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丰盈的人

富裕,是富足,充裕的意思。

我们传统文化崇尚内敛保守,以谦和为上,认为满则溢,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喜欢“富裕”这个词。即使市场经济入耳入心的今天,很多人仍不喜欢以“富裕”标榜自己,更不喜欢以“富裕”作为目标,觉得“富裕”二字,太土,太势利。甚至认为富者常常不仁,内心仍憧憬安贫乐道的古仁人之心。

但贫穷肯定不是一个好词。二十年前,街头的墙上曾刷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大红标语。改革开放的最大成果,就是让人民富起来,让国家强起来。虽然有钱不一定能行走天下,但是,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没钱常常让人寸步难行。贫穷不是一种好滋味,这里的“穷”不仅指填不饱肚子、买不起豪车等物质上的贫穷,更指内心的贫穷。想到,才可能做到。内心贫穷的人,怎么会身外的富足?

内心丰盈的是什么样的状态?

“富润屋,德润身 ”,物质丰盈者,香车宝马,玉冠锦衣,可以看得见,摸得着。内心贫穷者,靠的却是自觉与坚守,是一种自我修持的结果和境界。内心丰盈者,要做什么事,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评判外物的对错,都有一条清晰的标准横亘在心中。无论外面多么纷杂和反复,都不能扰乱内心的笃定。

内心丰盈者严于律己。道德不是订在墙上的制度,也不是写给别人看到规则,而是自己坚守的信条和理念。内心丰盈者,总是遵守“诚其意”,思想、言语和行动常常是统一的,心里怎么想,话就怎么说,落实到行动上,就会怎么做。他会在念头上不断观照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断反思,不断精进,把日常的一件件小事都作为一种修行。譬如,国学大师曾国藩,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早起、静坐、写字、读书……他把每件事都做到了极致,律己极严。《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其“八戒”就来自于佛经中的八条戒律,戒偷盗、戒杀生、戒妄语、戒饮酒、戒淫欲……其实,佛教的戒律很严,由最初的八戒发展到后来的十六戒,三十六戒,以至于后来的戒律多达一千多条,律己越来越严,对外界的欲望就越来越少,内心就会越来越自在。以至于最后,忘记了自我,把自我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无欲无求了。纪律与自由总是相辅相承的。把不能做的事情想清楚,人生的界限划清晰,就像十字路口的信号灯一样,车辆何时通行,何时停止,井然有序。遵守了规则,常能享受更大的自由。

内心丰盈者,不苛责于人。内心贫穷者,常常棱角分明,把完整的心划出许多小方格,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大,什么是小;什么是胖,什么是瘦;什么是优,什么是良……规则多小,心就变得小了,变得细了,变得密了。一样的世界,不同视角会看到不同的场景。用变小了的心的视角去看世界,广袤的世界就会被不断分割,所看到的世界就不再那么开阔和广大。内心丰盈者,却能放平心态,放下自我,除却内外之别。于是乎,风进来了,雨进来了,内心自然和舒泰,也就能看得到更多的外物。于是乎,心里才会容得下他人,就会容得下过错,就会懂得宽恕和忍让,不计较,不纠结,不比对,吃得下,睡得香。内心富足,就会守住自我,懂得闲适和满足,就会安于当下,无论荣辱,皆可怡然自乐。

内心丰盈者懂得包容与接纳。内心贫穷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得见自己,而看不见他人。凡事违背了自己的利益者,就与之为敌,苦大仇深,大动干戈。而天底下的事情常常是相互缠绕在一起的,谁也不能游离于事物之外。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哪一部分,而没有看到事物的整体。于是,就常常感到不满,感到不痛快,甚至于自己做错了事情,也把这个“错”迁怒于他人。整天怨气杀人,全没有感恩心。

大约四十岁左右那年,我突然喜欢上了看日出,看流云,每天早上,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那突破云层的状观景象,常常让我喜不自持,停下匆匆前行的脚步,为大自然壮美而惊叹。那两年,在我的手机里拍了很多云卷云舒的照片,每当天高云淡时,我总为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而感动,感觉大自然的景象是自然界最壮丽的景象。

之所以忽视大自然的胜景,也许正是因为在庸常的工作中,常常局囿于一室之内,做的事情越来越琐碎,心思也越来越缜密,人的格局和境界也就变得越来越小。内心贫穷了,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常常以自我为视角去观照他人,于是,烦恼越来越多,迁怒越来越多,格局却也越来越小。那时,生活的磨砺让我的心思越来越狭窄,以至于变成了内心贫穷的人!

做个内心丰盈的人,需要内心的戒律,需要琐事的打磨,需要放下小我的情怀,需要融入广阔的世界。外在的终会失去,陪伴自我的也只有那颗心。内心丰盈了,一切终会圆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