉丁系统(Asset Liability and Debt and Derivative Investment Network)就一直是公司最核心的产品业务线。

不管是贝莱德内部,还是使用阿拉丁的其它资管机构,人们把这个强大的系统比作投资交易的“氧气”。阿拉丁系统是贝莱德研发和创新的驱动器,是将其和华尔街所有其他玩家区分开的科技基石。

而今,阿拉丁系统的收入占到贝莱德每年总收入的5%左右,然而如果你参加过任何一场芬克主讲公司业务的场合,你会发现他常常会用超过其它部门名字总和的频率,提及这盏他心目中照亮公司四分之一个世纪成长历程的“神灯”。

阿拉丁这个“超级大脑”将风险分析、投资组合管理、交易融为一体。它帮助贝莱德的基金经理管理成千上万个复杂的组合,可以针对具体事件对基金经理给出预测。比如脱欧事件发生,它提前预测某只310亿美元的基金会损失79个BP。当朝鲜往日本发射导弹时,阿拉丁告诉某基金经理他需要买4亿美元的国债来对冲风险。

图片来自贝莱德公众号

随着贝莱德不断并购新资产,阿拉丁也经历了几次重要演变,并且越来越强。

贝莱德2006年收购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时,阿拉丁增加了监控股票和欧洲市场的功能;贝莱德2009年买下BGI时,阿拉丁增加了在ETF领域的专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用它来计算正在倒掉的贝尔斯登到底有多大的亏损;欧债危机中爱尔兰、希腊政府和ECB都使用阿拉丁来处理危机。

如今,阿拉丁系统为全球数百家机构管理的约几十万亿美元资产提供风控模型。它每天进行几十万次交易,每周进行超过十亿次的预测。彭博社曾经发文惊叹,阿拉丁比Windows系统和美国政府还要强大。

猜猜贝莱德有多少科技部职员?在其1万6千名员工中,几乎1/4的人就职科技部门,而其中一半的人都是围绕阿拉丁系统工作。

金融危机后,贝莱德买下巴克莱的iShares ETF部门,并宣布把很大一部分原来由主动基金管理的钱交由量化被动基金经理来管理。在贝莱德内部,芬克要求做选股的传统基金经理和做量化的博士们在同一个部门办公。芬克在今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透露了iShares的最新管理规模为2.7万亿美元(下图)。

芬克曾多次美国媒体表示,信息的民主化意味着做主动管理的基金经理越来越难。“我们必须要改变生态系统,更多地依赖大数据、人工智能、用因子和模型来指导投资。”

不可否认,优秀的主动投资基金经理依然有自己的市场,只是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少。根据晨星的统计,自2009年以来,贝莱德仅有11%的主动管理基金打败基准。

02

布局中国长期思路

对于中国是怎么看的呢?

图片截自贝莱德公众号

从以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芬克对于中国市场的发展有长期战略的思考,并且一直在积极寻找贝莱德能创造价值、让自己的客户和中国的投资者都能共赢的切入点。

说白了,就是提供更高回报的产品。

不要忘记,芬克最强的一点就是他的超长期战略思考和布局能力。

03

大象也能起舞

纵观全球,无论华尔街还是陆家嘴,无论买方还是卖方,通过科技来赋能投资管理将是大趋势。这一趋势体现在投资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了风险分析、交易执行、产品创设和监管规范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应用科技创新,金融机构可以更加专注于他们擅长的领域,兼顾监管要求,市场风险有效管理,赋能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甚至误读与非议也如影随形。但如果一家机构有长远的格局与敏锐的嗅觉,并且配置了坚决的信心和精良的队伍,则大象也能起舞。

贝莱德的创始人芬克反复公开表示,金融的未来只有一个,就是数据驱动、基于规则的投资交易。不管你是否认同他的说法,他所领导的贝莱德给这个行业未来的大胆设准定向,准备了高达9万亿美元资产管理规模做砝码。而中国的头部机构也紧随其后,其未来发展和具体动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转自交易门 作者 1901部分文章、图片和资料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