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寺登村:“旅游+”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走进寺登村,一个宁静而安详的寨子映入眼帘,古老的历史街区、黑潓江旖旎的田园风光、浓郁的白族民俗文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茶马古道历史画卷。

寺登村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是大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典型示范点和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剑川县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将旅游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融合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旅游+”的新路子,昔日的寺登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旅游+文化”助推民族团结进步

为将寺登村打造成展示民俗文化、白族歌舞文化、生态饮食文化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该村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田园风光等旅游文化资源,重点打造了“生态休闲度假”“白族民俗文化体验”“寻味茶马古道”“白族特色民居客栈”四个特色品牌,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奠定了基础。

通过“旅游+文化”,寺登村不仅改变了以往“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还通过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开展丰富的民俗活动,境内白族、汉族、彝族、傈僳族和睦相处,团结友善,共同发展进步,呈现出平安和谐的良好局面;同时,也增强了当地群众对古村落和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剑川白曲、霸王鞭、白族洞经古乐、布扎刺绣、木雕、石雕、纸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弘扬。

沙溪镇镇长张燮举表示,随着沙溪镇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族团结创建活动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制度化、创新化,“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已成为沙溪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已成为沙溪镇社会生活的主旋律。

“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近年来,寺登村发展了一批别具一格的农家乐,引导农户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看田园景、品民族情”为主线的“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探索出一条以游补农、以游助农、以游促农的良性发展道路。寺登街区内现有14家酒吧、茶室,17家经营木雕产品及绣花鞋等商品店,68家客栈、宾馆。旅客营运车辆从12辆增加至86辆,手工刺绣、农副产品加工、传统木雕、布扎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同时,寺登村还坚持产业融合,把高原特色农产品、木雕石刻、布扎刺绣等打造成高附加值的旅游商品。

此外,该村成立特色产品合作社,指导野生菌、蜂蜜、芸豆等农特产品的包装设计,在景区景点推广销售。

“旅游+项目”强化资源整合

近几年,沙溪镇以成功实施“沙溪复兴工程”为基石,利用沙溪茶马古道旅游休闲的内涵,吸引了很多优质项目。同时,寺登村通过有关民族、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倾斜支持,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在保护寺登街古建筑群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旅游服务产业。今年以来该村共接待游客3.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

通过“旅游+项目”,寺登村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一些原来沉睡在乡间的水田、山林、房屋等资源资产被激活了,部分民居被改造成“农家乐”和客栈。一批参与旅游开发的贫困群众通过示范带动,主动摒弃了“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积极参与到旅游扶贫工作中来。

民族团结是寺登村繁荣发展的有力支撑。据悉,寺登村将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时围绕旅游市场新需求和旅游发展新趋势,进一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把绿水青山变成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让乡村旅游成为助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幸福引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