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光族”到“存款焦虑” 90后经历了什么?
新浪财经 李诗韵
从全社会角度,财富正在快速膨胀,2019年居民部门财富为512.6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但另一方面,社会的中坚力量90后,有超30%存款不足6万。年轻一代经历了“月光族”到“超前消费”再到“存款焦虑”,可以说关于“金钱”的话题永不褪色。
90后的存款焦虑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社交平台中谈及存款的评论,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年纪相仿的、差不多存款或者负债的选择“抱团取暖”,遇到存款金额大的,他们还会请教如何储蓄或者赚钱方法,但也不免表现出羡慕甚至是焦虑的情绪。
当新浪财经向处在不同环境的90后抛出“储蓄”话题,无论是潇洒开销还是开源节流的,都展现出对于存款的阶段性焦虑状态。
工作6年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吴蔓,每个月到手工资在1.2万至1.8万间。单月支出大概一万多,包括日常开销吃饭、买衣服等,此外给对象、家人送礼物或者旅游等花费都在一万以上,因此每月基本存不下来钱。
此前对于开销,吴蔓并没有刻意的规划,但是近日她也有了“储蓄”的烦恼。原因主要在于家里计划买房一事。“虽然是家里人出首付,我付房贷,但是有一个固定的房贷,花费可能就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感觉需要攒一点钱,免得换工作真空期什么的。”吴蔓表示,不过她也没有明确的储蓄目标,只是觉得越多越好。
社交平台关于存款的讨论
吴蔓的存款焦虑来源并不是个例,从事广告策划行业的95后王萌,也因为房子一事发愁。对比吴蔓,王萌从高中就一直保持着储蓄的习惯,工作三年,在月收入在4千情况下,目前存款也有2万左右。
王萌向新浪财经表示,上学时期过年的压岁钱没有可用之处,就想着存起来。工作以后觉得没有钱也不踏实,现在储蓄焦虑最主要也是来自于房贷。“按照目前生活水平的话,兜里要有7w,我觉得才有安全感。如果后面又要开始还贷什么的,至少在满足还贷基础上,保证有3w的空余应急就很理想了。”
除了购房支出以外,应对疾病就医压力或者工作空窗期,一笔存款的重要性逐渐浮现,也成为了年轻人产生焦虑的原因之一。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向新浪财经表示,按照财富生命周期理论,年轻时收入和储蓄都会偏低,到中年时期收入和储蓄会逐步上升,到老年在下降,因此90后存款少是符合理论的。
“我建议90后可以尽早开始制定人生的财富规划,合理消费、科学消费,既不要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也不必过于为储蓄焦虑。”应习文称。
抵制消费主义
但“无房无车无固定资产”的漂泊感还是让一向潇洒的年轻人屈服了,他们也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储蓄买房“上岸”。谈及增加储蓄,无非就是两种方法,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对于吴蔓和王萌而言,前者需要控制自己日常开销,后者则希望工作上能赚更多的钱,同时也想通过理财能增加收益。
在节流层面,90后也是花样百出各式招数,包括抵制消费主义、挑战365天打卡等。例如在豆瓣热门小组“不要买|消费主义你醒着”中,组内成员通过分享买过的踩雷品、智商税品、伪需求品,帮助其他组员省钱省心。做到“不盲目跟风,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做消费主义市场的逆行者。”
与此同时,开源方面,90后也开始“试水”金融市场,还造成一波基金小热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20年12月底,公募基金投资股票5.22万亿元,其中持有A股市值合计4.80万亿元,占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的7.58%,为近10年来最高水平。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3月2日, 2021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属于历史最高时期。
根据《第二季度中国家庭财富指数报告》,后疫情时代,中国在线理财需求大增,钱存得少了,更愿意拿去买基金而非炒股。2020年新进入基金市场的群体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为52.9%。换言之,90后正跑步进入市场。
但无论是股市还是基金市场,都伴随着高风险。对于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小白而言,跟风买卖往往得不偿失。此前红红火火的基金市场,春节过后没有迎来市场翘首以盼的“开门红”,反而是“跌跌不休”,基金一话题也多次跌上热搜。2月18日-26日一周的时间里A股市场上已经有超2000只基金净值跌幅超过10%。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主任许峰律师认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并非天然就专业,同样也是存在良莠不齐情况。而从股民变为基民,也不意味着投资者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是换了一个战场。“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培养,与成熟散户的培养一样任重道远。”
王萌向新浪财经坦言,现在工资太低了,就算能存也存不到太多。靠节流并不是生钱的主要渠道,还是要开源。不过她目前所有钱都放零钱通或者余额宝,对于基金、股票、债券等,她有通过网络免费的理财课接触过基本信息,但并不属于熟悉领域怕被“割韭菜”,因此目前并没有投入。
高企的储蓄率
储蓄,其实是一个社会性的大话题。尽管近10年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处在下行区间,但放在全球来看仍位居前列。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2月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接近100万亿元,达到93.44万亿元,人均存款6.67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左右。
应习文分析认为,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确实要比别的国家高,主要受到文化原因、风险规避偏好与预防性储蓄以及较为年轻的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
他进一步表示,储蓄率高能推动资本积累更快增长,在追赶型经济中是极大的优势。过高的储蓄率也有一定劣势,包括消费不足和国际收支失衡等。总体看如果高储蓄是自愿形成的话,是居民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跨期平衡,是利大于弊的。
但较高的储蓄率以及价值重估效应,其实也在继续推动资产价格的走高。
近四十年中国国民储蓄率
根据近日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研究所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20》,中国社会总资产已经由2017年的接近1400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万亿元。考虑到2019年的社会总负债达到980.1万亿元,社会净财富为675.5万亿元,人均社会净财富约为48.2万元。其中2019年居民部门财富为512.6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为36.6万元。
应习文向新浪财经表示,人均财富增长与GDP增长不同,GDP是流量,而财富是积累量,我国储蓄率较高,意味着GDP转化为财富而不是消费掉的比例很高,这将加速我国的居民财富增长。“此外,价格效应也是财富增长保持较高速度的原因,特别是房价上涨对居民财富增长的贡献也是很高的,房产在我国居民财富中占到约七成,而2015年以来我国房产也出现了明显上涨。”
“无房无车无固定资产”的年轻人,很可能在这种财富增值环节中就是属于“被平均”的,因此也不难解释他们的焦虑。从“月光族”到开始为存款奔波,是年轻一代成长了,还是钱变得不再像钱?
(应被访者要求,吴蔓、王萌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