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高宝月  老师

三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家长教育专家


  案例一  

“两面派”的懒孩子

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已经一年了,但是在家里仍然表现懒散,早起“赖床”,吃饭拖沓,家长认为幼儿园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责任,于是找到园里进行投诉。家长和园方沟通之后才知道,其实孩子在幼儿园一直表现良好。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孩子的家庭结构是4个大人和一个孩子,因为是家中独子,妈妈和奶奶对孩子倍加宠爱,而爷爷在孩子的教育上没有什么发言权,爸爸则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孩子生活在一个被家长溺爱的环境里,凡事不用自己动手,而在幼儿园,孩子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环境不同,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于是难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意识的好处不言而喻:第一,可以提升孩子生存、生活的能力;第二,可以使孩子积累生活的经验;第三,可以为孩子建立自信;第四,让孩子的心理更健康。其实,孩子在幼儿园有着良好的表现,正说明其自身有巨大的潜能。只要家长把做事的权力还给孩子,孩子就能够做好自我管理。
如何通过做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呢?
对3~4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安排孩子丢垃圾、收拾玩具、独立刷牙、学习叠衣铺床、学习摆桌子、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
对4~7岁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饭前摆碗筷、饭后收拾餐桌、按颜色把要洗的衣服分类、自己穿衣服、洗小手帕小内裤、收拾小书包、整齐摆放毛巾和牙刷、擦桌子、清洗瓜果蔬菜……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必在意孩子做的好不好或者手帕洗没洗干净,因为孩子参与劳动这件事本身便是意义大于形式。

特别提醒:


建议在孩子劳动的时候,家长能够与孩子一起做,让孩子体会到共同劳动的快乐。

案例中,孩子的妈妈和奶奶采用包办替代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个“两面派”的懒孩子,其实这样的家庭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家长们要认识到包办替代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影响,有些孩子因此越来越懒、爱钻空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信,这样的家庭也无法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


  案例二  

不一样的幼儿园新生

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幼儿园,来到陌生的环境,有些孩子恐慌、害怕,任凭老师用什么办法也哄不好。在众多孩子中,有一个孩子没有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个不停,反而去排解其他孩子的情绪,带着别人一起玩。是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了这样一个孩子,又是什么样的家长培养了这个自立的孩子呢?老师经过与家长的沟通,对这个不一样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案例分析:

原来这个孩子的父母每逢周末便带着孩子去郊外游玩,孩子在游玩的过程中和家长一起解决各种突发情况,孩子因此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游玩的时候,妈妈始终坚持孩子早上必须洗漱,还给孩子安排读书时间,从而给孩子建立了固定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还鼓励孩子主动和医生、警察、老师等大人交流,孩子在交流中越来越自信,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家里,孩子还负责照顾植物,让孩子对责任感有了更深的认识。
通过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在幼儿园自信、勇敢的原因就一目了然了。孩子的妈妈在分享教育经验时说,我们不要害怕孩子做不好事,而要相信孩子有处理问题的能力;要给孩子创造做事的条件,让孩子去表现;要起到表率作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忽视孩子,而要让孩子学会做家庭的主人。


  案例三  

事事只做一半的孩子

有这样一个孩子,被爸爸称为“半孩儿”,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一个绰号?原来在3岁的时候,孩子总想自己穿衣服穿袜子,但妈妈嫌孩子穿得慢,每次都替孩子穿,结果以后孩子做事总是做一半,比如饭吃一半就不吃了,手工做一半就出去玩,衣服等着妈妈来帮忙穿,鞋子踏进去等着妈妈给自己提。

案例分析:

2-3岁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渴望自己做自己的事。从案例中可以看到,在孩子经历第一反抗期的时候,家长看到孩子穿不好衣服,就过于心急的替孩子穿上,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机会,为孩子凡事做一半的行为埋下了伏笔,这也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
那么能否通过穿衣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呢?答案是可以的。家长可以教孩子自己穿衣服,比如先从穿内衣这样简单的衣服开始;可以为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收纳区域,让孩子自己选择明天想要穿的衣服;家长还可以教会孩子识别哪些是在家里穿的衣服,哪些是出门时穿的衣服,教孩子一些保养衣服的简单方法,逐渐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除了穿衣,家长还可以从用餐的过程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比如教孩子使用餐具,饭前洗手、饭后漱口,吃饭时少说话,教孩子了解用餐礼仪等。
能够培养孩子自我管理意识的方法还包括玩具收纳,比如教会孩子按顺序摆放玩具,通过收纳玩具使孩子获得成就感,学会去爱护玩具。


  案例四  

幼儿园关于“喝水”的班会

在幼儿园里,一群孩子正在排队等待接水喝。老师规定接水之后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有一个孩子接完水就站在原地喝了起来,结果被另一个孩子告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情景演练,最后孩子们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人少的时候,可以在接水处喝水;人多的时候,最好回到座位喝水。

案例分析:

这一则喝水的案例说明,自我管理是离不开规则的,而要想孩子遵守规则,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也参与规则的制定,这样做也有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规则。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在室内不同的区域贴上相应的标志,提醒孩子遵守规则,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贴士

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家长要注意:


少包办替代
多给孩子尝试和体验的机会
身体力行,以身示范
耐心督促,反复提醒
细心观察,及时表扬
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优秀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就要让孩子多体验、多锻炼,使孩子从他律到自律。同时家长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动力就会更强。

思考:


1. 您准备让孩子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 您准备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转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