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的形势与齐桓公称霸的条件 2024-07-31 20:10:57 春秋,自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年476年,共294年,通常是指东周前半期的历史。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逐年记录下来,这部史书名为《春秋》。所以,春秋也被用来命名这段历史。 历史学家一般将春秋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平王东迁到齐桓公即位前一年,这是王霸政治形成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从齐桓公元年到“弥兵”大会前一年,是霸主迭兴的时期。第三阶段,从“弥兵”会议到周元王即位前一年,这是吴越争霸和大夫执政时期,标志着霸王时代的结束。平王东迁,象征着周王室已无力约束诸侯。东迁之后的周王室仅拥有洛邑周围数百里之地,仅相当于一个小国。整个东迁过程也完全依仗有晋、郑两国的协助。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断。郑国则乘机操持了周王室的权柄。这不断激化了周平王与郑武公之间的矛盾。郑武公死后,周平王想乘机夺回权柄,立虢公为卿士,却遭到了郑庄公的强烈不满。平王为取信郑国,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为了摆脱郑国,他再次欲使虢公执政,气急败坏的郑庄公,派兵抢收了成周的粮食,这次事件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桓公署名他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国与周王室只好兵戎相见了,战争中郑国军士用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天子的彻底威信扫地了。西周旧制,诸侯国要定期向王室述爆述职纳贡,但到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很少再朝见周天子。鲁国是周公的封国,鲁君亦不再朝见天子。没有了诸侯国的纳贡,周室成员就要饿肚子了,为了保全性命,只好耐起性子向各诸侯国讨要,这标志着周王室彻底衰落。周室衰落后,大的诸侯国要争夺霸权,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据史料记载,在这个时期中,有的大国曾经吞并了三十多个小国,有的甚至并国四五十。相传西周时共有1800余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就只有100多个国家了,而且其中以齐、晋、秦、楚四国最大。到了战国时代,就只有七个大国与十多个小国了。平王东迁后,北部游牧部族乘华夏诸国内战与混乱深入中原腹地,构成为华夏诸国外部的强大压力。南方的楚国也逐渐强大起来,也试图向中原地区扩展。这个时候,齐桓公适时地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对内团结华夏诸国,对外对抗戎狄,奠定了霸主的地位。桓公霸业中有四件大事:伐山戎求燕,伐狄求邢,伐狄求卫,南制荆楚。召陵之盟是桓公霸业的顶峰。管仲与齐桓公去世后,五公子争位,齐国逐渐衰落下去,霸主地位逐渐转移到晋国。 赞 (0) 相关推荐 窝囊的周襄王 春秋时期的东周天子,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政治上大多没有作为,而且战略眼光都不长远,这就不但使王室沦为了诸侯的陪衬,而且就连自己的王位,也常常需要诸侯的军事援助才能得以巩固. 之前周惠王在世的时候,周 ... 简单中国史:⑦春秋初期的情况 天子是古代国家的政治重心,也是封建法理的代表和维护者,现在天子丧失了威望和力量,自然要造成政治失衡,封建法理也失其作用.在诸国分立的政治环境中,失去了法理的约束,祸乱自然要接踵而至了.东周政治失序的第 ... 郑国在春秋初期就已经是“小霸”了,为何到后来会逐渐衰落? 春秋三小霸,指的是春秋初期最早称霸的三位霸主,由于其霸业不如春秋五霸,故被成为三小霸,他们分别是:郑庄公.齐僖公.楚武王.其中,就郑庄公来说,繻葛之战中郑国击败周.虢.卫.蔡.陈联军,前719年又击败 ... 春秋初期的卫国,是如何由大国沦为小国的 齐国与卫国,在春秋初期,皆为大国. 春秋初期的卫国国君,卫庄公一世,他的儿子中,有三个先后即位,分别是:卫桓公.公子州吁.卫宣公. 卫庄公一世之后,其子卫桓公即位,之后,州吁攻杀其兄卫桓公,篡位.卫国 ... 古代就有经济战?看管仲是如何玩转经济学帮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 买点布料就可以把别的国家征服?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您还别说,历史上还真的确有其事,下面且听小可给您讲讲到底是怎么回事. 齐桓公,名叫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但故事发 ... 春秋初期“二王并立” 对于"二王并立",<史记.周本纪>未记一字,<左传>由于其记载的起始年份是公元前722年,而"二王并立"发生在此之前,因此也没有详细记载 ... 历史的暗角:春秋初期的第一场兄弟之争 文/子非鱼 "多行不义必自毙", 在中国,可能没人没有听过这句话, 这是春秋初期,郑庄公说给自己弟弟的→_→ 郑庄公,姬姓,名寤生,是郑武公的长子.其母姜姓,因嫁给郑武公,故称武姜 ...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 齐桓公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国君,他的崛起称霸也是中国历史上经典的一幕,受到了后来无数能臣的赞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齐桓公称霸的故事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介绍 齐桓公的奋斗 ... 形势大于人,有条件要做,没条件也要做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三年 公元198年 春,正月,曹操还许.三月,将复击张绣.荀攸曰:"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乖离.不如缓军以 ... 春秋传奇:齐桓公会盟首称霸,宋桓公定位先开溜 春秋传奇:齐桓公会盟首称霸,宋桓公定位先开溜 周厘王元年(公元前681年)春正月,齐桓公设朝,群臣拜贺已毕,桓公问管仲:"寡人承蒙仲父教导,改革政策,如今,国中兵精粮足,百姓皆知礼义,寡人打 ...
历史学家一般将春秋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平王东迁到齐桓公即位前一年,这是王霸政治形成以前的时期。第二阶段,从齐桓公元年到“弥兵”大会前一年,是霸主迭兴的时期。第三阶段,从“弥兵”会议到周元王即位前一年,这是吴越争霸和大夫执政时期,标志着霸王时代的结束。平王东迁,象征着周王室已无力约束诸侯。东迁之后的周王室仅拥有洛邑周围数百里之地,仅相当于一个小国。整个东迁过程也完全依仗有晋、郑两国的协助。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断。郑国则乘机操持了周王室的权柄。这不断激化了周平王与郑武公之间的矛盾。郑武公死后,周平王想乘机夺回权柄,立虢公为卿士,却遭到了郑庄公的强烈不满。平王为取信郑国,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郑交质”事件。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为了摆脱郑国,他再次欲使虢公执政,气急败坏的郑庄公,派兵抢收了成周的粮食,这次事件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桓公署名他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国与周王室只好兵戎相见了,战争中郑国军士用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周天子的彻底威信扫地了。西周旧制,诸侯国要定期向王室述爆述职纳贡,但到春秋时期,诸侯国国君,很少再朝见周天子。鲁国是周公的封国,鲁君亦不再朝见天子。没有了诸侯国的纳贡,周室成员就要饿肚子了,为了保全性命,只好耐起性子向各诸侯国讨要,这标志着周王室彻底衰落。周室衰落后,大的诸侯国要争夺霸权,诸侯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据史料记载,在这个时期中,有的大国曾经吞并了三十多个小国,有的甚至并国四五十。相传西周时共有1800余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就只有100多个国家了,而且其中以齐、晋、秦、楚四国最大。到了战国时代,就只有七个大国与十多个小国了。平王东迁后,北部游牧部族乘华夏诸国内战与混乱深入中原腹地,构成为华夏诸国外部的强大压力。南方的楚国也逐渐强大起来,也试图向中原地区扩展。这个时候,齐桓公适时地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治口号,对内团结华夏诸国,对外对抗戎狄,奠定了霸主的地位。桓公霸业中有四件大事:伐山戎求燕,伐狄求邢,伐狄求卫,南制荆楚。召陵之盟是桓公霸业的顶峰。管仲与齐桓公去世后,五公子争位,齐国逐渐衰落下去,霸主地位逐渐转移到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