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精不贵多,“清热第一方” 白虎汤,四味药治疗热渴汗出脉洪大

61.白虎汤药方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白虎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
        
组成;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加减;
1.热甚而津气耗损,背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
2.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
3.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
4.胃火识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不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
者,加大黄、玄明粉。
5.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叶。
6.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者,去甘草、粳米,加半夏、竹茹。
7.白虎证,不恶寒但恶热,自汗不解,心烦口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
荷叶、益元散、鲜竹叶、桑枝。
8.消渴证而见烦渴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 血热、麻疹、牙龈炎等具有气分热盛之证者,以及糖尿病、老年口腔干燥症、急性虹膜 睫状体炎、脑卒中、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性心肌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登革热、风 湿性关节炎、不明原因高热等辨证属于里热炽盛的多种疾病。 1.温热   2.中暑   3。发热   4.晕厥   5.出血   1.肺炎   2.流感   3。流行性乙型脑炎  4.流行性出血热   5.糖尿病   6.皮肤科疾病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有力。 本方是清法的代表方、基础方、常用方。清热力强,应以身大热、 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证治要点。
白虎汤   (《伤寒论》)
    [组成]  知母六两(18g)石膏一斤(50g)碎  甘草二两(6g)炙  粳米六合(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清热生津。
    [主治]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有力。
    [病机分析]  本方证病机为伤寒热邪内传阳明经,或外感寒邪人里化热,或温热病
邪热传人气分。阳明属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外主肌肉,其经脉上循头面,正盛邪实,
热邪炽盛,故壮热面赤不恶寒;热灼津伤,欲饮水自救,而见烦渴引饮;热邪迫津外
泄,因而出现大汗;由于大热伤阴,加之汗出耗津,而见大渴;大热之邪,充斥经脉,
脉见洪大而数。此即所谓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之四大证。此外,尚可兼见舌质
红,苔白而干,气粗如喘等一派里热之象。其发病总由里热炽盛所致。但因其里热属无
形热邪弥漫,而未与有形之积相结,故不致出现便秘腹痛等实热内结之象。
    [配伍意义]  本方证邪既离表而人里,故不可发汗;虽里热炽盛但尚未至腑实便
秘,故不宜攻下。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应当首选大清里
热之品。然因热盛伤津,若用苦寒直折,则恐伤津化燥,愈伤其阴。即如柯琴所说:“土
燥火炎,非苦寒之味所能治矣。经曰:甘先人脾,又曰:以甘泻之……以是知甘寒之
品,乃泻胃火、生津液之上剂也”(《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3)。因此,当以甘寒滋
润,清热生津之法治之。方中重用石膏,辛甘大寒。辛能透热,寒能胜热,故能外解肌
肤之热,内清肺胃之火,甘寒相合,又能生津以止渴,可谓一举三得,故为方中君药。
张锡纯认为石膏“其寒凉之力远逊于黄连、龙胆草、知母、黄柏等药,而其退热之功效
则远过于诸药……诸药之退热,以寒胜热也,而石膏之退热,逐热外出也。是以将石膏
煎服之后,能使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透出”(《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说明石膏长于
透热除烦而生津止渴,为退大热、复津液平稳可靠之品。知母苦寒质润,苦寒泻火,润
以滋燥,“能益阴清热止渴,人所共知”(《本经疏证》卷7)。本方用之“清肺胃气分之
热,则津液不耗而阴自潜滋暗长矣”(《重庆堂随笔》卷下)。既助石膏以清热,又润为
热邪已伤之阴,正如《本草正义》卷1曰:“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清
胃以生津液……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为方中臣药。
粳米、甘草和胃护津,缓石膏、知母苦寒重降之性,以防寒凉伤中之弊,并使药气留连
于胃,更好地发挥作用,共为佐使。以上诸药配伍,共成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剂,使
其热清烦除,津生渴止,则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诸证自解。
  本方配伍特点主要有二:一是取辛甘寒之石膏与苦寒润之知母相配,君臣相须,使
清热生津之力倍增。二是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补中护胃的甘草、粳米,以防寒凉伤
胃,使祛邪而不伤正。药虽四味,但清热生津之功却甚显著,实为疗气分大热之良剂。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清法的代表方、基础方、常用方。清热力强,应以身大热、
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热甚而津气耗损,背微恶寒,脉洪大而芤者,加人参以清热益气生津;
温热病气血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谵语,抽搐等证,加羚羊角、犀角以清热凉血,熄
风止痉;气分热甚,复有风寒外束者,加葱白、豆豉、细辛,以增发散风寒的作用;胃
火炽盛,高热烦躁,大汗出,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甚则谵语狂躁,或昏不
识人,舌苔老黄起刺,脉弦数有力者,加生大黄、玄明粉,以泻热攻积,软坚润燥;寒
热往来,寒轻热重,心烦汗出,口渴引饮,脉弦数有力,加柴胡、黄芩、天花粉、鲜荷
叶以和解少阳;伤寒、温病邪传胃腑,燥渴身热,白虎证具,其人胃气上逆,心下满闷
者,去甘草、粳米,加清半夏、竹茹以和胃止呕;不恶寒但发热,自汗不解,心烦口
渴,脉滑数有力,尿短红赤,甚则烦热昏狂,皮肤隐现斑疹,去甘草,加薄荷、荷叶、
益元散、鲜竹叶、桑枝;消渴证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加天花粉、芦根、麦门冬等。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
血热、麻疹、牙龈炎等具有气分热盛之证者,以及糖尿病、老年口腔干燥症、急性虹膜
睫状体炎、脑卒中、变应性亚败血症、风湿性心肌炎、小儿疱疹性口腔炎、登革热、风
湿性关节炎、不明原因高热等辨证属于里热炽盛的多种疾病。
    [使用注意]  《伤寒论》指出:“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
汤。”当病邪在表,由于风寒所困',表证未解,邪未传里,未出现身热、汗出、烦渴、
脉洪大有力等阳明经症状时,不宜应用。《温病条辨》卷工提出白虎汤有四禁:“白虎本
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
出者不可与也。”阳虚发热者,由于脾胃虚弱,阳气外越,表现身热自汗,倦怠懒言,
但恶风,脉浮无力等,忌用本方,以免伤阳气。阴盛格阳,表现为真寒假热者,禁用本方。
    [源流发展]  白虎汤出自《伤寒论》。原方176条曰:“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
里有热(原文为'寒’字,多数注家认为应是'热,字),白虎汤主之”。原文350条
曰:“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白虎汤乃主治阳明经证胃热证之主
方L1,。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除用于治疗“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中大
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
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以外,又增“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明
代《医学入门》卷4用治“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小儿疮疱隐疹伏
热。”《痧证治要》卷4用治“温病身热,自汗口干,脉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
    以白虎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成的方剂甚多。《伤寒论》以白虎汤加人参以益气生津,
即为白虎加人参汤,治疗阳明经证热盛兼阴伤气耗者;  《伤寒论》又以白虎汤去知母,
加竹叶清热除烦,人参、麦冬益气养阴,半夏和胃降逆,即为竹叶石膏汤,治疗热病后
.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失和降证;《金匮要略》以白虎汤加桂枝和营卫、通络止
痛,即为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温疟身热骨节疼烦,后世亦用于治疗风湿热痹。以上皆为
张仲景自己对白虎汤的加减卫化方。后人对白虎汤的加减衍化方较多。如宋代《太平圣
惠方》卷lO,以白虎汤去粳米,加葛根、麻黄以发汗解表,名白虎加葛根汤,治疗伤
寒头痛,骨节烦疼,口干烦渴者。《类证活人书》卷18,以白虎汤加苍术燥湿和中,名
白虎汤加苍术汤,治疗湿热病热盛夹湿证。金。《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以白虎
汤去粳米,合小续命汤以祛风通络,名白虎续命汤,治疗中风无汗,身热不恶寒者。
元。《此事难知》,以白虎汤加栀子清心除烦,名白虎加栀子汤,治疗老、幼、虚人伤寒
五六日,昏冒谵语,或烦不得眠者。明。《丹台玉案》卷2,以白虎加人参汤再加麦冬、
五味子、天花粉、山栀、黄连、生姜、大枣,以加强清热生津之力,名白虎加参汤,治
疗热病汗后烦渴,脉洪大,背恶寒者。《寿世保元》卷8,以白虎汤去粳米,合黄连解
毒汤以清热解毒,名白虎解毒汤,治疗麻疹已出,谵语烦躁,作渴者。清。《四圣悬枢》
卷2,以白虎汤加元参、麦冬养阴解毒,名白虎加元麦汤,治疗寒疫,太阳经罢,烦躁
发渴者;同书卷3,再加紫苏解表透痘,名白虎加元麦紫苏汤,治疗痘病太阳经证未
解,而见烦渴者;同书卷4,以白虎加元麦汤加浮萍发表透疹,名白虎加元麦青萍汤,
治疗小儿疫疹初起,阳明素旺,烦热烦渴者。  《杂病源流犀烛》卷15,以白虎汤加人
参、竹叶以益气生津、清热除烦,名白虎加人参竹叶汤,治疗中暑,平素阴虚多火者。
《治痢南针》,以白虎汤合六一散以清暑利湿,名白虎合六一散,治疗伤暑霍乱,身热肢
寒,自汗口渴,小便短赤者。《温病条辨》卷1,以白虎汤加犀角、元参凉血解毒透疹,
使大清阳明气热之剂,一变为气营两清之方,名化斑汤,治疗温病误汗,热人气营,神
昏谵语,发斑者。《重订通俗伤寒论》,以白虎汤合调胃承汤,一清胃热,一泻胃实,名
白虎承气汤,治疗胃火炽盛,液燥便闭之证。此外,张锡纯主张以山药代白虎汤中的粳
米,认为“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盖粳米不过调和胃气,而山
药兼能固摄下焦之气,使元气素虚者不至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泻”(《医学衷中参西
录》上册)。以上内容均极大地发展与丰富了白虎汤的内涵与外延。    ,
    [疑难阐释]
    1.关于本方适应证的认识  白虎汤是《伤寒论》著名方剂之一,见于太阳、阳明、
厥阴各篇,后世研究《伤寒论》者多把白虎汤列为阳明经主方,而与阳明腑证的三承气
相并列。如陈念祖在《伤寒医诀串解》中云:“何为阳明经证?身热目痛、鼻干、不得
眠、反恶热是也……若无头痛、恶寒,但见壮热,口渴,是已罢太阳,为阳明经之本
证,宜用白虎汤主之。”“何为阳明腑证?曰潮热、谵语、手足溅然汗出、腹满、大便硬
是也。”陈念祖在阳明一经之中又分经证、腑证,其义即在一经之中,据其脉证的不同
而来分辨表里。陈氏此种研究方法本身无可非议,但亦有医家认为白虎汤及其适应证并
非阳明经的典型方证。如清。陶华《伤寒全生集》指出:“阳明病家如言身热、微恶寒、
带额目痛、鼻干不得眠,则是阳明经表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本陶氏之论,言之
更详:“阳明经病,目疼鼻干,漱水不欲咽而无便闭、谵语、燥渴之症,是为表病里和,
则用葛根汤散之,假如邪已人腑,发热转为潮热,致有谵语、燥渴、便闭、腹胀等症,
是为邪气结聚,则用承气汤下之;假如阳明经病初传于腑,蒸热自汗燥渴谵语而无便秘
腹胀之症,是为散漫之热邪未结实,则用白虎汤清中达表而和解之,此治阳明三法也,
倘经腑不明,临证差忒,误人匪浅。”陶、程二氏根据临床实际,认为承气汤系治阳明
腑证之有结实者,而白虎汤则是治阳明腑证无结实为散漫之热邪者,二方适应证虽有有
形结实与无形热盛之别,但均应属于腑证,不应与阳明之表证(即经证)相混淆。同时
提出阳明经证用葛根汤为治,似有补《伤寒论》之未逮,可资临床参考。
  2。关于白虎汤的君药  对于白虎汤君药,历代医家看法不一,有云以知母为君者,
如成无己、许宏等,基本观点是根据《内经》“热淫所胜,佐以甘苦”和“热淫于内,
以苦发之”为理论依据。也有云以石膏为君者,如柯琴、张锡纯等。盖《内经》所谓
“以苦发之”,是指实火而津未伤者。本证热盛,且热已伤津,若用苦寒为主,则阴津更
伤,故应以辛寒清热生津为宜。石膏清透热邪,善“除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
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奉草别录》),较之知母清热泻火之功尤著,是清阳明气分实
热之要药。因此,以石膏为方中君药,较为切合仲景原义。
  3.关于白虎汤石膏的用量  关于白虎汤石膏之用量,古今认识的分歧较多。大部
分医家认为用量宜大。如张锡纯认为:“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
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实热,
轻证亦必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重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且尝观历代方书,前
哲之用石膏,有一证而用至十四斤者(见《笔花医镜》);有一证而用至数十斤者(见
《吴鞠通医案》);有产后亦重用石膏者(见《徐灵胎医案》,其中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
知母、生山药代粳米)。然所用者皆生石膏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也有人认
为,石膏用量过大有副作用。如《蒲辅周医案》中曾提及一例乙脑患者,由于一昼夜服
石膏达四斤之多,出现神呆不语而求诊。吴瑭论白虎汤亦曰:“白虎骠悍,邪重非其力不
举,用之得当,原有立竿见影之妙,若用之不当,祸不旋踵。懦者多不敢用,未免坐误
事机。孟浪者,不问脉证之若何,一概用之,甚至石膏用至斤余之多,应手而效者固
多,应手而毙者亦复不少。皆未真知确见其所以然之故,故手下无准的也”(《温病条
辨》卷1)。因而要根据病情、年龄、体质、季节等,斟酌使用石膏之用量,不宜太大,
亦不宜太小,一般每剂在30一120g为妥。
    4.关于本方证之禁忌  《温病条辨》卷1明确提出了应用白虎汤的四大禁忌证:
①“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浮弦而细,乃寒邪在表,正气不充,应扶正解表,
若误用白虎汤,则更伤其正而引邪人里,以致病势缠绵。诚如张仲景所言:“伤寒脉浮,
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②“脉沉者,不可与也”,脉沉有沉而有力和沉
而无力之别,沉而有力者,多见阳明腑实证,治当攻下,不应用白虎汤;若沉而无力
者,则为肾阳衰微,浮阳外越,亦不可用白虎汤。③“不渴者,不可与也”,不渴的原
因也有两种。一种见于湿温,湿多热少,尚未化燥,未伤津液,治应化湿清热,用白虎
汤大寒滋润之剂,必致凉遏冰伏,湿必难除;一种见于热人营血,蒸腾营阴上泛于口,
治当透热转气,清热凉血,用白虎汤易致营阴内闭不能外达。④“汗不出者,不可与
也”。对于“汗不出”,也应详察其因,津液大亏,无源作汗者,当养阴生津,以作汗
源;表有寒邪,阻遏卫气者,治以辛温,解表散寒。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宜应用白虎汤。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前两条禁忌加以肯定,而对后两条则提出非议,
还列举了一些病例并引用《伤寒论》原文作为佐证。张氏曰:“前两条之不可与,原当禁
用白虎汤矣。至其第三谓不渴者不可与也,夫有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
即服白虎汤原方,无事加参可知矣。吴氏以为不渴者不可与,显与经旨相背矣。且果遵
吴氏之言,其人若渴即可与白虎汤,而亦无事加参矣,不又显与渴者加人参之经旨相背
乎?至其第四条谓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夫白虎汤三见于《伤寒论》,唯阳明篇中所主之
三阳合病有汗,其太阳篇所主之病及厥阴篇所主之病,并未见有汗者也。仲圣当日未见
有汗即用白虎汤,而吴氏则于未见有汗者禁用白虎汤,此不又显与经旨相背乎?且石膏
原具有发表之性,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且即吴氏所定之例,必其人有汗且
兼渴者始可用白虎汤,然阳明实热之证,渴而兼汗出者,十人之中不过一二,是不几将
白虎汤置之无用之地乎?”(《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张氏所论,不无道理,可资临床参考。
    [方论选录]
    1.成无己:“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
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则不能解之也。夏热秋
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
寒,《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热,必以
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寒,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之,热胜其气,
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
之。热气内余,消烁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
是太阳中暍,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立秋后不可服,以秋则阴气半矣,
白虎为大寒剂,秋王之时,若不能食,服之而为逆不能食,成虚羸者多矣。”(《伤寒明理论》卷4)
    2.吴昆:“石膏大寒,用之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伤胃
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是方也,惟伤寒内有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证象白
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医方考》卷1)
    3.汪昂:“此足阳明、手太阴药也。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故以知母苦寒为君。热
而气伤,必以甘寒为助,故以石膏为臣。津液内燥,故以甘草、粳米甘平益气缓之为
使,不致伤胃也。又烦出于肺,燥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
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子,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医方集解.泻火之剂》)    ,
  4.柯琴:“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人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
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润
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甘草皮赤中黄,能土中泻
火,为中宫舟楫,寒药得之缓其寒,用此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粳
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性,为后天养生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
损脾胃之虑也。煮汤人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白虎主西方金也,
用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暑清阳解。”(《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3)
    5.王子接:“白虎汤治阳明经表里俱热,与调胃承气汤为对恃。调胃承气导阳明腑
中热邪,白虎泄阳明经中热邪。石膏泄阳,知母滋阴,粳米缓阳明之阳,甘草缓阳明之
阴。因石膏性重,知母性滑,恐其疾趋于下,另设煎法,以米熟汤成,俾辛寒重滑之性
得粳米、甘草载之于上,逗留阳明,成清化之功。名曰白虎者,虎为金兽,以明石膏、
知母之辛寒,肃清肺金,则阳明之热自解,实则泻子之理也。”(《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6.王士雄:“方中行曰: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
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石膏、知母,辛甘而寒,辛者金之味,寒者金之性,辛甘体
寒,得白虎之体焉。甘草、粳米,甘平而温,甘取其缓,温取其和,缓而且和,得伏虎
之用焉。炊四物之成汤,来白虎之嗥啸,阳气者以天地之疾风名也。风行而虎啸者,同
气相求也。虎啸而风生者,同声相应也,风生而热解者,物理必至也。”(《温热经纬》卷5)
    7.张锡纯:“方中重用石膏为主药,取其辛凉之性,质重气轻,不但长于清热,且
善排挤内蕴之热息息自毛孔达出也;用知母者,取其凉润滋阴之性,既可佐石膏以退
热,更可防阳明热久者耗真阴也;用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逗留石膏之寒凉不致下
趋也;用粳米者,取其汁浆浓郁,能调石膏金石之药,使之与胃相宜也。药止四味,而
若此相助为理,俾猛悍之剂,归于和平,任人放胆用之,以挽回人命于垂危之际,真无
尚之良方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评议]  诸家皆认为白虎汤主治病证为热邪充斥内外,但有热而未至结实。成无己
释白虎汤的方名有助于对此方功用的深入了解,但其认为“知母味苦寒,  《内经》曰:
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热,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
为君”,则欠妥。考白虎汤主治证乃内外皆热,且热盛伤津,知母纵能“彻表热”,但无
  彻内热之功,以此为君,实难符君药之实。吴昆认为白虎汤对“血虚发热,证象白虎”
  者,切勿误投,引入警醒。汪昂的方论从烦与躁的区别分析人手,认为白虎汤“不专治
  阳明气分也”,别出机杼,可供参考。柯琴对白虎汤的配伍意义分析,文如钩锁,义若
  连环,详细而准确,真名言硕论也。王子接以白虎汤与调胃承气汤联系对举,认为前方
  泄阳明经中热邪,而后方导阳明腑中热邪,以明治疗阳明的经腑之别。王士雄紧扣白虎
  之名,分析本方的药物性用及配伍意义,立意深远,言词空灵,吾侪可意会而难言传。
  张锡纯认为本方石膏、知母与粳米、甘草相伍,可使“猛悍之剂,归于和平,任人放胆
  用之”,亦颇得白虎汤组方之真髓。
    [验案举例]    .
    1.温热  《岳美中医案集》:某男,54岁。因患感冒发热而人院,曾屡进西药退热
  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发热达38。8"C,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
  黄。此为温热已人阳明,内外虽俱大热,但尚在气分,以白虎汤加味以治,处方:生石
  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L鲜茅根30g(后下)、鲜芦根30g、连翘12go
  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下午及夜间连进.2剂,热势下降,体温38"C,次日原方续进2
  剂i热即下降到37。4℃,后将石膏量减至45g,二天后体温降至正常。
    按语:本例患者初起感冒发热,邪在卫分,用西药后未能控制热势,反使邪气内
  传,热人阳明,内外俱大热,邪热炽盛,故以大剂白虎汤加味,日进2剂以控制热势,
  症减后将石膏减量,2剂而愈。亦即热重药量足,。热减药量减,既可顿挫热邪,又不伤.  损正气。
    2.中暑  《生生堂治验》:某儿,八岁。中暑,身灼热烦渴,四肢懈惰,一医与白
  虎汤,二旬余日,犹不效,先生曰:某医之治,非不当,然其所不效者,以剂轻故也,
  即倍前药与之(帖重十钱),须臾发汗如流,至明日善食,不日复故。
    按语:患儿身热烦渴,前医与白虎汤不效,此乃辨证准确,然病重药轻。正如张锡
  纯所言:“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
  原之热,又何能有大效。”后以白虎汤加倍用之,汗出邪去,次日即告痊愈。
    3。发热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0,1:28):某女,30岁。产后3日,微寒壮热,
  有汗不解。医遂投辛散之品,病渐加重,热发不退而转入我院。诊断为产后中暑。经用
  冬眠疗法2天,体温仍持续40℃左右,故请中医会诊。诊见:精神呆钝,壮热,有汗
  不解,心烦,口干欲饮,胸痞泛恶,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后胸遗有痱迹。小溲浑浊而
  少,大便干,苔黄腻,脉濡而数。辨为暑热挟湿之邪郁闭中焦。用苍术白虎汤加味。3
  剂热势大挫,继服4剂,邪祛正复而安。
    按语:患者产育正值盛暑之季,又室内门窗密闭,湿热之气过盛,加之产后气血皆
  伤,经脉空虚,腠理不密,以致暑邪乘虚而人,造成营卫失和而发热。暑热为患,治当
  清解。前医因误投温散之剂,反助热邪,故药后病情加重。改投清泻火热之白虎汤,并
  针对暑多夹湿之特点,加苍术等,诸药合用,故而能奏良效。
    4.晕厥  《国医论坛》(1992,2:13):某男,42岁。近两月来发生排尿性晕厥3次,
  均系午后或夜间饱餐饮酒后人寝,熟睡中惊醒出现尿急,排尿时突然感头晕、恶心,继
  则晕倒,四肢厥冷,汗出,不省人事,时间最长半小时,最短2分钟。醒后自感胸胁胀
  满,烦渴,全身疲乏。曾经CT、脑电图、血流动力学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诊见患
者体质丰腴,面红唇燥,胸腹灼热,烦渴引饮,汗出神疲,不思饮食,小便短赤,舌红
苔黄燥,脉滑数。此属热厥。治以辛寒清热,养阴生津。以白虎汤加元参、麦冬、五味
子,3剂急煎服。服后胸腹热及烦渴引饮已除,饮食增加,继服5剂,诸症悉除,后未再发。
    按语:本案根据患者素体丰腴,饱食酒后就寝,发病正值暑气当令,晕厥伴有一派
热盛之症,当属“热厥”范畴。故遵循《伤寒论》“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
主之。”投以白虎汤辛寒清解里热,使气阳通达;合生脉饮生津救阴,使阴阳二气相抱不脱。如是津回热清,厥乃复也。    ’
    5.出血  《内蒙古中医药》(1988;4:21):某男,21岁。因食蓖麻油中毒而继发再
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在4g左右,红细胞200万上下。经常衄血,发热,烦躁,自
汗,舌淡红苔薄黄,脉洪大而数,身有瘀斑多处,此起彼落。此为阳明热盛,淫于血
分,迫血妄行。予白虎汤加白茅根、生地。重用生石膏45g至60g。用药两旬而热不再
发,出血止,脉敛,血红蛋白增至6g。后石膏减量加阿胶调治,2个月后血红蛋白增至log以上,病情稳定。
    按语:白虎汤不仅用于外感热病阳明气分无形热盛者,亦广泛用于内伤杂证而阳明
气分热盛者。本例患者虽以出血为主症,但阳明气分热盛的典型症状发热、汗出、脉洪
大等皆具备。阳明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则血分亦热,据此辨为阳明热盛,淫于血分,
迫血妄行而致出血。投以白虎汤加凉血止血药物,使胃热除,血热清,而达止血之目的。
    [临床报道]
    1.肺炎  用本方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大叶性肺炎有高热者,结果32例中,热退最
快为1天,最慢者为10天,临床症状多在2—3天内消失,肺部炎性病变在2天内消失[21。
    2.流感  用白虎汤加减治疗流感高热50余例,均在2天内退热。方药及加减:生石膏、知母、板蓝根、羌活、甘草,冬春配以荆芥、薄荷,夏秋配以藿香、佩兰,头痛
加蔓荆、菊花,身酸楚甚改羌活为15g。
    3。流行性乙型脑炎  用白虎汤加减治疗3l例乙脑初起,用药后症状多数在2日内
消失,体温一般在药后当天即显著下降,3日内均能降至正常。有报道用白虎汤为
主,酌加连翘、银花、竹叶,配合西药治疗乙脑50例,平均退热天数5.5天,死亡2例,病死率为4%L5j。
    4.流行性出血热  以白虎汤为基本方,酌加板蓝根、大青叶、茅根、丹参、紫草、
茜草,治疗146例流行性出血热,结果平均退热时间为2.8天,25例在低血压期获痊
愈;16例越过低血压期,少尿期不明显,迅速进入多尿期;8例越过低血压期进入少尿
期;l例直接进入恢复期;其余病例亦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c6j。又有报道治疗流行性出
血热,在发热期出现气分证时,以本方去粳米,加银花、连翘、大青叶、黄芩、鲜生
地、玄参、麦冬治之。若便秘加大黄、玄明粉,正虚加红参或党参。结果:928例中痊
愈900例,死亡工9例。作者还注意到,采用中药治疗,有662例出现跳期现象(有的
从发热期直接进入多尿期,有的从低血压期直接进入多尿期),从而缩短了病情,提高了治愈率[7I。
    5.糖尿病  用白虎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药用生石膏、知母、玄参、生山药、石斛、
麦冬、天花粉、苇根、甘草,体虚者加党参或太子参,共治疗21例,仅1例无效,有
效率达95%。此方对多饮、多食、多尿症的改善效果较显著,而对无明显上述症状者效果较差[s)。
    6.皮肤科疾病  用白虎汤治疗夏季皮炎40例。结果:痊愈24例,好转16例;又
治疗药疹13例,全部治愈。对顽固性过敏性皮炎,辨证属于血热生风者,随证加减亦有良效[”。
    [实验研究]    .
    1.解热作用  白虎汤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临床对多种高热患者投以大剂量白虎汤
有顿挫热势之力。实验表明: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白虎汤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对
白虎汤解热的主要成分及机制的研究则有不同结果。同一实验表明,单用知母可使体温
下降0.7℃,而单用石膏仅下降0.3℃,石膏、知母合用则下降1.2℃,并从知母中分
离出芒果甙,能使发热动物体温下降1.1℃,故认为芒果甙为知母有效解热成分,而石
膏退热成分则为硫酸钙110,。另有实验证明白虎汤确具一定解热效果,生石膏煎剂作用
较弱,而静脉注射时解热作用很强。测定给药后家兔血钙水平,发现白虎汤、单味石膏
及氯化钙灌胃后均见血钙增加,但个体差异很大。白虎汤退热与血钙水平增加密切相
关,凡钙量增加超过0.449mmol/L(2mg%)者,均有较好退热效果,静脉注射氯化钙
时血钙增加达0.7984mmol/L(3.2mg%),实验动物全部退热,去钙白虎汤灌服,不增
加家兔血钙浓度,也无退热效果。上述结果表明,白虎汤作用与石膏所含的钙密切相
关,而肠道对石膏中钙的吸收多少则是影响退热作用强弱的重要因素。用硫酸钙或氯化
钙口服时,解热作用均差,且个体差异大,此乃因口服时,受机体对钙吸收的生理限制
以及机体通过反馈调节血钙浓度的能力不尽相同uu。现在已知钙离子有很强的中枢作
用,能抑制产热中枢、渴感中枢、出汗中枢等,因而白虎汤在解热的同时,还可以抑制
出汗和烦渴感,从而解除白虎汤证的大热、大渴和大汗。有人认为脑内钠/钙比例升高
可引起高热不退,服用白虎汤后,由于钙的吸收,将导致脑内钠/钙比例的降低,从而使高热消退“2j。
    2。免疫作用  经实验证明,白虎汤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在服药后1、
3、6小时均有明显提高;白虎汤组溶菌酶容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1);在药物组加入白虎汤0.15ml时,其转化率为14%,阳性对照为34%,阴性对
照为0。初次免疫后实验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O.05),而再次免疫后实
验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O.0工)。白虎汤对幼鼠胸腺重量无明显影响,但能
减轻幼鼠脾脏的重量,经统计学处理P<0.01~133。
    3.抗感染作用  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皮下感染小鼠的治疗实验表明,于攻毒后
24小时开始灌服白虎汤,可显著降低实验小鼠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为94.7%,白
虎汤组为63.2%,攻毒量增大时作用降低。本方石膏、甘草、粳米均无抗感染作用,而知母则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u”。
    [附方]
    1.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知母六两(18g)  石膏一斤(50g)碎,绵裹  甘草
二两(6g),炙  粳米六合(9g)  人参三两(10g)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大
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
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本方又名人参白虎汤。方用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加人参补益气阴。适用于
表邪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者。
  2.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6g)炙  石膏一斤
(50g)  粳米二合(6g)  桂枝三两(5—9g)去皮,为粗末。每用五钱(15g),水一盏半,煎
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
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
白,脉弦数者。
  本方系白虎汤加桂枝三两而成,原治“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
烦,时呕。”取桂枝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兼平冲逆的作用。近用于治疗风湿热痹,症
见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者,亦有良效。
  3.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卷18)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炙  石膏
一斤(50g)  苍术粳米各三两(各9g)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煎
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
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本方系白虎汤加苍术三两而成。以白虎汤清热:加苍术以燥湿,适应于湿困热甚之
关节肿痛,身重足冷,头重如裹,壮热口渴,胸痞,舌质红,苔白腻,脉洪大而长等。
  上述三方均由白虎汤加味而成。其中,白虎加人参汤是清热与益气生津并用,壮火
可以食气,热盛可以伤津,故用白虎汤清热,加人参益气生津;暑热每多伤气,大汗易
伤阴津,故本方对暑温热盛津伤证,亦可使用。白虎加桂枝汤,是清热、通络、和营卫
的方剂,用治温疟,或风湿热痹证。白虎加苍术汤,是清热与燥湿并用之方,用治湿温
病的身热胸痞,汗多,苔白腻之症,亦可用于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等。
附方;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人参9克 
清热益气生津。
1.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
2.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包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3.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者。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  知母六两(18g)  石膏一斤(50g)碎,绵裹  甘草
二两(6g),炙  粳米六合(9g)  人参三两(10g)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清热益气生津。主治: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大
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者;白虎汤证见有背微恶寒,或饮不解渴,或脉浮大而芤,以
及暑热病见有身大热属气津两伤者。
    本方又名人参白虎汤。方用白虎汤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加人参补益气阴。适用于表邪已解,热盛于里,津气两伤者。
附方;白虎桂枝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桂枝9克  
清热,通络,和营卫。温疟,其脉如平,身 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者。近年来用于风湿热痹证也佳。
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6g)炙  石膏一斤
(50g)  粳米二合(6g)  桂枝三两(5—9g)去皮,为粗末。每用五钱(15g),水一盏半,煎
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功用:清热,通络,和营卫。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
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
白,脉弦数者。
附方;白虎加苍术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9克 苍术9克  
清热祛湿。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大热,关节肿痛等
白虎加苍术汤(《类证活人书》卷18)  知母六两(18g)  甘草二两(6g)  炙  石膏
一斤(50g)  苍术粳米各三两(各9g)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15g),水一盏半,煎
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分清汁,温服。功用:清热祛湿。主治:湿温病。身热胸痞,汗
多,舌红苔白腻等。以及风湿热痹,症见身大热,关节肿痛等。

(0)

相关推荐

  • 阳明经热盛证 石膏类方(二)

    2018.01.03 阳明热盛时,渴感严重,身体大量出汗,体液的损失比较大,这与前面讲到的发热极期的白虎汤证是不同的,这时身体大汗出后的口燥渴,中医讲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壮火必伤气,气虚则不能生津,所 ...

  • 气分热盛之“辛凉重剂”一一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组成]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梗米六合.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清热生津. [ ...

  • 方剂歌訣 | 白虎汤

    白虎汤用石膏偎,知母甘草粳米陪,亦有加入人参者,躁烦热渴舌生苔. 组成及用法 组成:石膏 50g 知母 18g 甘草 6g 粳米 9g 用法:水煎,米熟汤成,温服. 功用:清热生津. 主  治 气分热 ...

  • 清热第一方白虎汤临床备要

    清热第一方白虎汤临床备要

  • 【 白虎汤:清热第一方-治热渴汗出脉洪大】

    【 白虎汤:清热第一方-治热渴汗出脉洪大】

  • 读书贵精不贵博读书首先必须要强记,如果不...

    读书首先必须要强记,如果不强记,只是泛泛而读,不起任何作用,徒然耗时费力.当然强记并非把整本书背下来,而是强记精华,这就需要我们记读书笔记,把精华记录下来,然后再装进脑子里.其次,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能 ...

  • 夏天的服装贵精不贵多!保留这四件基础款,时尚百搭超有范儿

    衣橱里的服装过多,也会带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最常穿的不是那些太过华丽花哨的服装,而是最为经典的类型.服装贵精不贵多,女生完全可以保留这四件基础款单品,不仅百搭又时尚,还能超有范儿. 要在衣橱中保留的第 ...

  • “赚钱”战法贵精不贵多,2个就够!

    一般来说,很多投资者对股市基本面的分析都有所欠缺,技术分析成了不少投资者的选择, MACD 是一个经典的技术指标,也是当前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指标. 正确掌握.运用这个指标,通过结合K线(日K线.周K线 ...

  • 药贵精而不贵多

    30年赤脚医生留下来的13个'小方子',也能治'大病'! 1.高血压--'小方子'--灵芝.三七.臭梧桐. 2.冠心病--'小方子'--三七.丹参.黄芪.银杏叶. 3.慢性支气管炎--'小方子'--灵 ...

  • 药贵精而不贵多,30年赤脚医生留下来的1...

    药贵精而不贵多,30年赤脚医生留下来的13个'小方子',也能治'大病'! 1.高血压--'小方子'--灵芝.三七.臭梧桐. 2.冠心病--'小方子'--三七.丹参.黄芪.银杏叶. 3.慢性支气管炎-- ...

  • 贵精不贵多,精益求精-JPG

    六运小区里面有很多咖啡店,很多店连听都比较少听,但.JPG这家店,几乎所有天河上班的朋友都听过.无他,就是因为专做外卖生意,而且咖啡出品确实不错. 店面很小,没有任何可以坐的地方,就一个门面.简简单单 ...

  • 劝你别给全屋打柜子,预算更多还占地,要知道:贵精不贵多

    给房间铺完地板后,就轮到家具进场了,首先是大件的柜子.床.沙发等等,合理规划布局,做到各个位置的严丝合缝. 但有些业主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给全屋空闲的位置都打上柜子,说是增加储物面积,殊不知它贵精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