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101期)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清康熙,高14.2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长颈,垂腹,圈足。通体施白釉,釉面有细密的开片纹,口呈黑灰色,俗称“青灰口”,为仿宋代定窑瓷器所镶铜釦。釉下划花装饰缠枝花卉,纹饰排列疏密有序,纹饰线条清晰流畅。
康熙时期仿定窑瓷器主要见有两类:一类在造型、釉色、纹饰等特征上极力摹古;另一类则主要模仿定窑白瓷的釉色,造型与纹饰则多为本朝流行式样。
此瓶胎体较轻,釉面匀净,釉色白中闪黄,刻花纹饰工整细腻。但釉面太过于光亮,缺乏宋代定窑白瓷釉面柔和滋润的韵味。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龙凤纹胆式瓶,清康熙,高18.1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6.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细长颈,颈部凸饰二道弦纹,垂腹,近足处外撇,平底,底足涩胎无釉。通体白釉划花装饰,颈部自上而下刻划蕉叶纹、卷草纹和缠枝花纹。腹部刻划龙凤纹,纹饰简洁洗练。
此瓶胎轻釉薄,釉色光亮润泽,划花纹饰浅淡欠清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仿古铜彩出戟尊】
仿古铜彩出戟尊,清乾隆,高28.4厘米,口径14.6厘米,足径14.6厘米。
尊广口,鼓腹,圈足外撇。器身四面出戟,以青铜色为地,辅以绿松石釉、金银彩,间饰青铜锈色。外底刻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外围金彩双方栏。
此件瓷尊无论造型还是颜色均刻意模仿青铜器,达到了使人仅凭肉眼无法辨别是瓷还是铜的地步,这种釉色是乾隆时期的新创釉色。
【炉钧釉琮式瓶】
炉钧釉琮式瓶,清乾隆,高37.3厘米,口径8.6厘米,足径12.1厘米。
瓶仿玉琮造型,小口,短颈,折肩,方腹,高圈足外撇。器腹折角处凸饰八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面蓝紫相间,色彩斑驳,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乾隆朝的炉钧釉以蓝、绿、月白色釉面为主,釉面流淌小,以蓝色釉点多见,造型更加丰富。此器仿周代玉琮形状,古朴敦厚,釉色清新素雅,天蓝与淡紫色相互浸润衬托,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白釉凸雕莲瓣口瓶】
白釉凸雕莲瓣口瓶,清乾隆,高27.4厘米,口径9.3厘米,足径8.5厘米。
瓶口为莲瓣形,长颈,丰肩,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通体施白釉,釉色恬淡。外壁凸印莲花花叶及花蕾纹饰,花叶内以极细的线条刻划出筋脉纹理,纹饰清晰。外底署阴刻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构思巧妙,工艺精湛,显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
【淡黄釉盖盒】
淡黄釉盖盒,清乾隆,通高12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0.6厘米。
盒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盖面呈浅阶梯状,顶有宝珠形纽。盒内分成七格,呈花瓣状。圈足。内壁与圈足内施白釉。外通体施淡黄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略厚,釉面略显不匀,黄釉淡雅宜人。
淡黄釉瓷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
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瓶,清乾隆,高33.1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8厘米。
瓶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饰斗彩缠枝莲纹,并饰红蝠、篆体“寿”字纹,象征福寿绵长。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
胭脂红、蓝地轧道珐琅彩折枝花纹合欢瓶,清乾隆,高16.8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5厘米。
瓶体双联式,盘口,短颈,溜肩,圆腹,束胫,圈足微外撇。盖顶置宝珠形纽。瓶内壁施松石绿釉。外壁在胭脂红、蓝地上装饰轧道工艺,并彩绘折枝花卉纹。圈足内施白釉,自右向左署蓝料彩篆书“大清乾隆年制”横排六字款。
此瓶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在清代宫廷档案中被称为“合欢瓶”。轧道工艺是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铁锥划出细如毫芒、宛如凤尾状的花卉纹,为乾隆时期创制的新型装饰技法。在轧道地上绘花卉图案,具有铜胎画珐琅的艺术效果。此种工艺颇为费工,清宫内务府记事档中称这种新创纹饰为“锦上添花”。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
珐琅彩勾莲纹象耳瓶,清乾隆,高14.4厘米,口径5.3厘米,足径6.2厘米。
瓶撇口,短颈,圆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以金彩绘7道弦纹,肩部两侧对称置鎏金象耳衔环铺首。主题纹饰为金彩锦纹地上绘宝相花纹。圈足内施松石绿釉,署青花篆书“乾隆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方栏。
此瓶装饰繁缛华丽,体现了乾隆晚期瓷器的装饰风格。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工艺多采用百花地、色地轧道及仿鎏金工艺,与雍正白胎珐琅彩清新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高47厘米,口径10.7厘米,足径15.5厘米。
瓶直口,长颈,腹浑圆似球,圈足。内施白釉,外壁以青花、釉里红绘云龙出海。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款。
天球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器形。多以青花装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又烧造青花釉里红、斗彩、粉彩等品种。此瓶造型稳重端庄,是乾隆时期官窑瓷器中比较常见的器形。图案画法借鉴了清代顺治时期经常使用的“龙身在云中三现”的表现形式,龙身只露出三段,其它部分被浮云遮掩,故称“一身三现”,确有“云从龙”之感。此种斑片云纹,顺治时最为流行。康熙时亦常用,到乾隆时期画面更加写实。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