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的“忠”与“信”

忠信文化在校园

💐💐💐”忠"与“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课题,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主题。古往今来,忠诚之心、诚信之举、忠信之义荡漾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

文天祥书“忠孝”

💐💐💐郭殿楚简《忠信之道》在简文中讨论的忠信观念要求治民者对待民众像土地化物一样无偏私且无废弃,像四时轮回一样守信必至且没有终止,教养民众不能半途而废,践行忠信之道应该不变不渝,不因任何变故而中断。

中堂书画

💐💐💐这种观念可以与《左传》、《礼记》、《荀子》、《管子》等传世文献的记载进行比较。竹书将忠信视为仁义的基础,对儒家政治伦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整合,这一点在先秦儒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林森先生书法“忠信笃敬

💐💐💐东汉王符的《潜夫论·务本》中说: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意思是说,忠诚守信、谨言慎行,这是道德信义的基础;弄虚作假、荒诞怪异,这是导致混乱的根源。

吴昌硕先生书”信

💐💐💐吴昌硕八十岁时书“信”字金匾:千金一诺无惭恧,信近于义言可复。朋友信之孰能此,安得日省重见子舆氏。忠信之言出无咎,古来蛮貂行之久。眼前白壁归已难,乾坤大醉山河残。盗贼堂堂踞山谷,奚止宋时横行河朔三十六。世人漫说盗者丑,不盗之盗颜尤厚。吁嗟乎。路泣歧,计愁左,人而无信,吾不知其可。

赵连甲先生书法“信”

💐💐💐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忠者,德之正也。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信圆开先生书“忠孝立身真富贵,信义行事大神仙”

💐💐💐忠诚是一种信仰,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支撑。忠诚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更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根本遵循,夫妻讲忠诚,感情才能和睦长久、坚不可摧;朋友讲忠诚,彼此才能推心置腹、同甘共苦;团队讲忠诚,事业才能凝心聚力、兴旺发达。

何柏松先生书“忠信笃敬

💐💐💐信是中国伦理思想的基础,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诚实是取信于人的基本方式,是安身立命,成就事业的基石。信也是一个人生活的准则。“言必信,行必果”,是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

杨惠风先生书“忠孝传家家兴旺,信实继业业发达”

💐💐💐诚信是金,诚信无小事。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诚信是社会和谐的良方,也是我们共同遵循的社会价值标准!

传统文化在社区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一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系述》。没有忠厚,才学就一钱不值 ; 没有诚信,做人则没有底线。做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人就是为自己关上了智慧之门!

传统文化在乡村

💐💐💐中华自古尊奉的忠信美德,在今天现实社会中更具有重要意义。树立美德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忠信思想和行为,逐步养成守忠讲信的的良好品质让中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