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溪风骚

徐   驰

一、诗话螺水寺

              

明朝万历年间,乡人丁文曜、令狐凤歧等,在“万古苍波流缥缈……萍静渔歌响几湾……”的螺水畔,筹资修建起一个寺庙,其庙宇“聚鸡山之灵秀,蔚起丁男;抱螺水之潆纡,宏开甲第”,时人称它“永明宫”,史载 “螺水寺”。

绥阳首任县令詹淑(任期1601-1605),他是个湖广举人,在读了朋友傅光宅的《过螺水寺》诗后,有感而发,旋即“和”了一首。其和诗云——

草昧谁经始?登临感慨深。山环新藿户,溪绕旧禅林;

忍见啼饥色,愁闻鼙鼓音。太平应有象,烂醉且披襟。

 

詹县令在诗中以反问的口气,道出了他首建绥阳城池、始牧邑人的喜悦心情。

大清朝乾隆二年进士周凤宣,是地道的绥阳人,他通易善医,能诗文,八分、小篆及山水色调,无不通晓。在一个夏秋之交的傍晚,周进士

涉螺水,吟诵了《过永明宫》一首:

雨昏苔藓蚀朱栏,院宇深深碧树寒。

寂静幽篁栖鸟语,无人更罥竹皮冠。

 

同治年间,螺水寺迭遭兵燹,院宇零落。

光绪初年,有乡人丁世暄、丁世昭等人,“虽未敢匹迹于前人,效丁(文曜)、令狐(凤歧)之美意;亦聊以缔造于末世,存仙佛之遗基也”,筹资重修了螺水寺。

绥阳贡士喻文杰,虔诚之心甚殷,写下一篇传世之作《重修螺水寺序》。

喻文杰这样写到:“寺观者,仙佛之所由以显迹,亦即春秋之所赖以报赛者也。建醮祈祷,于是乎在我甲中。寺名螺水,别号永明。建自前朝,微于后代。……大罗天,霓裳犹谱;舍利国,衣钵尚存。傥得募化,同兴善果,永增我甲第之光,重起名山之胜,讵不懿欤?绥邑原属蜀地,本隶播州……余等见其颓败,不胜惨然,原合同人共为募化,重修庙宇……有愿结善缘者,所资银钱,亦应镌碑勒石,苟存兴复,岂不荫子庇孙……”

遵义晚清“宋诗派” 的重要作家、道光《遵义府志》总纂郑珍,在咸丰四年,因杨俸在桐梓举兵闹事,郑老先生举家来绥阳螺水女婿家避乱,写下一首五言律诗《步六十里至螺水》,以记他当时逃亡的情状:

贼近无一里,携家走婿乡。风寒千丈发,江急九回肠。

救死行偏健,依亲老暗伤。不知归得未?回首意茫茫。

绥阳籍当代著名诗人崔笛扬(有诗集《秋暮的青果》、长诗《绥阳之歌》等著作),在评注这首诗时指出“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自己伤时感乱的思想情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颔联'风寒千丈发,江急九回肠’,既是抽象和具象的对应,又是极度夸张的比喻,形象地道出了诗人风寒心冷、愁肠百结的情绪。”

光绪三十二年,全国时兴新学,蒲老场初等小学曾迁至螺水寺。

而今,螺水寺早已在上世纪的“文革”中被摧毁了!

二、螺江河畔的柳公书院

清康熙三十三年,时任绥阳知县的河南举人任昌期,有一首小令“漾湘神”,是赞美绥阳(古代)外八景之一——螺江九曲的。其词曰:

“螺江流,螺江流,莹莹清彻似龙湫。

我欲沂洄盘九曲,波中文,独堪俦!”

 

螺江,又称螺水,主要由朗水(源出朗山)、大溪源(源出八甲沟水坎寺响水洞)汇流而成;因河身弯曲,形似螺旋,故名为“螺江”。

在螺江流域,上游有儒溪书院,中游有马桑桥,下游有螺水寺;乾隆二十四年知县陈世盛主修的《绥阳志》,对以上景致均有记载。

志书是这样记述“桑桥卧波”的:

“螺水有马桑树,长三丈许,围五六尺,达溪而过,如木桥。水漂之不去。

传有人执斧砍伐,风雨骤至,大雾迷江,其人惊愕而退。”

“围六尺许,长三丈,通往来,数 年物也。为城外八景之一。今通以石桥,宣统间,被水冲毁。邑人梁子聪、宋永丰等,募资培修,比原桥加高尺许,以避水患。”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所谓的马桑桥,它在现今水泥钢筋桥下游不出200米的河面上,仅有两个长满苔藓的石墩;当时人幼稚,不知何物。自然,这早不是志书上记载的那架神秘“树桥”了。

螺江上游的儒溪书院,又称“柳溪书院”,是与唐代大文豪——柳宗元(737-819)和刘禹锡(772-842)有关的一个明朝建筑物。传说,柳宗元和刘禹锡均是革新派的拥护者而罹难被贬,刘禹锡谪播州,柳宗元以刘老母在堂,上奏顺宗皇帝,甘愿和刘对调远赴播州。因此,民间就有了柳宗元到过贵州的说法。洪武年间的拔贡、官至铜仁监区副使的程先云,有一首题为《儒溪书院》的七律古诗,他是这样讲述自己对儒溪书院的——

柳子何尝至播州?只因播土仰高流。

闻风便设陈蕃榻,计日应同郭泰舟。

幸与刘郎成一易,欲教司马不终游。

至今惟有残碑在,野老津津说不休。”

根据绥阳首任知县詹淑的《儒溪书院存疑碑记》,儒溪书院在朗水里(其区域应是过去的儒溪区)的大溪源中,当时有耆年柳孟元,自称是柳宗元(子厚)的后代,祖公于大唐干符三年入播,在此营建了儒溪书院,现仅存亭角一楹。詹公听说后,立即召见柳孟元,并筹资对书院进行了修复,其书院主要用来祭祀柳宗元;同时,詹知县还划拨田地三十亩给柳孟元为业,作专职奉祀。詹知县在《儒溪书院存疑碑记》中这样写到:

“窃意公(柳宗元)初为刘(梦得)以母老请易,刘得改,而公遂仍之柳州?亦未可知也。不然,梦得与公,均名官贤也,倘以好事者借名为重,何独于刘而遗之?姑志之以存疑。”

山西举人、绥阳第三任知县冯士奇,牧绥之初,也意气风发,见儒溪书院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典雅气派,也“以缮修为已任,乃命择吉鸠工庀材,而里民好义者,莫不负畚荷锸,群焉趋事,不数月,前后堂宇六楹登进有防,环绕以垣,靡不就绪……因之有感。三晋距播七千余里之遥也,萱亲在堂,不殊昔之梦得也。谒选辞亲之时,啼泣伤心,人所听睹,而长太息也。欲希柳公之关心者谁乎?嗟!嗟! 今之人不相及如此哉!”冯知县在修葺书院竣工时,也附庸风雅,写下《重修儒溪学(书)院碑记》,对时下人心不古、人情淡薄“以记慨耶!”

有关儒溪书院的诗词颇多,任昌期的“调寄摘得新”小令,其题也叫《柳公祠》:

柳塘湾,谁将子厚传?

追思往日事,几人全?

高情易播留古今,夜郎前。

 

 

三、朗里思古寻幽

前人有首《朗山关寺题壁》诗,是这样写的:

僧迎少尘境,古刹没来游。

云压青山暮,泉鸣野竹秋。

摩挲余断碣,眺望一登楼。

不为参禅意,停骖记小留。

诗中所说的朗山关,就在现今蒲老场境内。《绥阳县志》这样记载到:“朗山,在城西二十五里。”是朗水即螺水的发源地之一。

根据传说和史书记载,前清时在朗山关一带,除上述的朗山关寺外,还建有一个洞青寺、回龙寺等寺庙建筑。人们传说,在洞青寺旁边,曾有仙人在此炼丹,遗下“神仙岩故址”。有个叫月茎的和尚,还为神仙岩故址赋了一首五言律诗:

仙人何处去,修炼已成功。

白日飞金鼎,青云羡老翁。

空舍一片石,长在薜萝中。

想象悬岩上,谁能继此风?

这诗用简练的文字将神仙岩故址的特征以及

当时神仙在此炼丹的情形勾描了下来。其时,在朗山关的大将军山与小将军山之间,还建有一座“孝成桥”,为啥取名为孝成桥呢?这中间有个故事。

孝成桥据说是贡士梁嘉树募捐修的,峻工那天,恰好遇上蒲老场附近的一位孝子名叫郭久远的,他为救活他的继母,把自己的心肝也割了下来,这件事让在任的蔡应休县长知道了,亲自召见他,褒奖了他。梁嘉树认为:

“孝为百行之首,一诚人神感通;桥为万人所经,一举而公私便利。事虽不侔,而适逢其会,若相与有成者然”。

因此,将桥取名为“孝成桥”。

谈到桥,这里还得说说另外一座桥了,它在螺水支流的小溪源上,名叫“继恩桥”。桥高一丈三尺,长一丈六尺,广一丈,创自大明朝天启元年,成于崇祯三年。建桥人丁张氏和她的两个儿子丁文灿、丁文耀。丁文耀在他的《继恩桥碑记》中写到:

“螺水中有小溪,为正(安)、绥(阳)达遵(义)通津,春夏惊涛拍岸,星轺行族徘徊;移日秋冬,里人又岁苦徙舆之役。辛酉岁,先慈命为桥以济……今岁乙巳,得金邑侯抚字心劳。鸿雁悉安,疆场稍靖,无烽燧之虞。于是,鸩工伐石,继先慈之志,因名曰继恩桥。庶无负母氏初心,且示后世子孙,顾名思义,敢曰继恩桥”。

由此可看,母慈子孝,情关世人,也是能干一番利民事的啊。

而今,每天我都要从蒲老场坐车去绥阳县城,下午又从县城返回蒲老场,车轮在鸡公山下辗过的“继恩桥”,早已更修了多次,“继恩桥”三个字也不再被时人说起,好像称的它是“洪(红)桥”了。

下面,说一下“长滩渡”。 该渡在绥(阳)距遵(义)界四十里的地方,大概在现今的南津井附近,或就是遵义(现汇川区)四面山,这里有绥阳的厚水河和遵义的洪江河汇合,至今已修有现代化的桥梁三座。此渡因时任县令詹淑“捐清俸、率士民、共襄力有成”,所以又名詹公渡。在大明朝代,这儿仅靠渔船摆渡,如遇“春夏汜溢,不独行人苦之,即公檄纷驰,疾于星火,亦不能不阻于冯夷也。”身为绥尉的詹淑,他不怕管得过宽的闲话,捐出自己的俸禄,与民共建,并置渡田,“使摆渡人既获其租,必恤其业,不但民不病涉,亦且永不病民,其利不既溥欤?”乾隆五十七年,朗里回龙寺的一个僧人,在长滩渡重刻了《长滩渡碑记》,将长滩渡的设置如实颂扬了一番,使亲民爱民的詹淑得以流芳百世。

四、千古智愚非同梦

2004年农历腊月十八,我与爱人来到重庆,由客住合川的卢、李二人作向导,游览了古战场遗址——钓鱼城,并购得《钓鱼台诗词选注》一册。下面这首《至蒲老场访冉璞墓》,就收录在《钓鱼台诗词选》一书中——

名士唯留土一堆,荒山大冢长蒿莱。

若非书史当年笔,谁识先生此夜台!

千古智愚同一梦,缅怀芳躅不须哀。

蒲老场头寻往事,钓鱼城畔忆贤才。

 

写这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作孚(1806-1863),绥阳风华镇金承人。他43岁中举,47岁(咸丰癸丑1853年)考取进士,曾被清庭派遣与英、法换“和约”。王作孚自幼喜爱诗书,潜心研究经史;公余之暇,性沈吟咏,着有《金子山房诗稿》。十多年前的初春,本人曾与郑德明(已故)、韩述华两位老师一起到金承拜访过金子山房。

读这首诗作,我倍感亲切;因为,我就生长在蒲老场呀。只是觉得,王老先生的诗意消沉了一些。并非“千古智愚同一梦”,英豪毕竟还是英豪,其一生怎么可以同那些愚夫相提并论呢?

冉璞冉琎兄弟,是我们绥阳县城边的人。南宋淳佑年间,冉氏二人为四川制使余玠出谋划策,余玠采纳了冉璞的建议,任冉璞为合州知州,任冉琎为通判,在钓鱼山修筑防御工势,并将合川城(治)迁到钓鱼山上。横扫欧亚无敌手的蒙哥大汗——元宪宗,在“合州保卫战”中被击伤致死于钓鱼山下。有名的合州保卫战使“上帝折鞭”,扭转了欧亚整个战局,推迟了南宋朝庭的灭亡。

前人程先云有首怀念冉璞冉琎兄弟二人的诗:

一门并产双南金,文武才名耀古今。

余玠雅能资妙略,蒙哥何得陷孤岑。

濮阳禋祀终宜永,湘水宗祧远莫寻。

叹我后君生已晚,春风徒怅冉家林。

冉璞墓,据《绥阳县志》记载,在蒲老场七甲坝凤凰山下汪家院子附近。

嘉庆五年,以授徒终老的举人周霖,“过其墓,见石椁中,广可容人,遂入窥之,棺髹漆如新,以铜环双纽悬石盖下,前署金字,为冉璞名,始知是先贤,令掩其石而封之。”后来,坟墓又被“牧人”挖掘毁坏。

清朝贡士梁嘉树,于民国初年曾对此坟培修过。

冉琎墓,据说在朗里(蒲老场)徐阳台。

这里,接着说一个“将军坟”。

传说的将军坟,它在蒲老场街背后螺江中游高桥附近,现仍有土堆可寻。

《绥阳县志. 顾存志墓》载云:“城西二十五里阁老坪……(顾存志系)四川华阳人,明挂靖锦将军印,加太子太师。怀宗末,闯贼浊乱中原,张献忠屠戮四川,公举兵征乱,师次绥阳。张贼遂望夜郎,不敢度。未几,事不济,公卒。其侄总兵(都督)金纯,葬公于邑之天星桥,世称太师坟。”史书将李自成、张献忠称为贼寇,这是修志者的立场问题,作为读者,我们应加以区别。

据健在的邻居王某(退休教师)讲,他老家就在高桥旁边,孩提时代几个小伙伴一起,经常到太师坟去;自从有一次在坟前看见坟的树桠上盘着一条蟒蛇后,被吓得脸色都变青了,于是就再也不敢去坟上玩了。

2008-06-16-25 

(0)

相关推荐

  • 余顺亮:绥阳行二则

    绥阳行二则   一.黄焖鸡   溶洞不知深几许, 双河如梦泛涟漪. 无边光景青山隐, 长叹农庄宰客奇.   自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泉镇的双河溶洞,是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五长洞.也是中国最大的溶洞群. ...

  • 绥阳县“汇善谷杯”学生组作品,一等奖城南小学,入围最多儒溪小学

    一等奖 朝中措·汇善谷 --汪镓宇[绥阳县城南小学六(1)班] 青山绿水水晶宫.姿色鸟鸣中.常见百花齐放,偶生稀有珙桐. 寒天取暖,三伏消暑,一任春风.莫叹黔山蜀道,今朝其乐无穷. "汇善谷 ...

  • 蒲老场(儒溪)的“说”

    文/汪德贵 (一) 我这里讲的"说",是说事.说事,有真人真事说,有故事说.亲闻说,以及传说云云.真是丰富极了. 儒溪就是蒲老场.而蒲老场是一个古老的名字.它的老,地名.文化.经济 ...

  • 儒溪故事的启迪

    文/汪德贵 蒲老场就是儒溪.儒溪又是一个美丽的万亩产粮大坝,遵义闻名.全省闻名.甚至全国闻名.它的闻名,就在子香.美.人杰地灵,为国为民贡献颇多颇大. 万亩大坝中,一年四季的农作物开的花一幕又幕,真是 ...

  • 柳宗元与绥阳儒溪书院(全文)

    是谁出于什么动因而建儒溪书院呢?史料中有三个说法.一是"祀",即祭奠柳宗元:二是"仰",即敬仰柳宗元:三是教化后人. 在贵州绥阳历史上,曾有过一座儒溪书院,又名 ...

  • 儒释道畲集大成之潮安梅溪九座庵

    12月2日与岭东潮风诸位同好在潮安庵埠梅溪村看完了洪氏家庙后,接着回到停车处,见到不远处有座规模颇大的庙宇,便顺着前往看看.这是一座重建的村庙,庙内外的装饰带有满满扑面而来的潮阳风,其坐北朝南,为大三 ...

  • 【溪云墨缘录】“集墨成大统,挥毫著春秋”-刘泰儒先生丹青艺术

    "集墨成大统,挥毫著春秋" -刘泰儒先生丹青艺术 刘泰儒(b.1962),名亚东,字泰儒,以字行,号集墨散人.出生于泰岱故里,大汶口刘氏后人.自幼酷爱绘画,早年受乡贤陈法言夫子指点 ...

  • 【林氏字辈】2204-福建宁德霞浦崇儒乡溪边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 ...

  • 夷望溪

    夷望溪位于桃源境内兴隆街乡上游八公里处.夷望溪流域群山环抱,林木葱郁,汇入沅江处有水心寨主峰屹立江中,将夷望溪一劈为二,溪水自两侧环绕注入沅江.此处巍巍青山,倒映溪中,山水相映,赛似漓江. 夷望溪,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