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16)

阳气的三种运行形式
阳密乃固说:内经里面有很多扶阳的观念,在阴阳的关系中,的确是阳主阴从的,中医学派中也有扶阳重阳的学派,如钦安学说,四圣心源学说等都是,那么既然阳气是如此的重要,阳气的运行形式能有几种呢?我概括内经的思想,总结有这么三种。
一是阳气固密的状态,内经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二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这种状态下,阳气沉甸甸的潜藏于海底,缓慢释放,以供应身体之需要,但是绝不多消耗一分阳气,而阴气则随着阳气的多少而自行调理,不会多也不会少,这种调理内经叫阳主阴从,这种状态内经叫阴平阳秘,是最理想的状态,内经称之为圣度的状态,也就是圣人的生存状态;
第二种是阳强的状态,内经说“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所以这种状态下,看似身体没有啥问题,很健康,甚至比一般人还更抗寒抗感不怕冷有体力,因为他的阳气是处于一种不断升发的状态,有如火炉子烧得很旺,但是这样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炉火烧得太旺有无必要?冬天尚可,如果是夏天,那完全是环境污染不让人活对不对?二是炉火烧得太旺势必不能长久,这是规律,所谓亢龙有悔,所以时间一久,这种旺盛的阳气不容易回头,于是身体收敛不够,渐渐的阴精就出现虚亏,这就是阴气乃绝的原因,所以,阳强的状态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也是疾病的前兆,这种状态是怎么形成的呢?内经说“风客淫气,精乃亡”,所以一般而言,都是外感风寒造成的,风寒侵蚀身体以后留而不去,这时会激发我们的阳气外出抗邪,于是就表现出阳气旺盛的阳强状态,而这,正是疾病之始,还有一种原因是因为人们自己作,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有的人很作,太爱好运动了,或者太注重养生了,一天运动好多小时或者步行一两万步,直至 每天都到了一种精疲力竭的状态,这时就会造成阳气不停的升张,也会精绝而阴虚;
第三种状态是阳虚的状态,这种就好理解了,这种状态下,阳气虚弱,了无生气,干什么都没力气,如果按六经辨证去理解,就是病到了三阴的地步,为什么是病到了三阴,因为三阳的时候,阳气并不虚亏,只是阳气升而不降,大量的集中在外面去抗邪了,只不过如果邪气太盛,阳气久攻不下,就会阳虚而邪实,渐渐转入三阴,预后不良,所以,真正的阳虚状态是一种病态,甚至不少医生,尤其是扶阳派或者黄元御一派都认为,阴虚者百无一见,阳虚者十有八九,为什么?其实并不是阴虚没有,而是阴虚的时候,病情很浅,甚至浅到自己都感受不到,当然看医生的概率很小了,医生看不到阴虚,就说阴虚者百无一见,不知迷惑了多少人,呵呵。
另外,阳虚的状态里面还有一种属于假阳虚,也就是说从症状上完全是一派阳虚的症状,但他并不是真正的本阳虚衰,只是阳气郁而不伸,相当于一个煤炉,阳虚是煤没有多少成分了,而阳气郁而不伸只是炉门给关了,煤火出不来。

(0)

相关推荐

  • 何谓中医中的阴阳,表理,虚实,寒热?

    (柱状图分析)阴虚,阳虚 ,阴盛,阳盛 阴阳是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 ...

  • 梁清华:阳虚与阴虚有何不同?

    阴阳是古老的哲学概念,其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目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而中医将阴阳这个哲学概念运用于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应用最重要.最基础的哲学概念,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功能.病理 ...

  • 四味“补阳”中药,当“零嘴”吃,能把阳气补回来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药. 前不久,有读者私信我问:小药老师,肾阳虚与阴虚到底有何区别呢?我们生活中如果才能准确区分呢? 其实,阳虚就好比在洞窟里面,阴虚就好比在火炉上面,这个是它们最直接的区别 ...

  • 如何判别自己是阳虚还是阴虚?

    导语:中医十分注重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且认为只有阴阳平衡,人的身体才能够健康.不管是阴虚还是阳虚,偏向一方,身体平衡终会被打乱,这样身体就是不健康的.想要判别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其实可以从表现的症状来判 ...

  • 六味地黄丸作用于肾阴虚,还是肾阳虚?哪些人适合吃六味地黄丸?

    导语:相信很多朋友对于六味地黄丸都不陌生,作为最出名的中成药之一,很多人也一直将其和治疗肾虚联系在一起.但很多养生爱好者在服用六味地黄丸以后,并没有感觉到肾脏有明显的补足现象,并且有些肾虚的对应患者, ...

  • 养生就是养阴阳!艾灸不分阴阳,等于白灸!

    从中医理论来讲,万事万物都有阴阳之分,就人体而言,精.血.津液为阴,气为阳.艾灸也不例外,灸之前也要分清楚自己是阴虚体质还是阳虚体质,不然有可能适得其反. 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在了解阴虚和阳虚之前, ...

  • “阴阳虚”?“气血虚”?这些是什么意思?今天一次讲清楚【一点资讯】

    前两天跟邻居赵阿姨聊天,说道赵阿姨去看中医,那个老中医一会儿说什么阳虚.又是什么气血虚,赵阿姨一个也没听明白,就只听进去一个"虚"字,其实很多人对阴阳虚.气血虚是没有概念的,也并不 ...

  •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8)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8)--理中与建中 阳密乃固说:对于中焦脾胃而言,理中汤与小建中汤是经方里面最有名的两个方子了,然而对于二者的区别,我目前看到的都是泛泛而谈,常有人讲理中对治病重一点,建中对治病轻 ...

  •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15)

    六经传变与阴阳虚实 阳密乃固说:仲景的六经传变很多人看不透,不知何为三阳,何为三阴,阴阳虚实也看不懂,总是把阴虚与阳虚对立起来,过年了,我今天干脆把二者结合起来讲讲. 记得倪海厦先生讲到阴虚与阳虚的时 ...

  •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6)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6)---搞清楚阴虚与血虚 阳密乃固说:中医的字眼里面,常常会讲到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我看了一些人的解释,有的讲气虚严重一点就成了阳虚,阴虚严重一点就是血虚,其实,尽管气虚与 ...

  •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7)

    中医基础要这样理解(7)---辨明气虚与阳虚 阳密乃固说:上文讲到阴虚与血虚的辨别,今天该讲一讲阳虚与气虚了. 阳虚与气虚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并不是所谓的气虚轻微点,阳虚严重点那么简单,细究起来,还是有 ...

  • 小学语文 | 1-6年级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提升必备!

    小学语文 | 1-6年级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每日一练,提升必备!

  • 【中医基础】(16)什么是人体之“小肠”呢?小肠主液。化物出焉。

    大家好,感恩大家准时来到这里,跟我们一起学习中医文化.那么今天这一节,将为大家分享的是六腑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小肠. 小肠位于腹中,它的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是一个比较长的.呈迂曲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16讲,五行相生平衡

    上次我们和大家讲了五行的基本概念,如果阴阳是基石,那五行就是基石上的五根柱子,阴阳五行都是中医基础理论里面一个很重要的体系. 这个表大家可以记一下,这就是中医系统里面的一个系统. 比如春天.夏天.秋天 ...

  • 中医基础---如何理解神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决定一个人是否健康,重点就是观察他的"精气神",到底什么是精?什么是神?<黄帝内经>讲" ...

  • 中医基础-中药学16

    中医基础-中药学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