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乾州蕞娃:缀珠成串,熠熠生辉 ——师荃荣先生《金石斋笔尘》读后感

【前言】这本书看完大概有一个多礼拜了,只是琐事缠身难以静下心来所以一直没有动笔;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写,因为在看书的时候我的想法很多很凌乱,我觉得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但又害怕时间长了,对文章内容有所遗忘,所以一直在这种纠结中。好了,今天晚上终于把这一个个文字敲击出来,组成了这篇文章,也算是给这次阅读划上了一个句号,让我不再纠结。至于文章是好是坏,任由大家的评判,说好的,我会展示在留言区,说不好的我也会展示在留言区。

缀珠成串,熠熠生辉

——师荃荣先生《金石斋笔尘》读后感

师荃荣师主席一直是我敬仰的对象之一,只不过机缘未到,一直没有和师老先生见过面,没有得到先生面授机宜的机会,甚是惋惜。好的是,这次在崔岳先生的书房看到了这本《金石斋笔尘》,就借了过来(当时一共借了五本书)。每天晚上回来,坐在书房,泡杯茶,静下心来,读几篇文章解解馋。

这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的《金石斋笔尘》封面设计的古香古色,惹人喜欢。封面设计、封面题字是陈天民先生(字玄伯,号奉天草民,别署易安庐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馆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西安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客座教授、咸阳市文联副主席、《秦苑》书画杂志主编),序言是毛锜先生(当代作家,笔名司马仰迁。陕西咸阳人。毕业于西北团校。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陕西省杂文学会会长,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文学创作一级)。这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参与让我对于这本书更加看重。

这本书分为小说、散文、童话、诗歌、电视风光片脚本、文艺通讯、传说故事、论文、题赠9部分。其中散文是重点,论文是特色,而我最喜欢的是文艺通讯,因为通过这些文艺通讯我了解了更多的乾县生活。

小说部分一共收录了12篇文章,文章虽然短小,但是小中见大,通过《犬吠深巷》《莫名其妙的批办件》《哪个》等文章的阅读我们感受到了世间百态。最喜欢其中的《铁脚陈三》,那个曾经引以为自豪的铁脚老汉陈三的失落,让我感到心痛不已。

散文《乾县我的第二故乡》让我了解这个来自旬邑底庙镇的乾县人,我的乾师老学长对于乾县这片热土的浓浓之情。《造访王炳南》让我们对王炳南先生的风范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乾州鸡面》让我们见识了这一失传的技艺。《父亲》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情深。《<乾县建设志>稿审读之我见》《序<乾县风俗风情录>》《读<乾县教育志>稿》《他只想低声汪汪》《永不泯灭的童心》《为文无奇但率真》等文章都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学兄治学的严谨,感受到他对文友、对后辈的一片深情。

文艺通讯《政声人去后》记叙了原乾县县委书记董淼三同志的趣闻轶事,你别说,在看到这篇文章以前我仅知道“三个一百八”的,看了文章之后我对这位老领导又多了几分敬佩之情。阅读《明珠落峡千顷碧》,我仿佛看到了全县民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不怕艰险、攻坚克难修建羊毛湾的情景。宋翊川老先生我不认识,但是我见过他在北大街自己门口所摆放的那个宣传版面,《一个老人和一组沉甸甸的数字》让我对这个老人有了更为详尽的了解,更加敬佩这位老人。

《乾陵无字碑新考》《乾陵陵园文物挖掘十项发现示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之管窥》《宗教文化之浅识》等文章都让我收获匪浅,因为专业性较强,所以不再一一详述。

最后要说的是,一本书377页28万字的书不可能就是只有上面所说的那点内容,其中的妙处,有些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能您手捧书本,细细感悟。毕竟,宝物赠爱家,不喜欢的人白给人家也可能不会要的。关于这一点,清代文学家袁枚在自己的《黄生借书说》中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知识链接】师荃荣,字泉涌,号若木,曾任乾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政协乾县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兼县委统战部长,咸阳市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唐史学会会员,武则天研究会研究员。曾任《乾县志》副主编,与人编著出版了《武则天传说故事》《乾陵百谜》《乾陵楹联荟萃》和《唐陵之冠——乾陵》《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校志》《可爱的乾县》等书。范紫东研究会顾问,并于2003年编辑出版了《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创建书画联谊会,后改为乾县老年书画诗词楹联学会并任会长,担任省老年书画学会理事,作品在全国省,市展获奖。出版文集《金石斋笔尘》《履痕掠影》《夜半心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