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桩功之太极桩
太极式
太极式是界于无极式与三体式之间的一个过度,初学者做到孙式三体式的要求很不容易,一般先站无极式,再站太极式,再站三体式就相对比较容易。
一、身法:
面向正方,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口水咽下。
身子直立,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腰要塌住,身心灵活,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两手自然下垂,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
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似的中间空,两边虎领筋抽紧,这个叫虎抱头,
两腿似直而曲,其要领也完全一致;手足没有动作;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两足开立呈九十度。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此时足根不扭,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关键是坐满脚跟,坐满于脚跟一定要缩胯塌腰,这样才能够才能自然提肛。站太极式时重心落在足跟处是为了在临界状态下求中正、稳静,动中求静是求得彻底松净的入手方法。
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两
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
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
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
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这样才能把整个体
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
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
二、呼吸
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 , 太极式主要是动中求静,一站架子,把所有杂念忘去,同时产生自然深呼吸,叫真人呼吸,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孙公可将口鼻塞住练拳。全部用毛孔呼吸,叫还虚,也叫胎息功夫。
三、心法
1、静。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征兆。所谓“一气浑然,形迹未露”是也。身体内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檐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此式的锻炼,在于恢复习者天然之性,启发习者先天一气之源。技击不过是极尽个性伸张与发挥之形式。故“太极式”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
2、观呼吸。无极桩枯燥无味,应细心感觉自身,出现麻胀感时不要执着,此皮毛之相。应静心观照,有时可能会有空乱之象,亦不要在意,此时亦有无极觉照。站太极桩应以站到一心不乱为最高境界。若达到此境界,则三体式亦不成问题,全架只需练上几日,即可成也。但若不能站到一心不乱,则每日择一辟静之处,站太极桩两小时,只观意之所向或观己之呼吸,只观吸或只观呼,渐可入静,待欲收式时,可直接变为三体式,如此坚持一年两载亦可小有成就。
3、调意轴。站太极式时,不去执着于任何感受与景象。唯一的调整是在入手时要使重心落在足跟处,不要前移。意轴不固,接手则糜,发力则散。形轴不真,接手则僵,发力则拙。形轴主柔,意轴主刚。练习意轴,首先是通过无极式。 所谓对意轴掌握不精确主要指两脚分开重心位于两脚间中点的站立方法而言,两脚分开的越大,运用意轴的能力就越低。意轴的锻炼是由细变粗,不是指外形,而是指自身稳固的能力。意轴由细变粗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由丝线充实为身轴,再由身轴充实为身柱。两脚分立则难以锻炼意轴,无法解决意轴由细变粗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细与粗都是无形的,是用来形容意轴自身稳固的能力。
四、整体要求。
动静合一共分四个进境。作为最初的进境,需要有以下六项技能:
1、单重、轴意。
2、架劲。
3、临界面滚动。
4、鸡腿力。
5、行进中的起落开合与开脉的合一。
6、蓄神。
(闻月书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