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16)
阳气的三种运行形式
阳密乃固说:内经里面有很多扶阳的观念,在阴阳的关系中,的确是阳主阴从的,中医学派中也有扶阳重阳的学派,如钦安学说,四圣心源学说等都是,那么既然阳气是如此的重要,阳气的运行形式能有几种呢?我概括内经的思想,总结有这么三种。
一是阳气固密的状态,内经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二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这种状态下,阳气沉甸甸的潜藏于海底,缓慢释放,以供应身体之需要,但是绝不多消耗一分阳气,而阴气则随着阳气的多少而自行调理,不会多也不会少,这种调理内经叫阳主阴从,这种状态内经叫阴平阳秘,是最理想的状态,内经称之为圣度的状态,也就是圣人的生存状态;
第二种是阳强的状态,内经说“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所以这种状态下,看似身体没有啥问题,很健康,甚至比一般人还更抗寒抗感不怕冷有体力,因为他的阳气是处于一种不断升发的状态,有如火炉子烧得很旺,但是这样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炉火烧得太旺有无必要?冬天尚可,如果是夏天,那完全是环境污染不让人活对不对?二是炉火烧得太旺势必不能长久,这是规律,所谓亢龙有悔,所以时间一久,这种旺盛的阳气不容易回头,于是身体收敛不够,渐渐的阴精就出现虚亏,这就是阴气乃绝的原因,所以,阳强的状态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也是疾病的前兆,这种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内经说“风客淫气,精乃亡”,所以一般而言,都是外感风寒造成的,风寒侵蚀身体以后留而不去,这时会激发我们的阳气外出抗邪,于是就表现出阳气旺盛的阳强状态,而这,正是疾病之始,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自己作,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有的人很作,太爱好运动了,或者太注重养生了,一天运动好多小时或者步行一两万步,直至 每天都到了一种精疲力竭的状态,这时就会造成阳气不停的升张,也会精绝而阴虚;
第三种状态是阳虚的状态,这种就好理解了,这种状态下,阳气虚弱,了无生气,干什么都没力气,如果按六经辨证去理解,就是病到了三阴的地步,为什么是病到了三阴,因为三阳的时候,阳气并不虚亏,只是阳气升而不降,大量的集中在外面去抗邪了,只不过如果邪气太盛,阳气久攻不下,就会阳虚而邪实,渐渐转入三阴,预后不良,所以,真正的阳虚状态是一种病态,甚至不少医生,尤其是扶阳派或者黄元御一派都认为,阴虚者百无一见,阳虚者十有八九,为什么?其实并不是阴虚没有,而是阴虚的时候,病情很浅,甚至浅到自己都感受不到,当然看医生的概率很小了,医生看不到阴虚,就说阴虚者百无一见,不知迷惑了多少人,呵呵。
另外,阳虚的状态里面还有一种属于假阳虚,也就是说从症状上完全是一派阳虚的症状,但他并不是真正的本阳虚衰,只是阳气郁而不伸,相当于一个煤炉,阳虚是煤没有多少成分了,而阳气郁而不伸只是炉门给关了,煤火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