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浍沟镇凤山联中(下)

浍沟镇凤山联中
图文/马勇

那时教室也有电灯,就是那种最普通的白炽灯泡,大多会因为停电用不上,用得上的时候因为灯泡功率低、数量少,整个教室还是十分灰暗的。如果赶上停电,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同学们纷纷取出自制的小煤油灯点上,如豆的灯火上冒着黑烟,一股股袅袅升到教室上面的空间,用不了多大会教室就会烟雾缭绕,像现在某些香火旺盛的寺庙一样了。学生们都被熏得黑头黑脸,被燎到头发烧着眉毛,也不会是稀罕事。但是再想想那个场景,满教室都是桔色暖暖的灯光,真是比现在刻意营造的烛光晚餐豪华多了。

当年学习条件就是如此艰苦,但当时却都浑然不觉。读书就有希望,也是学校的希望所在。多读几本书,多识几个字,最好能够考个中专跳出农门,那才是所有人最大的愿望。

时隔几十年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入学时的一些细节:一年级入学时,老师考我要数数,不数到100不给上学。我说我能数到,我还会查字典呢,老师不相信当时不知幼儿园为何物的学前孩子会查字典,于是写了个“秒”字让我查,我用笔画检字法顺利查到了这个字,老师看后非常高兴。

一年级学期结束得了个“三好学生”,全校大会上学生们在松树间的草地上席地而坐,老校长发言,抑扬顿挫地总结工作与鼓励我们,然后又亲自给“三好学生”发奖,我得到了一张奖状还有一个铁皮文具盒两根铅笔的奖励,着实兴奋了好多天。以后很多年每听老校长的讲课或者发言,都能感受其中昂扬的气势,给你带来美好的希望。

学校的老师们基本都是本村的,课堂上是老师,课下也是老少爷们。他们除了要教学,课余还要耕田种地,养家糊口。这样的情况下还是保持很高的教学质量,那个时候母校的中专升学率还是很高的,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周围很多的初中学校里很有名气,也经常有转校生来就读。

母校在当时不仅承载了我们这些孩子读书识字的教育功能,同时它也是我们村里的文化生活中心。

那个年代的文化活动项目少,能看一场电影就很满足了,当然这电影肯定是露天的,放映地点就是我们学校的操场。在操场的中央石子路上横跨着一个高大矩形木架子,那是搭银幕用的。周末或者寒暑假期间,唱大戏的、说书的等也会利用这个操场给村民们表演。

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大概在83年村里买了台24寸的大彩电,在小办公室跟前专门建了一间电视房,白天不放映锁在房内,晚上有专职放映员把电视机推出到窗口面对台阶下面的操场放映。那小小的荧屏,能吸引来大半个操场、方圆数个村庄的人来观看,晚上饭后去学校看电视是那时的时尚,无论寒热雨雪,每个晚上操场上都有忠实的观众。整个80年代中后期优秀的电视节目,比如春节联欢晚会、《霍元甲》,《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都是这样在这个操场上传递给我们的。

由于校园本是马氏的祠堂,所以祠堂的功能也在当时校园有一部分的承担,主要的也就是庙祭的功能。古人认为,人死之后魂魄分离,魄归藏于棺墓,魂依附于庙内的神主牌位。墓的作用是藏其遗体,庙的作用是祭祀其鬼魂,庙祭基本都在祠堂进行。当时村庄有马氏家族人员去世时,下葬前逝者家人亲属们就会到学校操场上组织一次庙祭,是家庭小组群的祭祀。在操场的一隅,用毛边的芦苇席围住桌椅组成的祭桌,祭桌放上逝者的牌位及一些贡品,身着白色孝服的一队亲属从家中徒步走到操场,对先人的牌位进行拜祭,围绕作揖叩头等一番仪式,作为告别亲人的主要礼节,这些活动大概到90年代后期也就慢慢消失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到乡镇、县城等条件更好的学校求学了,如此农村学校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萎缩,我们母校也不例外,学生人数逐渐减少,先是初中部撤销,后来小学人数也是一减再减,甚至有段时间小学四五六年级都撤销了。于是校舍闲置破损,部分教室被拆除,就连我们最为关注的大办公室,具有悠久历史的马氏祠堂主室也因为年久失修成为了危房,于07年左右被拆除,想来这是非常可惜的。原有校舍的拆除改建也宣告了我们母校一个时代的结束。

前些天重回母校,所有以前熟悉的建筑基本不存。故地重游,我徘徊在这片土地上,企图找回当年的感觉与时光,很想回到那些熟悉的教室里,回想那个曾经的我,这里珍藏了我最宝贵的童年与青春岁月。

一切都成烟云,我们的童年与青春、当年的同学、老师、松树、房屋等等都只存于记忆中了,我们失去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在操场重修的台阶上,我发现几块雕花的条石,那应该是从当初大办公室上拆下来的遗物, 在一排排的石阶中,他们鹤立鸡群地存在着,向我们昭示着她往日的辉煌。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是一片承载记录了我们成长的土地;无论我们多想挽留,却没有任何力量、任何办法留住时间;无论我们多么留恋,所有的过往都成历史。怀念母校,就是怀念过去的自己。回忆多是伴着忧伤,期待也总充满了迷惘,缅怀过去,才能做到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母校像母亲一样,她始终以温暖的怀抱静静地等待每一位孩子的归来。

作者马勇,灵璧县浍沟镇凤山村人,本科学历,2000.8参加工作,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灵璧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爱好文学,摄影,旅游,DIY,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0)

相关推荐

  • 华县最美中学,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母校投一票

    回忆 注 华县新闻资讯 你多久没回过华县母校 是否想念那里的某个人 是否记的它曾经的容貌 岁月如斯已成往事 愿记忆中的美好可以重现 再回母校,为它点赞 曾经,有一个学校,有一个班级 ,有一群伙伴 , ...

  • 小作家:林凌 再见,亲爱的母校

    再见,亲爱的母校 林凌 转眼间,六年时光从指缝间悄悄地溜走了.小学生涯即将结束.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深深的回忆,无数的往事在脑海里闪现-- 站在校门口,回想起六年前第一次走进校园,我陌生又害怕,多 ...

  • 小作家:王嘉懿 亲爱的母校,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母校,我想对你说 王嘉懿 时间似流水,从我的指缝间流走.时光匆匆,六年的小学生涯眨眼间就拉上了厚厚的帷幕.风儿轻轻静静地吹着,在我的记忆中结下了果实-- 走在教学楼窄而长的走廊上,到处充满了对往 ...

  • 以耕读文化著称的华州大明镇毛沟村

    邮箱:3125136050@qq.com 以耕读文化著称的华州大明镇毛沟村 毛沟村位于华州大明镇东北部,与瓜坡镇毗邻.该村范围内有莲花池.担水沟.老虎沟.楼子沟.柳洼.狼窝口等六条沟,沟水从西向东流入 ...

  • 【中师生-专栏】连伟峰 || 难忘许师岁月

    2007年10月4日,我与爱人.女儿去许昌游玩,在无意有意中,回到了我的母校--许昌师范(现为许昌经济技术学校),回到了阔别十八年的母校. 十八年前的一别,我竟然未来过许昌.如今,许昌变化太大了.在半 ...

  • 从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

    [往期回读] 丁中历届毕业照之一   之二   之三 丁中学子:母校见证我们的爱情 66届离校50周年重返母校忆当年 国庆节散记    一张迟到的丁中毕业证书 从梧桐大道到香樟大道 1966届校友  ...

  • 凤冈县绥阳镇玛瑙山营盘(下)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0年11月11日 出玛瑙山营盘金磐山主营后,我们顺着主营营墙根游览. 通过此门可前往玛瑙山营盘的另一山头(子营). 石梁门下的天然大石壁. 营门左侧有子营密洞,右侧有碉楼. ...

  • 浍沟镇,我又来了!

    鸬鹚捕鱼在浍沟 文/胡雪珍  (图文无关) 五一小长假,灵璧县浍沟镇第二届"印象浍塘沟"鸬鹚捕鱼文化节隆重开幕.五月的阳光是明媚的,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做好防晒,带上零食, ...

  • 灵璧县北这个村曾隶属浍沟镇,后来……

    陈   场 文/晏金宝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陈场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因祖先陈旺在此地为官,获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其后人为纪念他,遂以"义门&qu ...

  • 【灵璧快讯】昨天,浍沟镇传来消息……

    灵璧县浍沟镇召开传承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经贸论坛座谈会 由灵璧县浍沟镇委镇政府.灵璧县企业家协会.中国经贸文化网共同主办的"传承民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经贸论坛座谈会,4月29日 ...

  • 【灵璧杂谈】我来谈谈咱们的浍沟镇

    小镇做起大文章 文 / 晏金宝 4月15日,阳光明媚,风轻云淡.应浍沟镇政府之邀,灵璧作家协会.家园网.摄影协会一行30余人齐聚于风景秀丽的濉水之畔.车队依次停靠,抬腿下车,放眼望去,风光旖旎,如诗如 ...

  • 【灵璧反馈】禅堂乡北侧通往浍沟镇的断头烂尾路该谁修?禅堂乡政府回应了

    嗯,就是这样一条信息,灵璧县禅堂乡人民政府第一时间通过灵璧政协给予了这位网友反映的情况作了正面回应-- 禅堂乡人民政府在回应中说到: 接到你办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乡第一时间组织专人调查处理,现将调查结果 ...

  • 【灵璧美文】灵璧浍沟镇唐庄村的篮球神话

    灵璧浍沟镇唐庄村的篮球神话 文/浍沟草根 众所周知,我泱泱中华--坐拥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沃土,齐聚十三亿勤劳勇敢善良的华夏儿女,古往今来,无论从政治.文明.军事.科技等任一方面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 ...

  • 【远方】山西《永恒在记忆长河中》 作者:刘凤凯 主播:梦笔生花

    作者:刘凤凯 主播:梦笔生花 编辑:小鹿 永恒在记忆长河中 在弥渡教育界,赵世贤老师给人们留下的好印象是有口皆碑的.他的祖籍不在弥渡,但他的根却永远深扎在弥渡.这是他对弥渡人民以及他的学生的深挚至爱! ...

  • 乌髻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北40公里的锦斗镇飞凤山!距今1300年,是泉南佛国独具特色的著名古刹!#食尚永...

    乌髻岩位于永春县城西北40公里的锦斗镇飞凤山!距今1300年,是泉南佛国独具特色的著名古刹!#食尚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