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欢歌
秧田欢歌
◆郭文华
小时候的农村的生活令人回味无穷,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只有农村出身的人才能体会。
那时候,贫富差距不大,家家都苦,不管贫富,每天到点就“上工”,到点就“下工”,谁也没有特权可以不出工,或早下工,生活虽然劳累艰苦,但一个生产队的人集中在一起劳动,也充满了乐趣。
孩子们放学后,可以跟在大人后面凑热闹,也可以协助大人干活,小时候的农村,到处能找到好玩的,比如:玉米地里可以捉迷藏,花生地里可以用泥块打仗,小河边可以用瓦片向河面打水漂。睡觉时,大人都能在口袋里找到瓦片。还可以“偷”山芋、玉米、花生等去野地里,挖洞埋锅烧了吃,拿现代的“野炊”来形容当时的情景最恰当。
稍大些的孩子,夏天还可以和大人一起到水田里学插秧,插秧是可以挣工分的。记得上五年级的时候,刚放暑假,赶上生产队插晚秧,当时为了多产粮食,种的是双季稻,第二季插秧正赶上学校放暑假,白茫茫的一大片水田,成了孩子们玩耍嬉闹的天堂。
挽起裤腿,卷起袖子,甚至穿着背心,头戴小麦秸秆编织的凉帽,双脚踩在带水的泥土里的画面,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
老爸常说:不会做农活的孩子,算不得农家的孩子。所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在老爸这句激将法的熏陶下,变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什么锄草啦、插秧啦、割麦子、割稻子等等,这些农活中,最热闹的当数集体插秧。
那时,整个大队只有一台拖拉机,轮流着给各个生产队耕地,赶不上拖拉机耕地的,就用牛耕,甚至总用人力锄地。玉米收割以后,拖拉机进田耕作,拖拉机将地翻耕以后,晒个一两天后,开始往地里放水。生产队的老水牛、老黄牛都派上用场,大人们用一块长长的木板,用绳子扣在木板的两头,然后,将绳子的另一头系在牛脖子上,人站在木板上,一手拿鞭子,一手抓住牛尾巴,鞭子一挥,牛就向前走,木板所到之处,土地被刮得平平的。翻地的时候,那些大块的泥土,被太阳晒的发白,经水一泡,都“咕噜咕噜”的翻泡泡,全都变得松软,再用木板一刮,地不仅平坦了,泥土也变得松软,便于插秧。水田里的水不能太多,多了看不见是否已刮平坦,但水也不能少,水少了牛拉不动,带水才走的快,才轻松。一个夏季的水田耕种,牛是最辛苦的,所以,到了晚上,要给牛上精饲料,虽如此,一个夏天下来,牛要掉一个膘,瘦一圈。牛只能将水田中间的部位刮平,而四个角,木板是刮不到的,要靠人力用钉耙将四个角整理平坦。
这些活儿,我们小孩是做不动的,小些的时候,还在田边看热闹,看牛吃力的在水田里爬行,稍大些,就跟妈妈下秧田拔秧苗了,拔秧苗比整理水田轻松多了。拔秧苗大多是女劳力的活,可能是拔秧苗需要心细的缘故吧。拔秧苗还是个技术活,拔去秧苗,还要留下一部分秧苗在秧苗地里,并且留下的秧苗要成行,不能留太稀,也不能留太密,行距不能宽。拔秧时用力要均匀,轻了拔不出来,重了秧苗要断。妈妈在秧苗田里先给我拔好一行的开头,然后,让我接着拔,妈妈教我手要抓住秧苗的下部,才能拔出来,抓住上部,往往要将秧苗拔断。一会儿,便领会了妈妈教的动作要领,但怎么也没有妈妈和阿姨们快,一会儿便被她们甩在后面了。拔好的秧苗用稻草捆扎好,放在秧田的空白处,由专人挑到刮平的水田里。
插秧一般安排在下午两点以后,夏天太热,过早下地人吃不消,插下去的秧苗容易晒伤,甚至不能成活。夏天的烈日肆意的炙烤着大地,水田旁边灌溉渠边上,长的黄豆等农作物都被晒的耷拉下来了。水田里的水晒的烫脚,跟大人走在田埂上,田埂上的土块被晒的像砖头一样硬,稍不在意,就硌到脚底,稚嫩的小脚板被硌得生疼。父亲和一帮叔叔们,将秧苗熟练的抛在水田里,人站在田埂上,手抓秧苗,用力一抛,捆好的秧苗像降落伞一样,从空中优雅的落到水田里,抛下去的秧苗,均匀地洒落在水田里。抛好秧苗,再拉绳子分行,用一根竹竿做标尺,使每一行的宽度都一样。那时插秧是以行记工分的,小孩子也可以学着插秧,算是为生产队培养种地的后备力量吧。老爸拉好两行,给我一行,老爸先给我开好头,然后让我插,只见老爸左手抓住秧苗,右手轻松自如的从左手的秧苗里,恰到好处的,掐出数量适中的秧苗,熟练的插在水田里,只见老爸的右手“嚓嚓嚓”不停的往水田里插着秧苗,那手像蜻蜓点水似的不停的,快速的,来往于左手和水田之间,每颗之间的行距,株距一致,笔直的向后延伸,人的两只脚站在插下去的秧苗空白处,手往水田里插秧苗的同时,两只脚又节奏的,协调的往后退。秧苗不可以插到脚走过的凹坑里,否则,秧苗会自动浮出水面,秧苗不能插太深,太深了会烂心,不能成活;也不能太浅,太浅了,会浮出水面,被风吹散,东倒西歪的散落在水田里。老爸插了一行又一行,我的一行还没到头,快要放工的时候,我的第二行才插到不到一半。好多人坐在田埂上喝水,抽烟,说笑话,我本来就心急,看到大人们坐下休息,心里更急,这时,有个姐姐过来了,在我后面接我,而且接了很长一段,有了漂亮姐姐的帮忙,一会儿便到头了。多少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感激当年接我的那个姐姐,姐姐的行为激励我常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如今,种地已基本机械化,传统的人工插秧一去不复返了,但小时候插秧的记忆一生难忘。每当回家途中看到田间劳作的农民兄弟们,心中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小时候插秧的点滴往事,白茫茫的一大片水田,一下午变成一片绿洲,那片绿洲至今一直氤氲在我的心头!
郭文华,供职于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江阴市衡山路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