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经·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苏辙:体道者无知、无行、无所施设,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于大道,则无所施设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

原成:使我𢴲有知也。行于大道,唯他是畏。

原成:𢴲,束也,缚也。介,隔也、兵甲也。知,主也,犹言主观意志。此言凡事要把代表主观意志的好恶之心关进笼子里。

他,邪也。施,猶西斜也。凡事以主观意志的好恶为之则必弃阳光大道而入于斜径也,故曰畏也。

大道甚夷,民甚好径。

苏辙:大道夷易,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为迂缓,而好径以求捷。故凡合其自然而有所施设者,皆欲速者也。

原成:大道甚夷,而民甚好解。

原成:好者,代表主观意志的好恶之心。好径者必恶大道也。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釆,带利剑,厌饮食,货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苏辙: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岂复饰末废本以施设为事,夸以诲盗哉?

原成: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而赍财有余,是谓盗杅。盗杅,非道也哉!

原成:夸,大也。杅,大也。以代表主观意志的好恶之心决断事物者,大盗之谓也。除,拜官曰除。好于除者,必恶民生,必害民财。恶民生则田芜,害民财则仓虚。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0)

相关推荐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之心得

    第五十三章 大道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 田甚芜, 仓甚虚, 服文彩, 带利剑, 厌饮食, 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大家好!今天与大家分享听张庆祥讲& ...

  • 如何理解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知,客观的认识,真实准确的了解和理解. 智,聪明,通晓事理,知其然,知其所有然,明智,智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德经·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苏辙:道非言说,亦不离言说,然能知者未必言,能言者未必知.唯塞兑闭门以杜其外,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德经·名与身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执亲?身与货孰多? 苏辙:先身而后名,贵身而贱货,犹未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况于名与货乎?然贵以身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亲,货之不足多,而后知贵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德经·不出户章第四十七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苏辙:性之为体,充遍宇宙,无远近古今之异.古之圣人,其所以不出户牖而无所不知者,特其性全故耳.世之人为物所蔽,性分于耳目,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德经·圣人无常心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苏辙:虚空无形,因万物之形以为形,在方为方,在圆为圆,如使空自有形,则何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德经·昔之得-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苏辙:一,道也.物之所以得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见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德经·反者道之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 苏辙:复性则静矣,然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之所自起也. 原成:反也者,道之动也. 原成:反,翻也."道"是"无&quo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德经·上士闻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苏辙:道非形,不可见.非声,不可闻.不先知万物之妄,廓然无蔽,卓然有见,未免于不信也.故下士闻道,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德经·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苏辙: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然而道则非一也.一与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