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锋:宣痹汤治疗上焦湿热的灵活运用

黄希、胡任飞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1-07-02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枇杷叶(刷去毛)10g郁金10g射干6g白通草3g香豆豉6g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而设。

刘英锋教授根据少阳三焦膜腠理论,将此方的主治病机定为湿热郁痹上焦,并将此方灵活运用于顽固性咳嗽、慢性咽喉炎、原因不明性胸痹等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屡获良效。

1、少阳三焦的理论基础

少阳三焦,自古有“有名有形与“有名无形之争,刘教授以为:少阳三焦,本有形质。《内经》以六腑论三焦,腑器本有形质,《难经》“有名无形辞,也应是“质无定形”之义,而非“没有实质”之谓。其所以无定形,乃因三焦之腑居“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张景岳《类经》),即三焦的形态,因包裹诸多脏腑,随曲就伸,变形无定,而边界难以言述。其实质,乃是外连腠理,内主膜原,遍历胸腹,包裹脏腑,上络心包之膜性组织。其功用为行水道、转气机、游相火,进而协调上下内外之水火平衡,并为主司(协调脏腑)诸气之枢纽。上焦者为三焦腔腑之上停,具有宣气机、布精微、散营卫之职,以“如雾而喜宣透舒达为其常态。”

(ps:陈老与刘教授英雄所见略同,也认为手少阳三焦是由膜原和腠理组成,确有形质可征,无庸争辩。三焦之膜,大至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故称膜原,是连接全身上下内外组织。

膜外空隙称其为腠,包括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胸 腹肓膜、五脏经隧夹层、眼膜间隙、脑外腔隙等。膜之所至,腠即随之,膜腠合称少阳三焦,成为卫气水津升降出入之路。)

2、上焦湿痹的病理概要

湿为阴邪,易害阳位,湿郁于上,势必影响上焦的宣透舒达,致使水、火、气道通行受阻,水停生痰,火郁生热,气滞留湿,进而引发胸咽局部郁滞性的病证。如伤湿卫郁营热则咽梗而痛,汗多而不均;风痰夹湿则久咳留恋;湿热郁扰心或心包,则胸闷心悸;湿阻清阳,肺气不宣则头昏不爽。湿痹于上,易于兼涉心、肺、心包。这不仅因为部位相邻,还因于三焦水道通调于肺,且与心包互为表里,以膜相连,共司相火,进而可影响于心、

(ps:陈老认为上焦宣痹汤为治疗湿热痹阻上焦之方,基本病理是:外邪相侵肺卫受邪,宣降受阻→气郁化热津凝成湿→湿热阻滞上焦。本方本来所治肺经湿热气分痹结而哕者。亦治肺气痹郁,胸闷不舒、皮肤蒸热。呃逆的基本病理是膈膜痉挛,而三焦膜腠是津气运行通道,设若外邪相侵,肺气失宣、湿凝气痹引起膈膜痉挛,即呈呃逆。胸闷不舒,皮肤蒸热,亦是肺气失宜,湿凝气痹证象。)

3、宣痹汤方的用药特点

本方药味平淡,贵在轻灵取胜。郁金芳香气窜,舒气透湿,专开上焦郁滞;枇杷叶清凉甘淡,清热而不碍湿,肃降肺气以助调通水道;射干性寒味苦,散水消湿,化痰利咽;通草淡渗通经,导湿下行;豆豉清香,也助解郁开胃以利运湿。五味相佐,共达宣透上焦湿痹、清解上焦郁热之功。另外,郁金为血中之气药,兼入营血,欲行血中湿滞,非其莫属,故其与枇杷叶清肺利气之品配伍。一气一血,心与肺兼顾,可为上焦湿热通治之基础。

(ps:陈老认为上焦气郁津凝,变生湿热。治宜清其气郁之热,利其津凝之湿,开宜肺气之痹,清轻宣达展其气机、淡渗利水导湿下行而上下分消。肺气痹而不宣,故用枇杷叶、射干、香豉清宣肺气,开肺气之痹结。郁金行气解郁,又能行血而开血分之痹结。通草清利湿热,导水下行,与枇杷叶等宣肺药物同用,又有开源截流之意。)

4、辨证与鉴别要点

(1)辨证要点:

胸咽自觉痹阻与轻度郁热的现象,具体如:

①自觉咽梗或喉阻,局部或有微痛,或有漫肿暗红,或咽干不欲多饮;

②自觉胸闷不舒,或有微咳不爽,或胸微痛,或喜深透气或叹气;

③常喜咳咯淸嗓,有痰感,但咳咯不爽,痰白而粘稠不易出;

④舌象、脉象不一定有突出改变,比较常见的是:舌质稍暗红,舌苔薄白腻;或脉两寸独沉,或一寸沉而另一寸浮。

(编者按:宣痹汤方证与半夏厚朴汤之梅核气比较类似容易混淆,一般来说,半仙厚朴汤证为痰气互结,较之宣痹汤痰湿尚未化热,故咽喉望诊色较淡,且较少频繁清嗓,较少口干,舌质较淡,宣痹汤方证小儿患者还常可见较显著的清嗓怪声咳嗽,频频打嗝)

(2)鉴别要点

与外感风热相较,经脉、表证不典型;与心肺脏病比较,里证不突出;多属与上部腔膜比邻兼涉之症,具体如:

①或有寒热外症,但并不显著:或微发热而不恶寒,但口不渴:或微恶寒而不发热;

②或有咳喘,或有心悸,但均不严重;或看似急重,但心肺并无显著器质性改变;

③或与外感史有关,但多为后遗病症,久久难愈。

5、临床运用举例

湿闭咳嗽案

龚某某,男,73岁,2004年12月23日就诊。

主诉:反复咳嗽3个月。初因受凉,引发急剧咳嗽,无寒热,查血象无异常。胸透:肺纹理增粗。曾服麻杏甘石汤止嗽散之类,咳嗽略减,近期因食油炸食品再度加重。服用前方及罗红霉素、甘草片等效也不佳。

现症见:咳嗽,呈阵发咳甚微有脸部发热,咽略痒不痛,痰少而色灰白,吹风咳也加剧,但身无怕冷,二便、眠纳均可;舌色稍红,苔白稍厚,脉略弦、关旺寸部不足;咽稍红,扁桃体不肿。

此为感冒流连,属肺有风痰兼上焦湿邪郁热,故治疗在疏风宣肺化痰的同时,还须舒气透湿清热,以上焦宣痹汤合止嗽散加减:郁金15g,白通草5g,枇杷叶、射干、荆芥、白前、陈皮、百部、紫菀、连翘、银花各10g,桔梗6g。

服7剂后,咳嗽大减近除,痰反易出而量相对增多,为上焦气开邪出、痰湿未净的应有反应,以杏苏散合千金苇茎汤4剂理气化痰善后而愈。

按:急性咳嗽多因风寒、风热挟痰而作,以寒性凛冽风热急迫,故其作也速。但慢性久咳,除有气虚、伏痰以致外邪残留不去之外,合有湿邪也是不可忽视的常见原因,尤其是湿与热合,则如油入面,最是缠绵,辛散解表、苦寒淸里皆不能即应起效,久用重剂,反有助热、碍湿之弊。对此,宣痹汤恰到好处,可为治疗慢性久咳立一大法尤其是常法难以取效时,转用此法,往往有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妙。

湿郁咳嗽者,常为胸咽隐约不适(难以名状),而作,咳虽不剧但缠绵难愈。病久则湿也易与众因夹杂,用药又当加减合方:如挟风则兼见痒而作咳,宜合止嗽散加减;郁热则也可呛急而咳,或咳时觉有热气冲咽之感,宜合泻白散加减;挟寒可胸背怕冷、受凉加剧,可合三拗汤加减;挟痰较多则咽梗突出、咯痰也多,或咳有痰声,可合枳桔二陈或千金苇茎汤;若湿热俱重而伴有高热无汗,是已牵涉太阴,单用此方恐其病重位深,药轻浅不足胜任,可合《温病条辨》杏仁汤,多能转疑难为神奇。

湿阻咽痛案

官某某, 女, 45岁, 2005年1月27日初诊。主诉:咽痛咽干9个月。缘于2004年4月牙龈脓肿, 然后出现咽痛、咽干。牙龈脓肿穿刺后已愈, 唯遗咽痛至今未愈, 语多则痛, 干甚, 如食辣椒感,舌根部有异物感, 喜饮温水, 无咳无痰, 咽痛甚则引颈项、肩背酸;咽有血丝、滤泡, 不甚红, 扁桃体略肿, 舌淡红, 苔薄白, 脉略细弦滑、偏沉, 左寸沉甚。

上焦火热未清, 复为湿郁, 湿热郁滞少阳经脉

治以舒气宣透为主, 方选上焦宣痹汤参小柴胡汤加减:郁金15g, 枇杷叶、射干、柴胡、法夏、桔梗、秦艽各10g, 黄芩、连翘、生甘草、白通草各5g。

日服1剂, 7剂后, 咽痛咽干大减, 肩背酸减, 脉细弦沉已无, 仍略滑, 寸稍沉, 右稍弦, 咽壁仅见少许滤泡。上方再进7剂善后。

按:咽痛者, 多从火、热论。一般或曰风温、实热, 或曰风寒、痰火, 病程日久则曰虚火, 多着眼于肺胃, 殊不知还有火为湿郁, 病属三焦者。因三焦之腑, 游行相火, 其上焦并于咽中, 湿滞三焦, 火失疏布而郁积上炎, 即可使咽部受灼而痛。若此等咽痛, 热重者, 可以银翘马勃散、甘露消毒丹之类治之;但若湿偏重而火不盛者, 唯上焦宣痹汤轻清宣达、化湿透热, 而无寒凉碍湿之弊, 可谓恰到好处。

(0)

相关推荐

  •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中)

    2 临床运用举例 2.1 湿闭咳嗽龚某某, 男, 73 岁,  2004 年 12 月 23 日就诊.主诉:反复咳嗽 3 个月. 初因受凉, 引发急剧咳嗽,  无寒热, 查血象无异常. 胸透:肺纹理增 ...

  • 出现这几种症状注意了,可能是体内水道不通,严重者能致癌!

    人体的整个水道系统叫三焦,三焦是六腑之一,心肺是上焦,脾胃.肝胆是中焦,肾.膀胱.大小肠是下焦,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关系密切.如果三焦出了问题,则会引起水液代谢的异常,产生痰饮.水肿.甚至肿瘤等病变. 中 ...

  • 宣痹汤治疗上焦湿热的灵活运用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枇杷叶(刷去毛)10g郁金10g射干6g白通草3g香豆豉6g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结而设. 刘英锋教授根据少阳三焦 ...

  • 刘英锋 | 从中焦湿热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

    导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简称慢疲征)为西医病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办法.中医学从劳损.湿郁等角度探讨慢疲征的有效治疗方法,并显示了极大的潜 ...

  • 刘英锋教授讲授古今柴胡类方活用摘录

    ●柴胡类方的界定:小柴胡汤母方:经典柴胡类方:后世柴胡类方. ●柴胡类方的系统解读:主治病证关联:配伍功效之衍化-形成系列化的辩证选方思路. ●柴胡类方的临床活用:异病同治-推广应用:同中有异-花裁应 ...

  • 【刘英锋: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

    厥阴主风病机与乌梅类方活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   刘英锋 感谢各位给我这个机会来与大家共同交流经典理论与经方学习与应用的体会.那么厥阴病这部分是比较复杂的,我担心讲不好,怕说不透,但是又怕理论说多了,对 ...

  • 中传院刘英锋教授讲伤寒论第一期

    大医精诚,养浩然之正气,极天地之大观. 中传院刘英锋教授讲伤寒论第一期 刘英锋教授第一期讲座 题目 经典辨证规正之门 刘英锋教授于中医传承研究微信群系列公益讲座,刘教授将陆续推出几十年节,刘教授对中医 ...

  • 刘英锋| 难治痤疮案一则,阳明营分湿火瘀毒

    冯某某,女,31岁,2015年1月6日就诊. 主诉:颜面痤疮10年余.10余年前脸部长痤疮,色暗,略肿,偶有灼热感,不痛不痒,休息不好易发:吹空调后易流涕,涕中带有血丝,偶有咽痒,咽中异物感,喜清嗓子 ...

  • 刘英锋 | 理清中医病位的分类及统属关系

    前言:文中对诸病位词素之间统属关系的界定,已经可以看到八纲.六经.三焦.脏腑.经络等辨证方法彼此之间的统属关系,对病位分类的内容与关系如果能明确,中医辨证纲领的统一也就能大大地推进一步. 自国家标准& ...

  • 刘英锋 | 姚荷生论色诊

    前言 色诊是中医通过辨色来诊察病情的方法,由于"色为气血之所荣,面为气血之所凑,气血变幻,色即应之,色之最著,莫显于面",加上面部诊察之方便,经验之丰富,故望面色在色诊上几乎取得了 ...

  • 刘英锋 | 症候鉴别诊断经典示范—姚荷生之“发热恶寒”精析

    刘英锋教授 编者说明:今年是江西中医学院已故的名誉院长姚荷生先生诞辰100周年,于此之际,回想起恩师唯真理而是求的态度和为中医事业而诲人不倦的情景,总禁不住想将先生独具慧眼的学术见地,更多地介绍给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