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灵璧童趣——赶“牤牛”

赶“牤牛″

文/启明星



早年间,乡村里的男孩子最喜欢玩一种叫作赶"牤牛″的游戏,这个游戏集娱乐健身于一体,给我们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甚至八十年代出生的孩子那段贫瘠的童年岁月带来了无尽的乐趣。至今想来,一幕幕生动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赶“牤牛″必须在宽阔的场地进行。在农村,大多选择在打麦场等平坦光溜的土质地面上进行。一般有五个孩子参加,每个孩子手中一根洋槐树棍,用来当作赶“牤牛″的"鞭子″。为什么要选择洋槐树棍呢?因为洋槐树木质坚硬结实,不易折断,抽打“牤牛″时的力量很大,普通的树棍极容易被打断,正常情况下,棍的高度略超过胸口,粗度以顺手为宜。用来充当“牤牛″的道具,是一个类似橄榄球的木头疙瘩,中间鼓鼓的,两头较尖,并用铁皮包在外面,长度约为十五公分左右。接下来,就是在打麦场上挖窝,四个窝分布在正方形场地上的每个角的顶点位置,每个窝之间的距离约三米左右,在场地中心再挖一个窝,用作“牤牛″的窝。

游戏开始时,五个孩子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是赶“牤牛″的人,一般都是最后一个输的孩子来当赶牛人,一旦确定人选以后,其余四个孩子分别将手中的棍子放在四个边窝里,他们的任务是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赶牛人把“牤牛”赶进中间的窝里。但只允许在自己的窝边向前跨出一步去抽打“牤牛″,否则就属于犯规,会被罚下场。首先,由其中力气最大的孩子将放在场地中间的“牤牛″,用手中的棍狠狠抡上去,一下子就把″牤牛”连滚带爬地打到足足有十米开外,然后,赶“牤牛″的孩子再跑到″牤牛”跟前,用手中的棍驱赶着“牤牛″,向场地中心的窝靠近,进窝就算胜利了。

可是谈何容易啊!还有四大"金刚"在那虎视眈眈地守候着呢!一旦“牤牛″赶到任何一方的附近,那一方就会迅速向前跨出一步,将“牤牛″驱赶出去,如果这时赶“牤牛″的孩子眼疾手快占领了出手一方的窝,那么刚才出手的这个孩子就瞬间变成了赶牛的人。继续用手中的棍驱赶着“牤牛″,同样仍是四大“金刚″严防死守,竭力阻止″牤牛″进窝。

记的有一次,村里有个外号叫“猴子″的男孩身手相当敏捷,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地杀了过来,眼见就要把“牤牛″赶到窝里了。就在这时,一个占边窝的孩子突然喊道:“猴子快看,你妈来了。”“猴子”平时最怕他妈,听到这话,马上停下了手中的棍子,扭头向身后看去,说时迟,那时快,喊话的孩子迅速出击,一棍子将“牤牛″又赶到了十万八千里以外去了。顿时引起满场围观的大人和孩子一阵哄堂大笑。猴子这才发觉是诈,气得小脸涨得通红,边去追赶"牤牛”,边在嘴里咕哝哝着说:“你耍赖皮,真无赖。″可是没办法,俗话说″兵不厌诈″嘛!谁让你上当呢?

孩子们对赶“牤牛”的游戏玩地非常投入,在奔跑中斗智斗勇,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既有趣味性,又能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寓教于乐,确实是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念念不忘的一个益智游戏。可惜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赶“牤牛″这个游戏却渐行渐远,最终离开了现在孩孑们的世界。

启明星,原名姚红远,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宿州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一级作家。现供职于灵璧供电公司

(0)

相关推荐

  • 我在庐山,我在三叠泉(四)

    2020.8.18 星期二 晴 第237篇日记 "妈妈,快看,猴子!"小哈惊喜地喊.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发现树丫上果真坐着一只猴子.周边的游客目光也都被吸引过去了,像无数只灯光聚 ...

  • 期盼已久的桌游活动总算来了!但还差...

    原创:溜爸 才过去的周末,你是怎么陪孩子度过的? 又是投了数个币,陪娃坐摇摇? 还是去淘气堡,等娃娃憨费? 再或者,家里丢个ipad给娃就不管了? 很多读者都知道溜爸是个重度桌游爱好者. 家里收藏的桌 ...

  • 童年游戏:打蘑菇

    打蘑菇是一项体育类型的娱乐活动游戏,好像仅在滨州及其附近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不少孩子玩,2000年之后,随着各类电子产品的涌现,该游戏开始骤减.自智能手机出现,该游戏接近灭绝. 打蘑菇,一般是二至 ...

  • 【灵璧记忆】灵璧童趣——钓青蛙

     钓 青 蛙 文/卜献华      "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尾巴."     儿时的我们,常常会说个谜语给身边的人猜,猜谜的人听完,很快就能猜出--青蛙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灵璧记忆:大脚新娘之死

    邵明宣作品 大脚新娘洞房失踪 文/抱璞斋主 妇女缠足裹小脚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那历史的沉渣还不时地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泛起.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妪中,偶尔还有走路扭扭捏捏的小脚者,人们把她当作村子里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灵璧记忆:听书

    听书 文/王新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说书不说书,先作一首诗:作好了是诗,作不好是屎"."诗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 ...

  • 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 ...

  • 灵璧记忆:那年县北谢孩子跟花学生结婚之后

     从老碰(儿),到谢孩子,到老花(儿) --灵璧女人名字三天的急遽变化 文/晏金福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灵璧县王集区,新婚三天的谢银铃由丈夫花为魁陪同回娘家(当地叫回 ...

  • 灵璧记忆:轧棉花

    轧  棉  花 文/同龄人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以前农村的轧棉花机子,既不用电动机也不用柴油机带动,完全是一种人力机械.轧棉花机子是生铁铸造的,大约有七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宽.上面是一个向机子里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