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游日|这些旅行词汇竟源于古代

今天是世界旅游日。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外出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平时休闲和欢度节假日少不了的项目。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特别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联盟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每年9月27日确立为世界旅游日,以纪念联盟章程的通过。此外,设立世界旅游日的目的也在于引发人们对旅游的重视,促进各国在旅游方面的交流合作。

回顾历史,作为古老的行业,旅游业伴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不过或许你有所不知,当今诸多热门的旅行名词,竟然源自古代……

旅行之名

众所周知,在英文中,Tourism意为旅游业观光业。事实上,这个词最早源于法国

历经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着不少周边国家的人到法国观光,彼时大家普遍使用《忠诚的导游》一书作为旅游指南。

书中给出了两条旅游路线:一条包括巴黎和法国西南部,称为“Petit tour”(意为转一小圈);另一条除了这些地方外,还包括法国南方、东南部和勃艮第地区,称为“Grand tour”(意为转一大圈)。tour在法语中原为旋转、环行、兜圈之意。

至18世纪,这个词逐渐在英国流传开,专指当时英国上流社会中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到欧洲大陆上转一大圈以示完成学业的旅行(似今日毕业旅行)。后来,这种转一大圈的人叫 tourist(旅游者)。从1811年起,Tourism这个词来表示旅游和旅游业。

导游源于兵法?

“导游”之称是从“向导”一词演化而来的。而“向导”这一称谓竟是我国古代是军队一专门名词。《孙子兵法》中就有言:“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向导者,不能得地利。”

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

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20世纪80 年代以前,国内旅游行业仍袭用“向导”这一称谓,也有把它称为“旅行干事”的,还有叫“领队”的。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导游”这一专门称谓随之确立。

旅馆

我国旅馆源远流长。据史料载,早在商朝就出现了“驿站”,当时驿站是供官方传递文书的往来宾客居住的处所。

●古代驿站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业、交通发展,民间旅馆逐渐兴起。这些旅馆起初叫“客栈”“旅店”,主要供往来商人食宿。到了西汉,旅馆数量增多,门类更齐全。据史书记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仅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居住的“蛮夷邸”。至元代,旅馆行业愈发兴旺,甚至出现皇室旅馆。明清时期,“驿”在京师被称为“会同馆”,光绪初年,北京共有会馆367所。1927年后,专门接待国外旅游者的旅游饭店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同时,服务热情周到的民间旅店也大量出现。

春游

春游又称游春、探春、踏春、踏青。东汉文学家蔡邕有琴曲《五弄》,其一名为《游春》;晋名士谢万《春游赋》,这大概是“春游”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而民间的春游习俗早已存在。

古人春游习俗源远流长。《诗经·郑风·出其东门》有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探春的情景。汉以后,游春活动在诗文中常有反映。魏晋时期,一到“上已节”(一般为农历三月初三),各地男男女女穿上春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水滨嬉戏洗浴,或到郊野宴饮行乐。

●陈牧《月曼清游图》中的出游女子

到了唐代,春游则从元宵收灯后开始,一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下榻

“下榻”的“下”即留宿、住宿之意。而榻是一种较狭长的矮床。据《后汉书·卷六十六·陈蕃传》上记载,东汉末大臣陈蕃20多岁就以举孝廉方式入仕,拜为郎中,为官清明,重视贤才。

又据《后汉书·卷五十三·徐稚传》载:

徐稚,东汉豫章南昌人,家境贫穷,学问渊博。他品行高洁,屡次谢绝了官府的征召,只想在家靠耕种养活自己。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以厚礼邀请徐稚到官府任功曹之职。徐稚知道不好婉拒,就亲自去拜见陈蕃然后辞去职务。陈蕃在郡府内不接待宾客,却单单特别为徐稚设置一榻,接待徐稚留宿,徐稚离开就悬起。

基于这个典故,人们就把陈蕃的这一做法称为“下榻”。后来,“下榻”也被人们用来代指投宿住宿

文案:李佳滨 | 编辑:金婷婷

原创文章,若需转载请联系:

螺老师 18969909657(同微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