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国的利刃,号称“东方不败”的索伦兵有多强悍?
明清时期,索伦部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统称。
在满语里,它原来的意思是“居住在河上游的”,河是指的黑龙江,索伦部就是女真三大部之一:野人女真里分布在黑龙江上游众多部落的一个统称。
这是女真按地域命名的一种习惯,如建州女真以苏克苏护河流域为中心,海西女真以松花江流域为中心,野人女真就以黑龙江流域为中心。
野人女真不仅包括索伦部,它分为两大部分:东海女真和黑龙江女真。
东海女真分布在松花江、乌苏里江沿岸,黑龙江女真分布在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黑龙江上游地区。
索伦部就是指的黑龙江女真里实力最雄厚的一些部落,各部自称索伦,因为“索伦骁勇闻天下”,故“籍其名以自壮”。
自从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女真兵的强悍让明军胆寒,野战几乎难以取胜,只能凭借城池和火器固守。
起于白山黑水的八旗兵似乎生来就是为了打仗,但要说到骁勇善战,他们还是稍逊一筹,因为还有索伦兵的存在。
索伦兵有多强悍?
乾隆说骑射是满洲之本,而要论骑射之精,莫有过于索伦。
乾隆朝名将海兰察就是鄂温克族索伦人,年轻时他从征准部,策马追击时一箭射中敌将巴雅尔手肘,将其生擒。
乾隆四十六年在木兰围场围猎时,两箭射死两支猛虎,“众诧为神勇”,对索伦人来说,这是在原始森林中生存所必备的技能。
清朝立国的八旗兵也曾经战无不胜,但入关后就战斗力就进入了下降通道。对一支军队来说,难就难在如何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战斗力,索伦兵做到了,这就是他们的强悍之处。
努尔哈赤征服海西女真后,曾在天命元年(1616年)发兵征讨野人女真,但兵锋没有到达索伦各部落。
此后皇太极时期三次向野人女真用兵,最后在崇德八年彻底征服了索伦部。
很快清军入关,要以十几万兵力平定天下,用兵捉襟见肘,骁勇善战的索伦兵自然被编入八旗,进入关内作战。
索伦兵在战场上的表现也让人刮目相看,入关十几年后,八旗兵的战斗力就出现了不小的下滑,而征发自关外原始森林的索伦兵却保持着一贯的悍勇,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赢得“虎兵”的称号。
“清世祖鼎定后,四征不庭,威棱绝域,索伦之名乃大”。
俄罗斯如今被称为“战斗民族”,但在17世纪,这个称号恐怕轮不到他们。沙俄自崇祯年间就开始向黑龙江渗透,清朝忙于关内战事,索伦兵又被抽调了不少,使得东西伯利亚被沙俄实控了几十年之久。
康熙亲政后,沙俄继续得寸进尺,进犯雅克萨。
玄烨大怒,决定击退沙俄,但他并没有大举征调军队,只是下令当地黑龙江驻防八旗出兵,因为雅克萨地区是索伦人世居之地,有索伦兵在,可以省去兴师动众调兵。
两次雅克萨之战,都以清军完胜告终。索伦兵是当仁不让的主力,战后索伦各部有佐领伊哈图、图延图、逊特依等十一人获头等功牌。
清朝完成统一后,关内八旗战斗力进一步下降,曾经倚重的绿营也逐渐不堪大用。
但战争并不少,尤其是边境长期不太平,索伦兵就被清朝当成了救火队员,哪里战事紧张,就把索伦兵往哪里调。
雅克萨之战后紧接着就是横跨康雍乾三朝的清准之战。
索伦兵怎可缺席?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发大军十万御驾亲征噶尔丹,征发2000索伦兵,编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的东路军,担当东路军箭头。
康熙一朝,多次征调索伦兵与准部交战,虎兵表现也有口皆碑,也付出重大牺牲。
“索伦之蓝翎扎伦察,汉仗好,交战时,颇勇猛,射死数贼,身受重伤自尽。”
短暂息兵后,雍正朝清准战火复燃,索伦兵依然当仁不让。
额尔德尼昭之战,准军垒石为寨,数次击退清军进攻。
眼看即将入夜,索伦兵亮出了自己的獠牙。
索伦前锋侍卫阿兰吉喀率28人悄悄接近准军防线,凭借身手腾越而上,防线被打开一个缺口。索伦指挥官塔尔岱乘势指挥2000余索伦官兵掩杀而入,一举突破准军防线,“索伦精兵,万箭齐发,杀人数千余”,由此奠定额尔德尼昭之战大胜局面。
用索伦兵最上瘾的,还是乾隆。
乾隆朝平定大小金川,起初乾隆没派索伦兵,只是指派四川总督阿尔泰率当地土司兵平叛。
阿尔泰很快被击败,乾隆将他处死,改派大学士温福督师进剿。
温福也遭遇败绩,亡于阵中。
乾隆一看,不派索伦不行,“急调健锐、火器营二千,吉林索伦兵二千”增援。在定西将军阿桂指挥下,最终平定大小金川。
事后乾隆大加赞赏,“(索伦兵)实胜绿旗,攻打罗博瓦山,射死敌人尤多,可见满洲索伦之得力”。
索伦兵最剽悍的战绩或许是远征廓尔喀。
廓尔喀本是小部落,统一尼泊尔后得到英国支持,竟然敢在1788年派3000兵侵入藏地。
彼时的大清还是在乾隆治下,廓尔喀也没有鸦片战争英军的实力,乾隆说:必须得怼回去!
但地方政府与廓尔喀达成了一个有歧义的和议,等清军兵到,廓尔喀早已拿了300个元宝退兵了。
两年后,廓尔喀没拿到期望中的每年300个元宝,于是再次兴兵长驱直入。
乾隆时已年近七旬,为此大动肝火,集结附近省份大军12000人准备征讨廓尔喀。
但这些兵多是大小金川之战的降兵,乾隆并不能放心。因此又调两广总督福康安、参赞大臣海兰察等领兵入藏增援,其中主力就是1000余名黑龙江索伦兵。
临行前,乾隆特地嘱咐,务必等索伦兵到才可交战。
索伦兵没有让乾隆失望,廓尔喀之役中,以他们为箭头的清军连战连捷,收复失地后乘胜翻越喜马拉雅山,攻入廓尔喀境内,两个月内兵临加德满都城下,廓尔喀不得不称臣请降,许诺永不侵犯藏境。
即使在今天来看,这也是一件壮举。200多年前,要完全凭借人力、畜力行军翻越喜马拉雅山进行远征是何等艰难,这些勇士让人肃然起敬。
至于被后世捧成兵王的廓尔喀佣兵,在客场作战,长途远征的索伦兵面前也是胜少负多,一路败退而已。
在平定准乱后,乾隆专门抽调1000名索伦官兵编为“索伦营”,常驻西北边疆,防止沙俄进犯。
这支军队在西北立功卓著,1820-1826年张格尔之乱,索伦营是平叛主力,也付出数百人的牺牲。
1869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并于1887年5月派兵直逼霍尔果斯,遭到索伦营和锡伯营官兵的英勇抵抗,使沙俄侵略行动多次受挫。
清朝深知保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索伦兵有多么重要,虽然关内八旗在花花世界中纸醉金迷,但对索伦部却一点不放松,每年进行严格训练,保持他们的战斗技能。
但再坚强的意志,在世俗的染缸中也不免消退,就如同曾经称霸东亚的八旗兵一样。清朝的办法是不许索伦兵与其他兵部同处共居,以免沾染懒惰恶习。
看来清朝皇帝们也知道,环境让其他兵退化成了什么样。
索伦兵虽勇,其实自身部族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人丁不旺。
这里面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世居地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于人口大规模繁衍。
第二个原因更重要,索伦兵在历次征战中,承受了巨大的伤亡。
索伦各部主要包括鄂温克、达翰尔、鄂伦春、赫哲各民族。这些部族加起来,人口也从未超过10万,长期只有4-5万人的规模。
因此,在历次战争中,能征发索伦部的最多兵力,也就在一两千之间,如果要再多,就会对索伦的繁衍力造成影响。
即使如此,频繁的出征还是让索伦人损失惨重,失去了大量精壮男丁。
从康熙到光绪,有记录的索伦兵被征发了70多次,平均不到3年就要出征一次。
二十二个省都有远征的索伦兵的身影,这些勇士或是战殁于西北边陲,或是埋骨于西南边疆,永不归乡。
补充的人口赶不上损失,青壮年已不够出征人数,条件放宽到只要能拉弓射箭都在从征行列,在大小和卓之乱中就出现了76岁的索伦兵出征,这大概是最年长的基层官兵。到了后期,索伦各部人口已降到了3万。
进入近代,清朝已不是完成工业革命列强的对手,曾经悍勇无敌的索伦兵也独木难支,随着清军一次次战败而沉沦。
即使如此,索伦兵战斗意志并未褪色,国破家亡之际,索伦官兵一如百年前一般提枪上马,捍卫自己世代生存之地。
在近代著名的江桥抗战里,马占山招募了大量当地的达呼尔索伦骑兵,他们冒着炮火与日军骑兵队决死作战,骑兵部队也是马占山手下为数不多对日军占有优势的兵种,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数百年间,索伦兵为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承受了巨大牺牲,他们的付出,值得后世铭记。
让我们记住历史上索伦兵所做出的的贡献:
“国家挞伐四夷,开辟新疆二万余里,南驱缅夷,西剪金川,惟赖索伦轻健之师,风庵电击,耐苦习劳,难撄其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