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学科的应用与拓展

一、应用与拓展的原则

  语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应用与拓展很容易与其他学课掺杂在一起,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一下区分的工作。

  语文这个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这种不同不光体现在其他学科需要以语言文字为依托上,而且还体现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传授内容的不同上。

  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个不同。如果我们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上看,语言文字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其他学科都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并积累下来的成果,这些成果的积累与传递必然要依赖于语言文字。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其他学科所积累的知识虽然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述,但它们只是体现语言文字的部分功能而已,也就是说其他学科依赖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并不依赖其他学科而存在,因为语言文字是早于其他学科而存在的。语文是研究语言文字规律的学科,也就是说虽然语文学科提出得比较晚,但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却是比其他的任何学科都要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学好语文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但不能说学好其他学科能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拿与语文学科最为接近的历史来说吧,历史学科中的内容完全依赖与语言文字的表述,我们也经常通过历史文献了解古代的语言面貌,但即便是所有的历史典籍加在一起,也不会论及如何选词造句、如何使用修辞、如何恰当表达思想、如何构思作文等等的语文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因为历史文献依赖于语言文字,只能体现一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而已,而研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却是语文学科主要内容。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谈谈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差异了。语文学科的设置,它的目的是把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通过教学手段传授给学习者,从而使学习者能够快速、灵活、高效地使用这些规律。明确了这一个语文学科的基本目的,我们在设计应用与拓展的活动时,就有了基本的准则了,这个准则就是坚持发展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上的能力。

二、应用与拓展的局限性

  应用于拓展不是一个短期内就能快速见效的行为,而且在正常的教学中,应用与拓展这一活动是受制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状态,那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从本质上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是由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研究对象和教育的过程性质决定。一方面我们所面临的文本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规律创造的,而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接受文本作者所展示的最终结果,而是要追寻作者是“怎样运用规律”的,这无疑是以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对象的研究,对象的不可静止性,也就使得研究的方式不能是静止的。另一方面,教育过程是一个形成性的过程,我们所作的只是提供学生可发展的必要内容,而这个过程在教育阶段中,无法预计它的结果,因为它不具备终结性,这种情况来源于学生的成长的连续性、不可预知性,或者可以归纳为成长的时间性。虽然我们可以按学生年龄来划分学段,但实际上我们无法真正地割断时间,作为生命中发展的连续性,我们无法对它们进行阶段性终结评价,所以任何在教育结束后给受教育的评价只能是参考性的,而不是终结性的;或者是发展性的,而不可能是定义性的。

  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而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能提供的只是一个动态的示范过程。熟练进行阅读和鉴赏能力,是一种渐进性的高水平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要受到知识储备、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故此我们不能期望在高中学生就具备这样的能力,因为那意味着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与是教育过程相抵触的。如果我们只能预计在若干年后学生有可能进行阅读鉴赏活动,那么我们所能提供的不是“学生现在做什么”这样的终结性要求,而是为“学生将来能做什么”提供必要的支持。换一句通俗易懂的话讲,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因为我们无法为学生提供全程的教育。全程只存在于个人的发展中,而教育只能为良好旅行提供必须品。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索要提供的是为学生将来的阅读与鉴赏活动提供必要的方法和原则!

  举个例子来说,每个人都有观看魔术表演的经历。魔术师借助声光及其他实物道具向观众展示了精彩的表演,而观众也会赞叹于节目的引人入胜。同样的道理,文本的作者也在向读者展示自己的魔术表演(作品),而且由于省略了交代道具的过程而使得最终的展示显得更加隐秘。如果想明了魔术的奥秘,必须要经过揭秘的过程,同理,一个读者想要透彻了解文本,也需要一个揭秘的过程。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所要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揭秘”的过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揭秘者的角色,而不是使用自己的精心排演的“魔术”来取代文本作者的“魔术”的表演者。当然高明的揭秘者会让孩子认为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奥秘。不过要注意,正如明白魔术的奥秘的孩子中只有极少数人会成为魔术师一样,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知道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学生都成为“魔术师”。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要看到急于考察应用与拓展的结果是不现实的想法,能够做的主要是示例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应用与拓展的示例作用

  要发挥语文课程的应用与拓展的示例作用,在方法上不外乎内引外联,看上去很简单,但要做到适度还是比较难的。下面跟据我个人的经验尝试着归纳一下。

  1、利用学生的已知进行拓展。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经常要用到学生的相关旧知作为铺垫,其实这些旧知也可作为拓展的材料,在学习一种新的结构和新的鉴赏方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在以前学过的文本上进行应用,这样即可课巩固刚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又可对通过对旧文的反复认识来加深解读文本的技巧。例如在进行《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时,把前面学过的《沁园春·长沙》、《再别康桥》、《兰亭集序》、《赤壁赋》、《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和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的《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段落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归类。这样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获:①可以反复加深对已经学过的课文的理解。②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教材。③在不增加阅读难度前提下,让学生通过比较在不同体裁(词、新诗、古文、白话文)的文本中景物描写的共通点来明确写景的方法。

  2、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有的时候孤立的文本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那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可以加深学生的感受。如在学习《种树郭橐驼传》时,利用学生种花、养小动物的经验来理解“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的危害性,在讲《兰亭集序》时从学生的“聚会经历”入手,即生活中的感受会有哪些?一次成功的聚会所要具备的因素有哪些?时间、地点、天气、人齐、环境、活动、感受等等,那么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不是很难懂了。

  3、基于文本内容的拓展。这种拓展是我们经常用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针对学生的未知领域进行拓展与应用时要注意几个内容:应该不要超出学生的认知太远,应该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应该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应该看出课内学习的方法的应用。这种应用与拓展主要是通过练习与作业上的拓展来实现。具体又可以分为在情感上的拓展和在技能上的拓展两种情况:

  (1)在情感上的拓展。利用文本的动人之处,给学生思考和梳理自己生活状态的契机,加深学生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完成情感价值和世界观的塑造。列如在讲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布置的作业:回家后蒙上眼睛二十分钟或半小时体会一下盲人的生活,然后记下自己的感受。;在讲述《麦琪的礼物》时布置作业:能不能说这是一对最幸福的夫妻?你怎样看待幸福?;在讲述《最后一片叶子》时布置作业:老画家的生命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你怎样看待这种价值。

  (2)在技能上的拓展。通过课上的讲解只能解决学生“知”的行为,然而不能通过“用”来实践的话,再好的知识也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所以要通过拓展应用来解决能力生成的问题。笔者在讲《沁园春·长沙》和《再别康桥》时,通过对比《沁园春·长沙》和《再别康桥》让学生了解诗歌中的通用技巧(押韵、意象、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布置作业“选择一首流行歌曲分析它的押韵情况、意象使用以及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在自己熟悉内容的应用学习,诗歌具有的共性内容,加深在技巧上的可行性,从而促进能力的生成。再比如,在讲《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指出两篇诗歌的共同点,在思维过程上都是“现实——悬想——现实”的过程,然后布置作业“体会两首诗相同的呈现过程,写一次自己“走神”(“白日梦”)的经历。”这样一来学生在应用的环节中既能有米下锅,又达到了由课内技能到课外应用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在语文应用与拓展上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做法,还希望方家不吝赐教。

(0)

相关推荐