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穴的准确位置图与作用
飞扬穴
穴位名
飞扬 Fēiyáng,出《灵枢·经脉》。别名厥阳。名解:“飞”,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也。“扬”,指穴内物质扬而上行也。飞扬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跗阳至至阴各穴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的变化为进一步的吸热蒸升,故名“飞扬穴”。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取法:先找到承山(俯卧,膝盖后面凹陷中央的腘横纹中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即是承山穴),其下1横指再旁开1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皮肤由腓总神经的分支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网的外侧部,经外踝后下方,至小腿后面中线上行,与腓肠神经伴行。
作用与主治
主治:腰、腿、踝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鼻衄,颈项强,腰腿痛,膝胫无力,月嵩肠酸痛,足痿,历节痛风,足趾不得屈伸,寒疟,血痔,癫狂,鼻塞,腰背痛,腿软无力,痔疾,颈项痛,腰膝疫痛,癫痫,脚气,现代多用飞扬穴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炎,膀胱炎,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痔疮,眩晕等。
配伍
2、配太阳穴、眉冲穴治头痛。
3、配百会穴治癫狂。
4、配太溪穴治头痛。
5、配委中穴治腿痛。
刺灸法
刺法:直刺1~1.5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下肢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下部寒、热病汗不出、体重、逆气头眩痛,飞扬主之。痉、反折,飞扬主之。疟,实则腰背痛,虚则鼽衄,飞扬主之。癫狂疾、体痛,飞扬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飞扬、太乙、滑肉门,主癫狂吐舌。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主目眩,逆气鼽衄。
《医宗金鉴》:主步履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