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后再前行
读《古文观止》卷之九
桐叶封弟辨
我们被暴露在阳光下,如果用现在高科技来做一个普通的透视,谁也逃不出谁的视线,所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充满爱国爱家的情怀,这显然应该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生活中充满有趣得玩笑,同时会经见严肃的家国天下事,如果和熟悉的朋友悠闲自在得打趣,可以休闲些,不必要拘泥一字一句的含义;但是如果是谈论严肃的话题,即使彼此熟悉,也需要慎之又慎,尤其对于出自君主之口的话,更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以前就听说观世音菩萨劝世人咬住舌头批评人。舌头是长在自己嘴里,但它不是用来批评人给自己造口业的,而是用它来口吐莲花,让接触到自己的人们都能嗅到一股清静淡雅之气的。
当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但还年幼,武王弟弟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国家。周公吐哺握发,勤勤恳恳辅佐武王两次伐纣,同时制作了礼乐,为周王朝的相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有一回,周成王和他的弟弟叔虞在园中玩耍,正玩的起兴,成王就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树叶像过家家一样剪成玉圭形状递到弟弟叔虞手里,开玩笑说:"将这个封赏你。"周公听后,便入宫祝贺,成王说:"这是开玩笑啊!"周公说:"天子是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于是就将"唐"这块土地封给了成王年幼的弟弟。
柳宗元在写这篇文章时,对于周公怂恿年幼的成王"信守诺言"而让更年幼的成王弟弟叔虞去作"唐"地的一方之主持反对观点。
柳宗元认为,凭借周公的操守和德行,他不会这样盲目促成不合常理的事的,柳宗元认为,君主德行的好坏,应依据帝王言行的实际效果,确有实效即照办,没有实效或效果不好都应改正。
他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当以道义来从容不迫、和颜悦色地加以引导,以便成王言行归到正确的原则上罢了。
所以这样的"戏言"和"戏剧性"的结局,柳宗元不相信它是真的。有人说:"成王封叔虞是史佚促成的。"
历史总归已经成历史,但对于我们现代人读历史故事时,需要先明白道理再去行动,这个明白道理的过程是以对于家国是否有益而作为根基的。
(感谢大同市著名书画家张永福老师为本文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