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拾零】“知、思、悟、行”——我的作文训练思路

  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讲过了学生就能够掌握。有的东西甚至讲很多遍后,学生依然一脸茫然。可有的东西,只讲一遍学生马上就会有反应并且牢牢记住。后来经过分析,我发现凡是只讲一遍学生就能掌握的内容往往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能够在生活有直接或间接感受到的。由此,我得出的结论是,任何训练都应该是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训练,也只有符合认知过程的训练最终才可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作文教学本来也应该如此,但以往的写作目标也好,写作标准也好,均没有体现出这一规律。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谈一点个人的设想,供大家参考并欢迎讨论。

  对低年级的学生不妨先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强化修辞。先练说,后练读,可以让学生读经典,但不可过早地让学生动笔写,等到词汇、语感、修辞达到一定水平时,再以阶梯式的训练目标加以引导。(因笔者不在小学从事教育,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臆想成分,请大家见谅。)

  对较高年级的学生,我认为可以加强学生对认知过程的训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往的训练所强调的过程只有两个“知”与“行”。但用在写作上往往是“知”易“行”难。其实只要我们关注一下人的认知过程就可以解决写作的内容问题。

  那么人的认知过程是怎样的呢?我的理解是:这一过程是由四部分组成的,即知、思、悟、行。也就是在“知”与“行”之间加入了“思”与“悟”。并且确立了以小作文练思路,以大作文练语言和表达的方案。

  现举例说明一下。

  我在给学生练习小作文时的做法是这样的:
  
  1、给学生一篇短小的文字或寓言故事,看过之后先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阐发什么样的观点和道理。——知

  2、确定自己的观点后,反溯自己这种观点形成的过程。——思

  3、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现实中相应的论据并进一步提出具有普遍性的观点。——悟

  4、进一步地阐述上面观点的指导意义,总结成篇。——行

  我觉得如果真的贯彻了这四步,那么学生就基本解决了写作的内容问题。至于后面文章怎样安排、如何表述就依赖于学生自身的认识深度、生活经历和表达技巧了,等进入这一阶段后,就是教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附:

小作文训练一则:幼儿园的教育

训练材料: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学生讨论并总结提示:

1、成功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的重要。
2、构成人生的往往是一些基本的要素。
3、生活中许多重要的东西往往因为熟悉而被忽略。

学生习作1

  在人生的经历中,儿时的记忆往往最为深刻,也最能影响一个人以后的发展。

  人们都认为诺贝尔奖是高不可攀的。很多人都觉得在这至高荣誉的光环下,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一个个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但这位学者的回答向我们证明了科学家也是和平常人一样,是凭借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东西是他成为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世界分享、为人正直、从不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做一切事都遵守其规律与原则、仔细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因而造就了他今天的成绩。

  我们要想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有所作为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底层做起,因为他们是助你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任重)

学生习作2

  其实一生中给我们最重要影响的地方就是我们最初受教育的地方。当然不一定非得是是幼儿园。宽泛些说就是我们思想处在雏形的启蒙场所。它教会了我们作为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理。无论将来的我们如何发展,有何建树,但在我们思想真正成熟之前,我们都在用最初的道理摸索着,逐渐积累,再用获得的新道理去摸索新的发展。可以说。我们最初所接受的思想教育是我们思想酝酿成型的基础。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他的重要性,可能在我们自以为已经思想完善的时候,还在犯一些幼儿园时候经常犯的错误。在人生路上,无论我们走得多远,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做人的基本道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马莲)

补充说明:上面两篇这是训练学生思路的“毛坯”,具体成文应该进一步完善。

相关拓展:

关于把“知思悟行”作为作文起点的对话

对作文教学及策略的认知与重构(较为冗长枯燥,慎入)

(0)

相关推荐

  • 备考日记(二)

    2017.5.23    阴转晴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昨天还是闷热,今天好像一下子到了秋天,凉意侵人. 中午时,天开始晴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惹得很多人对着空中不停地拍照,朋友圈里 ...

  • 幼儿教育是“基础”,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

    都说"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那么,究竟如何正确理解"基础"二字? 很多家长都是认为,让孩子越早识字.读书.学拼音.学外语--捷足先登,就是给孩子打基础了.其实, ...

  • 教师公开课点评语摘录(1-2)

    202*年10月11日上午第3节 张**执教初一(1)班英语<Unit3 integrated skills> 点评: 总体印象,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活 ...

  • 【旧文拾零】立锥于传统与变革之间(片思一束)

    这里收集的是自己在开始认真思考语文问题时的一些断思片想,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东西,基于公众号每天日更的压力,抛出来以博一哂.我看八股文八股文作为明清封建取士的一种文体.它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在这里我就不 ...

  • 【旧文拾零】 “四门八面”——文本教学形式初探

    以往教学中的误区 学生进入学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可能会有很多种,但哪一种也离不开"学习知识.增长能力"这两个中心的内容.可以说在我们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的.但 ...

  • 【旧文拾零】区别与关联——浅谈阅读和写作

    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是来自外部的间接经验,写作应该是直接经验的外化表现. 我们以前没有具体地进行区分,所以总是谈"以读促写",但没有注意到二者的经验其实并不是趋同的.比如阅读的过程为 ...

  • 【旧文拾零】我们研究语文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今天看到一位教师的开题报告,其中谈到了"我本来--我一直追求--给自己留下".不禁有些感慨--我们研究语文教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不反对个人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追求的权利,而且追求 ...

  • 【旧文拾零】例谈变“超预设”为“生成”

    在课堂上教师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资源其实考察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智的问题.这涉及的教授的教学经验.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我们的预设是一致的,但 ...

  • 【旧文拾零】 我在一个社区的部分回贴

    大约二十年前在"超星读书社区"论坛上的部分回帖,论坛早已消失,只留下这些"闲言"了. *读书应当读出趣味,殊不知山川文化.民俗风情本自有其魅力所在,光会搜集.浏 ...

  • 【旧文拾零】透视“表达与交流”

    首先,表达与交流是一种礼仪教育,因为在应用环境中的表达与交流肯定是不是一个人的自说自话.那么对谁说怎么说得体其实就是礼仪教育的范畴了.对谁说,父母.同事.兄弟.朋友这里的差别是怎样的,谦辞敬辞的使用应 ...

  • 【旧文拾零】简论梳理

    梳理是一个建构自己知识系统的过程.个体的知识和外部的知识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每个人不可能获得所有的外部知识,所以只能是通过梳理的行为使得自己所获得的零散非系统的知识变庞杂为有条理. 在学习的活动后中,梳 ...

  • 【旧文拾零】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

    对于多媒体,首先要明确知道这种手段是为了语文教学服务的,而不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替代品.其次,要知道多媒体的手段的各种作用,然后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作用为语文教学服务.再次,要在语文教学时追求准度和适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