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变迁丨风雨滕王阁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滕王阁序》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历代,屡废屡兴,先后修葺次数达到29次之多。其中唐代5次,宋代1次、元代2次、明代7次、清代13次,清阁于1926年被北洋军阀焚毁,今阁系第29次重建。
唐宣宗大中二年夏,滕王阁首次毁于大火,虽派人前往扑救,但因火势炽烈而未扑灭,初唐之阁荡然无遗。当时的江西观察使纥干当即决定在原址上重建,同年八月竣工。后重建的滕王阁规模略有扩大,并增加了不少附属的建筑,如邮驿、厅、轩、小阁、江亭等。
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阁“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
南宋时期,内忧外患,国事日非,滕王阁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元代滕王阁其修建可考者,有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及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两次。
明朝初年,元代的滕王阁遗构犹在。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朱元璋击败陈友谅,曾在滕王阁上大宴文武群臣。但因为江岸坍塌,后为了防御,南昌沿江的城墙内移去江三十步,滕王阁则由于年久失修,风飘雨淋,“颓压以尽,遗址颇沦于江”。正统初年,江西布政使吴润重建,改阁名“迎恩馆”。滕王阁名实俱亡。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迎恩馆毁于大火。巡抚韩雍于是在馆之东岸,改构“西江第一楼”。“西江第一楼”在明宪宗成化元年(1468年)已圯坏。这次重修,盖易旧制为阁,规模宏大。人们复称曰:滕王阁。
到了清朝,滕王阁兴废则更为频繁,前后有十三次之多。据史料记载,滕王阁在清朝曾经毁于火灾七次,遭兵燹两次,自然损坏而倾圯四次,毁后均又重新修葺。
1926年滕王阁再度毁于军阀混战,赣军师长岳思寅下令火烧南昌城外,大火延烧三日,街巷尽成焦土。1927年纵火者张风歧、岳思寅等被处以死刑。
1942年5月,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和他的助手莫宗江考察南方古建筑时路过江西,根据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天籁阁”旧藏宋画底本作为依据,绘制了八张《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然而时局动荡,多次重修滕王阁的计划都未能实现。直到1983年,重建滕王阁的决议才正式提到议事日程,并成立重建滕王阁筹备委员会。1985年奠基重建,1989年完工。此次滕王阁距离唐代原址最近,约100米左右,距离清代滕王阁300米左右。至此,滕王阁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再次重新以他的雄姿屹立于江南。
编辑:魏帅楠
核发:王   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