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名画欣赏|庐山高图、魏园雅集图等10幅国画作品赏析

第一幅: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时为其师陈宽(醒庵)七十大寿而作。因为陈宽祖籍江西,故他极力刻画庐山“仰之弥高、大气氤氲”的形象来表达师恩浩荡。图中层峦叠嶂,草木蓊郁,高瀑飞流直下,泉涧汩汩,庐山在云雾缭绕中显得灵气多秀。画的下部,水边山坡上立有一高士,或即为陈宽。此作构图、布局颇具匠心,墨色变化有致;作者取法王蒙,将巍峨高叠的山石、蜿蜒错落的层峦和苍苍茂林一一排布,整个画面疏密有度,松紧有序,有条不紊。此作品堪称沈周经典之作,也是他转型时期的代表作。

第二幅:魏园雅集图

这是沈周43岁时的画作。此轴绘五人山亭雅集之事。画面下方正中有一茅亭临渚而筑,茅亭内四人席地而坐,书童侧立一旁,一老者曳杖而行,前往草亭。由远及近,有山石磊磊,山涧飞流直挂,小溪淙淙,溪边小桥,杂树数株,红似火的枫叶点缀其间。有景物,有声色,有人境,营造了一种山水亭榭、林泉雅集的氛围。在技法上皴染兼施,气息雄浑沉静,画上共六人题咏,实为诗书画融为一体的佳作。

第三幅:桃花书屋

此画为作者思念逝去的弟弟时所作,构图采用高远法,仿王蒙笔意,山石皴染洗练沉着,黑白虚实巧妙。墨色浓淡相宜,近处山石圆浑,苔点温润,间以老树数株,一老者独坐草阁之中。根据画卷上方题记,可知此阁乃沈周家宅,阁中老者似是沈周自己,表现出对弟弟“今日看花唯我在,一场春梦泪痕边”的思亲之情。

第四幅:飞来峰图

此画为沈周成化庚子年(1480)五月夜宿飞来峰下而作。画面构图饱满雄健,气韵高清,墨色浓淡相间,虚实结合,山峦清旷。峰下淙淙溪水,溪上小桥,近处一亭,亭边二人,其一负手而立,似沉浸在飞来峰和山林之中,画面气息高雅,意境幽微。

第五幅:虎丘送客图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美誉,也是文人墨客雅聚吟咏的绝佳场所。1480年,54岁的画家沈周为其同乡、任职工部的徐源于此处饯行,其后沈周便创作了此幅《虎丘送客图》。整个画面布局疏朗有致,古木平林,层峦群立,溪水潺潺。溪水边高台上有一朱衣高士端坐抚琴,身后是两株繁茂的松树。本图虽为虎丘饯行而作,却并不是对真实场景的纪实性描绘,而是着力表现传统中国文人士大夫潇洒随性的生活态度和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美好向往。值得注意的是,画作上有当时的文士也是沈周老师陈宽的题诗,诗书画共同构成了这一佳作。

第六幅:祝寿图

此作是沈周为其母八十大寿所做。画面中远山峰峦陡起,主峰突起,数峰环列,得环抱起伏之势,祥云缭绕。近处树木劲挺苍翠,繁密的苔点显示出一种苍老、稳健的气色,画面恭敬而稳健,流露出吉祥美好的气息。正如画面上方画家自题句所云:“八帙身加健,三春月倍明。母仪兼父道,清世乐长生。绩橘黄金颗,蟠桃赤玉英。采花浸寿酒,催进紫鸾笙。”

第七幅:秋轩晤旧图

1484年,沈周与友人陈仪于家中的“秋轩”相会,会后作诗与《秋轩晤旧图》,记载了两人的友情。该图将两人于秋轩会晤的场景置于画幅下方近景一隅,以董巨之笔法,以沉着深厚的笔墨画出远处叠嶂层崖,树石幽润,衬托两人相聚之清雅画面,寓意他们不取媚于世,不苟名于时,但流艺于心的人格理想。

第八幅:溪山秋色图

《溪山秋色图》是沈周54岁时所作,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全图以长锋披麻皴中锋侧锋兼之,整散之笔互用,笔墨淡逸脱放,无拘无束,墨色清逸,以健笔柔毫绘出山峦坡石之态;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图中一老者神态古拙,气息宁静,为画中点睛之笔。此作为沈氏晚年“粗笔”成熟之作。

第九幅: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此图为沈周60岁时背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作,基本上保留了原作被毁以前的面貌。图中遥岑叠翠,远水澄明,片帆归浦,秋雁下空,平远千里,茅舍溪桥,漱石枕流,将富春江两岸的景致精彩地呈现在画面中。此外,他施以赭石和丹青,更加突出了春山的主题,这是黄公望原作所不曾有的,说明此时的沈周己经形成自己成熟的绘画风格,能够在保留原作的精髓之余,用自己的绘画语言重新解读他心目中的富春山居,正如董其昌在题跋中的称赞,此图“信可方驾古人而又过之”。

第十幅:水村山坞图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苏州西山的景色。由于是沈周家乡的景色,所以画中透露出一种亲切与抒情的气息。沈周的这件作品构图简洁,景色简练,笔意刚柔并济,坡间之树扶疏,石上之枝偃蹇。这个时期是他山水画创作的鼎盛阶段,既继承黄公望以及明代浙派戴进的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抒写了他神韵悠闲的情怀,对后世影响很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