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民 | “五月渡泸”与“深入不毛”
诸葛亮是云南各族人民熟悉而敬仰的历史人物,几乎云南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诸葛亮的神奇传说,几乎云南的每一个县都有诸葛亮的遗迹。这些传说都是真实的吗?这些遗迹真的与诸葛亮有关吗?由于诸葛亮本人撰写的《出师表》仅有“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三国志·蜀书》记载诸葛亮南征的经过十分简略,又没有叙说其行军路线,因此诸葛亮究竟到过云南的哪些地方迄今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诸葛亮南征路线不能完全确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与遗迹也就难以完全确定。
有人认为诸葛亮南征,是从成都向西南跨过大渡河,经越嶲(今西昌)南,在今元谋县境横渡金沙江,经元谋、武定等地进兵滇池并由原路返回。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南征,不是在今元谋县境渡金沙江,而是在今巧家县境渡金沙江,再从会泽、东川、寻甸、嵩明等地进军滇池。
有的人则认为“五月渡泸”的“泸”应是“怒”的同音字,所谓“泸水”就是今滇西的怒江。“深入不毛”的“不毛”应是“八莫”的对音,而不是不毛之地。八莫在今缅甸。也就是说,诸葛亮率军横渡怒江,经腾冲进军至缅甸八莫。
以上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根据历史文献的片断记载,诸葛亮南征不是由成都向西南过大渡河,因为在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成都西部地区的“旄牛夷”起兵反抗,攻占零关(今四川芦山西北),杀死县吏,虽被朝廷派兵镇压,但自此争战不断,由成都经邛崃、雅安至越的古道,便为旄牛夷所阻,有百余年不通。诸葛亮南征,自然不会走这条路线。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嶲,别遣马忠伐牂牁,李恢向益州……”。由此可知,诸葛亮出兵,由成都沿岷江而下至僰道(今四川宜宾),以僰道为平定南中的据点。蜀汉大军在此分为三路:一路由马忠率领进攻今贵州西部的大姓,一路由李恢率领南下从今滇东经今昭通、宣威、曲靖等地征伐滇池地区;诸葛亮本人则率主力溯金沙江而上至安上(今新市镇),由此至卑水(今昭觉)与越夷帅高定元作战,打败高定元后进至越嶲(今四川西昌)。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四“建昌卫指挥司”载:在司南三十里处有武侯城,“相传诸葛武侯所筑”。又《太平御览》卷九八〇引《云南记》说:在州的山谷间有一种菜,大叶粗茎,名叫诸葛菜。因为诸葛亮南征时,曾用此菜“以济军食”。
诸葛亮“五月渡泸”的泸水从历史文献考证应为金沙江而不是怒江。以“泸”“怒”同音硬指为怒江失之牵强。樊绰《云南志》卷二说:“蜀诸葛亮伐南蛮,五月渡泸水处在弄栋城北,今谓之南泸。”弄栋城在今大姚、姚安之地。唐人张柬之《请罢兵戍姚州书》说:“诸葛亮五月渡泸,收其金银盐布以益军储。”亦可证“五月渡泸”处在今大姚、永仁县境。这是自汉以来就开通的古道,从文献考证,唐人所说当可据信。
诸葛亮渡泸以后的行止,不见文献记录。《记古滇说集》《南诏野史》诸书说诸葛亮曾南征至永昌(今保山)。樊绰《云南志》卷二说诸葛亮征永昌,至澜沧江,曾修筑霁虹桥,并于此筑城。又《新唐书·地理志》也说,从永昌郡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在今缅甸北部)。现在保山、德宏地区几乎到处都有诸葛亮的遗迹,如诸葛堰、诸葛营、诸葛寨、诸葛井、诸葛粮堆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永昌郡人吕凯与王伉一起抗拒反蜀大姓雍闿,诚心拥护蜀汉政权。诸葛亮至南中曾上表奏请封王伉为永昌郡太守、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因之诸葛亮根本就没有进兵永昌地区的必要。永昌地区的诸葛遗迹也许都是后人附会出来的。至于说“不毛”等于“八莫”更不值一驳,因为八莫这个地名是到明清才出现的。
诸葛亮从弄栋渡泸南下云南(今祥云),在此设立云南郡管辖洱海地区,便挥兵东进,与李恢在滇池会师。至此平定了南中地区,便凯旋回师,由汉阳(今贵州威宁),过昭通、盐津,至僰道,再沿岷江北上,回到成都。
诸葛亮南征至云南的路线大体如此,由于文献不足证,加之云南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与遗迹俯拾即是,所以诸葛亮在云南的足迹仍然是人们探讨的一个谜。
林超民,云南大学教授,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 ;1985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副系主任、系主任、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东亚影视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云南大学副校长、巡视员;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2年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国务院专家津贴,1998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011年获红云教育功勋奖,2014年获云南省政府2013年度云南诤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